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故事新思維,再一次認識應用文∼
◎從敘事力出發,重新思考應用文看似不連貫的形式背後(動機、目的、內容、預期成果),其實有著貫通且一致的本質和意義,讓讀者「理解」應用文為什麼必須具備這些形式,而非「死背」這些項目。 ◎應用文要達到「有效」的要求,「故事」的思維更有助於展現商品、事件、人物、活動、觀點的獨特,因為獨特,才能深刻。 ◎大量運用例子解析引導,展示思考脈絡如何成形,有別傳統應用文指導書,只呈現每一類型的靜態樣貌。
故事創意 + 敘事SOP = 讓你好寫,要應用文好看
這本書是作者群多年教學的經驗累積,面對學生疑惑、埋怨、挫敗後,多次討論,尋找教學方法,想打破應用文僵固框架而生。因此,選擇的都是和學生未來最相關,對就業最有助益的單元,包括:自傳、新聞、議論、企劃、簡報以及劇本六大項。我們選擇了一以貫之、有效的說故事概念,去涵蓋這些應用文類型,「誰在說?向誰說?說什麼?怎麼說?」,融合6W1H的架構,告訴讀者,應用文要既有效且動人,才是成功。
|
※書籍推薦人 作者群有專業、有熱情,和年輕世代有共同語言,他們正參與一場文字的改革工程。──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中文系教授 李瑞騰
語文溝通不外情事理。以故事發想,擴及修辭,實用可觀。──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臺文所名譽教授 柯慶明
在這個故事力至上的時代,我們需要這樣一本全新視野的應用文。──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陳國偉
打通讀者奇經八脈,好簡報不再只是江湖傳說。──前自由時報生活組召集人,現職航空業媒體部門主管 黃立翔
知識已不值錢,知識的「表達」才值錢。這本書即是學習表達的最佳途徑。──現職SmartM世紀智庫知識付費產品用戶副理(大學就讀於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黃翊琪
|
※推薦文 《南瓜變馬車》是一本「應用文故事指導書」,作者是六位畢業於中央大學中文系的年輕博士,他們各有專業,康珮研究中國古典小說中的義理思想,徐秀菁研究詞學,李慧琪和陳儀研究宋明理學,楊雅儒研究台灣小說,黃思超研究中國戲曲,他們暫時放開專業,合作完成一本中文應用寫作的教科書,讓人驚豔。 談中文寫作,又是應用,當指在生活、社會、職場、商場諸層面,如何把自己作最好的介紹?如何把自己的創意創見表達清楚,而且可以執行?如何把自己看到知道的事情,說得好聽,讓人感動?如何把道理說得讓別人明白,且有說服力?在某些必須現場口頭陳述的時候,如何作一場精彩的簡報?當有必要展演的時候,如何寫一篇符合需要的腳本?我們這六位年輕的中文博士,用活潑生動的字句篇章,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的學習與教學經驗。 是的,他們都是中央大學現役(或曾授課)的大一國文教師。在中央大學,他們參與了一場大一國文的改革工程,而我是見證者。這次改革的主要用意是希望讓學生能夠有效運用文字,中文系承受來自各學院的壓力已久,乃順勢從原本六學分切出二學分的中文寫作課程,為此開了多次會議,確定走「實用」的道路,因之而辦了工作坊以凝聚共識和籌備相關配套。那一段時間,我正好參與十二年國教國語文領域課綱的研修,對於大學端的國語文教學也連帶有所思考,覺得過去主題選文式教學,多一篇少一篇,影響並不大,如能在大學生的中文實用寫作上有些成效,應該會更好。 在中央大學,實際從事中文寫作教學的教師都很年輕,他們有一些是高年級的博士生,有一些則已經畢業,我總體的感覺是,他們有專業、有熱情,因為年輕,和更新的世代比較有共通的語言。在其中,參與《南瓜變馬車》寫作者雖只有六位,約是總人數的四分之一,但我們已可以看出,他們經由教學實踐,正不斷地自我精進。 我學習寫作已近半世紀,接觸媒體編輯也超過四十年,在大學中文系側身修行三十年,我深知,作為人文學門主要學系的中文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人文學的非實用性,在日愈講究實用的社會漸缺競爭力,想來我們必須重新思索中文的體用關係,古代有「經世致用」之說,而我們今天的「用」呢?既要讓中文往應用面發 展,如何用?用在哪裡?應是我們不能避開的當務之急。這是我不能忘懷的願心,雖然退休在即,我還是願意和年輕的朋友一起努力,共同為中文的應用而努力。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中文系教授 李瑞騰
|
 ◎徐秀菁 現職: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專案助理教授 學經歷: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研究領域: 清代詞學、近現代詞學、寫作教學 著作: 《龍沐勛詞學之研究》、《清代常州派四部詞選評點唐宋詞研究》
