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一毛錢的小旅行─超有料博物館
2015 好書大家讀第67梯次知識性讀物組推薦及得獎得獎
2015 入選法蘭克福書展台灣館「台灣好書區」展示入選
作  者╱
王派仁著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台灣書房
出版日期╱
2016/10/01   (2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57-11-8736-5
書  號╱
8V47
頁  數╱
180
開  數╱
20K
定  價╱
300


本書透過獨特的觀點與視角帶領讀者進入博物館的世界。
附有作者小旅行路線圖 。
台灣過去四百年來歷經不同的統治者,孕育獨特的歷史、多元的文化、豐富的物產、溫暖的人情。這些元素再加上「時間」與「人文」的醞釀,從民國八十年代開始,一座座豐富有趣的超有料博物館應運而生。

這些博物館有些保存著在地的故事,有些記錄曾在台灣發生的哀憐與感動,走進這些充滿人文與往日情懷的博物館,細細品味其獨特的氛圍與其蘊含的豐富知識。

沒有美術專長的作者每每到訪一地,卻能透過自己獨特的觀點與視角,用彩筆捕捉影像,並藉由手繪圖告知讀者如何前往以及位置訊息。

內行人帶路,不花一毛錢的小旅行,絕對值得參考!

王派仁
嘉義大學國教所博士候選人

經歷:曾任大學兼任講師、教育部九年一貫社會領域教科書審查委員、南一書局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主編寫。現職為台中市烏日區溪尾國小校長。

著作:《過五關學修辭》、《走出教學更多》(天衛文化、小魯優質教學)、《走著橋:古橋的閱讀與散步》、《超好玩歷史課:走!出門看臺灣故事》等書。

專欄寫作: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走讀台灣」專欄、歷史文物月刊「史物巡禮」專欄

粉絲頁:遍〈PEN〉台灣

Contents目錄

Chapter 1 本身就是博物館
進入糖業鐵道大觀園 烏樹林的五分仔車與道班房
走進鐵路的舊日時光 打狗鐵道故事館
哀憐與感動的交會 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
海邊的「古代水泥」工坊 安平蚵灰窯
啜飲百年芬芳 日月老茶場
坑道中的台灣意識體驗 1895 抗日保台史蹟館
大墩綠色故事館漫遊 臺中公園

Chapter 2 歷史建物再利用
演出自己的故事 雲林布袋戲館
威權不再的典雅堡壘 台灣文學館
追尋平埔也看藝陣 蕭壟文化園區
同齡的大師與紅樓 葉石濤文學紀念館

Chapter 3 僅此一家別無分號:地方特色產業博物館
髹飾歲月的縮影 豐原漆藝博物館
苦盡甘來的鄉土滋味 南屯麻芛文化館
濁水溪的盛「硯」 二水螺溪石藝館
原民野球榮耀 紅葉少棒紀念館
無竹令人俗 南投竹藝博物館

Chapter 4 族群在台灣:讀故事也讀歷史
竹籬笆的春天再現 新竹眷村博物館
認識台灣好去處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咪乎咪桑的文化洗禮 台東布農文物館
道教廟宇小百科 彰化元清觀民藝館

天清浪高饗宜蘭
:風土.人文.
鐵道
燒香拜好神─台
灣的祭祀文化與
節慶禮俗
老臺灣新人類─
他們的故事我們
的生活
征臺紀事─牡丹
社事件始末
翱翔福爾摩沙─
英國外交官郇和
晚清臺灣紀行
紅毛探親記─1
870年代福爾
摩沙縱走探險行




進入糖業鐵道大觀園
烏樹林的五分車與道班房

烏樹林糖廠的懷舊之風
這幾年懷舊之風盛行,位在台南烏樹林糖廠在停止製糖後,將廠內的相關設施加以整理,五分車也重新復駛。一進到園區,就看到典雅的木造烏樹林車站,而站前的鐵軌上也有許多老舊的火車頭與車廂,還有一座五分車文物的展示館,以及國內難得一見的鐵道展示—道班房。

