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章節先介紹相關的基本概念,然後以一部台灣的經典電影作為例證闡述。 針對一般讀者,書末附上參考書目,供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閱讀研究。 另一方面可以充當教科書。尤其每章末列舉的問題可供讀者進一步思考或作為學生分組討論的題材。 最後一章簡要說明如何撰寫一篇深度影評,則可以作為讀者或學生撰寫期末報告的參考。
電影不是每個人都會看嗎?看電影為什麼需要學習?
最簡單的回答是,我們看電影常常「視而不見」。電影包含影像、故事、聲音、場景、表演等太多元素,因為無法充分掌握,所以視而不見;拍攝電影有特定的手法與原則,因為不理解或習以為常,所以視而不見。因此,本書一方面深入淺出的說明分析電影的語彙與工具,以提升讀者觀看電影的理解力與敏銳度,另一方面以台灣經典電影為例,透過細讀挖掘一部電影的深層意義與豐富內涵。
本書希望幫助所有喜歡看電影的人,能夠真正「看見」電影。
|
 謝世宗
美國耶魯大學東亞語文研究所博士 現任清華大學台文所與人社院學士班合聘副教授,開設電影與視覺文化、小說鑑賞與習作等課程 研究領域為台灣電影、戰後台灣小說、文化研究理論
|
自序
導言:為什麼電影需要研究?
第一部:台灣電影與視覺分析 第一話:攝影機運動:穿越《藍色大門》 第二話:剪接:《一一》的蒙太奇 第三話:場面調度:《稻草人》的喜劇 第四話:小說與電影:比較兩個〈蘋果的滋味〉 第五話:戲劇與表演:戲說《暗戀桃花源》
第二部:台灣電影與跨國詩學 第六話:好萊塢敘事:《海角七號》的烏托邦 第七話:類型電影:《臥虎藏龍》的變奏 第八話:長鏡頭美學:戀戀《戀戀風塵》 第九話:現代主義:尋找《恐怖份子》 第十話:空間詩學:《洞》的故事
第三部:台灣電影與文化研究 第十一話:性別與女性:她的《20 30 40》 第十二話:凝視理論:特寫《陽陽》 第十三話:男性氣質:逆讀《翻滾吧!男孩》 第十四話:同志情誼:一同回到《斷背山》 第十五話:看見階級:看見《流浪神狗人》
尾聲:如何寫一篇深度影評
參考書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