◎楊雅儒 現職: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私立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學經歷: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所碩士 研究領域: 臺灣文學、文學與宗教、現代小說、寫作教學 著作: 《人之初•國之史:21世紀臺灣小說的宗教修辭與終極關懷》
◎陳 儀 現職: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體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寫作中心兼任寫作教師 學經歷: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加拿大布洛克大學哲學系研究訪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兼任助理教授 研究領域: 中國思想、中西哲學比較研究、寫作教學 著作: 《王塘南思想研究──明代中晚期良知學的辯證發展》、《聶雙江歸寂思想研究》等
◎李慧琪 現職: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學經歷: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 研究領域: 宋明理學、寫作教學 著作: 《劉蕺山的氣論研究》
◎康 珮 現職: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專案助理教授 學經歷: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 5度獲得中央大學校級教學傑出獎、校級教學優良獎、院級教學優良獎 研究領域: 中國古典小說、中國義理、寫作教學 著作: 《商君書與商鞅治道之研究》、《忠義水滸全書的義理闡釋--從人性、權力與符號的角度分析》
◎黃思超 現職: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研究員 學經歷: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 研究領域: 崑曲、曲學、戲劇、寫作教學 著作: 《集曲研究—以萬曆至康熙曲譜的集曲為論述範疇》、《浙崑改編戲研究—〈十五貫〉、〈風箏誤〉、〈西園記〉》、《臺閩文化概論》(戲曲章節)、《生旦淨丑話戲曲—台灣戲曲劇種的腳色行當藝術》
|
推薦序/李瑞騰 序章──很久很久以前/康珮
第一單元 聚焦與展現——秀出自傳新亮點/徐秀菁 看見不一樣的自己──善用SWOT分析 換位思考!──面試官怎麼想? 創造誘因──破題絕對是關鍵 展現魅力的時刻到了!──自傳就是廣告文宣 影音履歷:從分鏡開始 製造亮點:秀一個30秒的廣告 一句琅琅上口的廣告詞:15字以內 量身打造求職自傳
第二單元 召喚與見證──我們都是SNG/楊雅儒 人人能報導的今天:看見,以及被看見 同樣5W1H,不同煉金術 好故事從哪來?站在此時此地,善用「頭條」概念 標題怎樣放電?活用吸睛術 穿上合適的鞋子,才能有灰姑娘的際遇! 收斂修辭術 即使SNG,也難以完全還原現場 不能沒有你:報導倫理
第三單元 冒險與回歸──深度報導觀「事因/世音」/楊雅儒 深度報導有多深? 21世紀的T.R.A.V.E.L報導力! 故事細節,往往是「問」出來的! 現場色受想行識 後製故事:4種標題妝+3款整理術
第四單元 思考與探索——建構議論精準美學/陳儀 展開議論的SOP 抓住論點的一句話 論據,與它們的產地 排除一切不可能,剩下的再離奇也得相信 議論寫作執行圖 你今天科普了嗎? 每天來份科普之必要 開始第一篇科普寫作
第五單元 發想與成形—─精心打造企劃書/李慧琪 從計劃到企劃 思考不設限──「企圖」的發想 紙上婚禮三部曲 天馬不行空──「規劃」的成形 NG狀況神救援 最後一哩路
第六單元 說服與改變——好簡報是華麗演出/康珮 別急著說,簡報是一場Show 簡報前這樣做,人人都是賈伯斯 簡報時掌握3的魔法術 好台風,你也可以! 簡約投影片,完美的配角 萬一出了錯,怎麼辦? 準備秀了嗎?
第七單元 想像與創造──在劇本的世界來一場遊戲/黃思超 奇異瑰麗的劇本世界 暖身活動非常重要喔! 量身打造──規劃一個適合故事腳本的「結構」 仙女的魔杖──讓你筆下的人物活過來吧! 對話的藝術 劇本的無限可能
代結語──寫信告訴你,這本書的誕生史/楊雅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