有糖廠就有五分車載甘蔗的鐵路與五分車,比較正式的名稱是糖業鐵道。台灣糖業鐵道軌距只有 762 釐米,比起標準的鐵軌來得窄,所以俗稱「五分仔車」。只是也有人指出,應該是糖鐵火車時速只有一般火車的一半。總之,「五分」在這裡的用法應該是形容其為「小」火車的意思。日治時期糖業鐵道在中南部非常發達,每一個製糖會社都有自己四通八達的路網系統,以便將所屬的甘蔗送進製糖廠,五分車從最早的運送甘蔗與蔗糖,到後來成為兼具客運的用途。烏樹林糖廠原隸屬明治製糖株式會社,自昭和十九年(民國三十三年,西元 1944 年)開始經營客運,第一條是新東線(新營到東山),昭和二十一年(民國三十五年,西元 1946 年)烏樹林車站完工後之後又增加白河線。不過隨著公路的普遍,各地五分車載客的角色日漸式微,烏樹林糖廠營業線於六十八年畫下休止符,糖廠也在四年之後歇業。

「苦牛」大本營
比較起不少轉型觀光的糖場,烏樹林糖廠有一項獨有的特色,那就是保存完整的早期道班房。道班房位在烏樹林車站的左前方,烏樹林車站尚未完工前,道班房右側加蓋的建物,就是最早的售票房。說道班是五分車的幕後功臣一點也不為過,因為五分車能夠在鐵道上安全而順暢的奔馳,全靠道班對於鐵軌的巡察及維護。而這項工作常常不分晝夜,日曬雨淋可以說是家常便飯,特別是颱風大雨過後,更得冒著生命的危險進行鐵軌的搶救,所以道班又被稱為「苦牛」。
一進入道班房,空氣中便有一股濃濃的油味,這是早年鐵道設施與建築所獨有的氣息,更是彷彿小叮噹的時光機,馬上將人們帶回到往日的時光。相較於現在有所謂的機械動力「砸道機」,早年完全依賴人力的道班工,這些工具應該可以說是生命共同體,當然更讓參觀的人感到在那個沒有機械的年代,前人的在工作上展現的令人佩服的智慧與毅力。

懷舊與知性之旅
來到這裡,彷彿回到昔日五分車載客的榮景,更像是一座五分車大觀園。年長的遊客可以回味當年,而小朋友也能了解五分車的歷史,並且親身乘坐體驗,沉浸在浪漫與知性兼具的氛圍中。


走進鐵路的舊日時光
打狗鐵道故事館

火車與生活
大約在民國四十年前後的數十年間,台灣人南來北往,幾乎都要靠火車。在高雄有一座「打狗鐵道故館」,展示許多鐵道的歷史收藏,參觀館內外豐富的文物,就好像走進台灣鐵路的時光隧道,讓我們了解台灣鐵路發展的故事,以及鐵路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故事館的故事
高雄舊名打狗,「打狗」是來自於平埔族,如今卻成為高雄懷舊的代名詞。鐵道故事館本身是高雄最早的火車站,因此就用「打狗」來命名。到了日治時期昭和16年(民國30年,西元1941年),高雄又建了一座新的車站(配合三鐵共構工程,於民國91年往東南搬移,現在也變身為「高雄願景館」),這座車站因為靠近高雄港,所以改稱為高雄港站。

古老的火車時刻表         
在貨運辦公室走道的牆壁上,掛有一份日治時期明治41年(西元1908年)縱貫線鐵路通車時所印製的火車時刻表。從表上我們可以發現,那時候搭乘早上6點從台北出發的第一班火車,到達台中是中午11點40分,需要將近6小時;而抵達打狗是晚上7點55分,更花費了將近14小時。
如果和搭乘現在的自強號或高鐵相比,一定會認為「14小時」好長。然而還沒有火車之前,以步行從台北到高雄,需要10天以上,因此在當年已經是空前的革命。此外,原本台灣人不太有時間觀念,也因為要準時搭上火車,而變得守時。

「鐵道部」的歷史見證
貨運辦公室內保留了許多鐵道辦公的文物,深咖啡色的厚重木頭桌椅,自日治時期使用到現在,經過修復後保存情況良好。抽屜旁的木條上,還可以看到有「鐵道部」的烙印字樣。日治時期鐵道部直屬日本總督
府,管理台灣鐵路的所有事務。還有一座分成一格一格的木櫃,櫃門都有文字,這是當年辦理鐵道貨運的要角——貨單木櫃,櫃門的文字就是各委託運貨商號的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