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世璋 博士
現任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專任副教授
學經歷簡介 現任學術期刊編輯委員及審查委員、國家考試委員、公共工程委員、政府促參委員、公共藝術委員等。曾兼任中原大學、文化大學、空中大學等校,曾任政府文化部門、記者、廣告公司、規劃顧問公司及事務所、出版企劃、專欄漫畫作家等,歷練於產官學三界,亦具有國家專業技師執照及公務人員高等考試資格等。
專長及興趣:文化政策、文化行政、文化研究、博物館經營、博物館策展與展示、文化創意產業、地方文化產業、社區營造、地方品牌行銷、藝術文化園區經營與規劃設計、歷史聚落及古蹟保存再利用、都市設計、地方藝術節慶、公共藝術、社會空間與都市文化研究等。
曾出版「地方文化產業研究」、「文化創意產業」、「光瑜伽」、「都市設計應用理論與設計原理」等著作,以及一些學術期刊論文。
|
黃光男校長序 王嵩山院長序 張譽騰館長序 謝誌 目錄 圖表目錄
摘要與導讀(兼作者序)
第一章 社會生成的博物館 第一節 博物館、個人與社會 第二節 博物館文化及文化公民身分 第三節 博物館的文化治理與文化公民權 第四節 博物館作為知識殿堂、知識教育與治療 第五節 再定義博物館工作相關名詞
第二章 博物館的社會不平等 第一節 博物館的階級不平等 第二節 博物館宗教化 第三節 博物館內的社會性別與身體 第四節 博物館的空間不平等
第三章 博物館經濟的異化 第一節 博物館經濟的資本積累 第二節 博物館消費文化與消費的社會功能
第四章 博物館的權力政治 第一節 博物館權力地位來源 第二節 博物館的權力運作與技術 第三節 臺灣博物館的發展歷程與福利國家政策 第四節 博物館政治、參與式預算與辯護式制度
第五章 博物館的文本、再現與後結構主義分析 第一節 博物館文本 第二節 博物館的再現性 第三節 博物館的後結構主義分析
第六章 博物館的後現代文化消費 第一節 博物館的現代性與後現代性 第二節 博物館的符號消費分析 第三節 博物館的戲劇消費分析
第七章 博物館展現消費的技術工具 第一節 「觀看」的消費技術工具分析 第二節 「真實性」的消費技術工具分析 第三節 「認同」的消費技術工具分析
第八章 範型歷程及移轉:博物館反身性的地方社會運動 第一節 博物館各範型發展歷程、範型特徵及其移轉 第二節 臺灣本土博物館的後殖民意識與轉型 第三節 未來:邁向博物館反身性的「博物館社會運動]
參考文獻 案例照片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