|
 張學聖 目前為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教授、成功大學國土研究中心主任。專長為都市及國土規劃、氣候變遷與韌性城市規劃、環境規劃、空間及資訊分析。
張教授曾任成功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副院長、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主任、內政部國土計畫審議會委員、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委員、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經濟部產業園區閒置土地審查小組委員、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理監事、區域科學學會理事、地區發展學會理事、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董事,以及基隆市、台中市、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等縣市之國土計畫審議會、都市計畫委員會、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都市更新爭議處理審查委員會等委員。
由於積極參與氣候變遷融入教育之推動,張教授榮獲教育部108年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及各級學校績優環境教育人員表揚計畫─卓越獎。並曾榮獲美國傅爾布萊特資深學者赴美獎助 (2019)、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計劃獎狀(學術類) (2012)、成功大學優良教師(2012)、科技部(原國科會)研究獎勵甲種獎(2000)等榮譽。
|
作者序
篇章 1 當哨聲響起:二戰後的城市發展起步與規劃思潮引入 時間:1950-1970 前言 1958年 由素地到城市之地:高雄第一期市地重劃區 1961年 西方規劃理念在地實踐:中興新村新市鎮 1968年 美式社區新嘗試:台北民生社區 1969年 產業帶動經濟大躍進:高雄楠梓加工出口區
篇章 2 先求有,再求優:城市品質與機能的完整化 時間:1970-1990 前言 1972年 都市計畫區段徵收之始:竹北都市計畫 1980年 風城的台灣之光: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1980年 台北副都心的偉業:信義計畫區 1981年 大台北不缺水的幕後功臣:台北水源特定區計畫 1989年 都市之肺的城市遠見:大安森林公園 1990年 走路行不行?台北西門徒步區
篇章 3 跨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城市再造與城鄉永續 時間:1990-2010 前言 1992年 城市縫合之路:台北市中華路鐵路地下化 1996年 國土規劃的前身:國土綜合開發計畫 1997年 小尺度的社區規劃:城鄉風貌計畫 2000年 城市文資不自燃: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 2001年 農村再出發:新竹北埔南埔社區農村再生計畫
篇章 4 十年翻轉 新未來 時間:2010以後 前言 台北:多核心城市更新門戶計畫 基隆:港市合作的城市再生 台南:雙面古都─歷史風貌延續與智慧新能量 高雄:港灣工業重鎮再造新灣區
內文參考資料綜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