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盟一甲子
作  者╱
發行人:饒穎奇、主編:周育仁、編輯委員:王能章、劉志同、謝文煌、曾更生、于定玉、劉廣平、文字編撰:吳俊德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
2014/01/23   (1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57-11-7501-0
書  號╱
4P48
頁  數╱
416
開  數╱
25K
定  價╱
400



  六十年前,為因應共黨勢力向外擴張,中韓菲三國領袖共同倡議成立了「亞洲人民反共聯盟」,扛起反共的重責大任,並在1967年擴大為「世界反共聯盟」(簡稱世盟)。隨著共黨勢力的分崩離析,為強化自由民主陣營之力量,世盟於1991年改名「世界自由民主聯盟」。透過在浩瀚文件中將史料抽絲剝繭,本書忠實呈現了世盟六十年來反共與追求自由民主的紀錄,有系統還原了先賢爭自由、反暴政的歷史。世盟作為聯合國非政府組織會員,不分黨派配合政府政策推展二軌外交,並積極推動全球自由民主之發展,實係全民共同的資產。透過本書的回顧,希能讓更多新世代年輕人瞭解自由之可貴與其得之不易,進而積極與世盟攜手保障人權、促進普世自由民主之發展。

世界自由民主聯盟中華民國總會

  「世界自由民主聯盟中華民國總會」是「世盟」創始會員單位,也是世盟組織成立以來支持最大的國家會員單位,係由國內各政黨、議會、學術、文化機構、宗教團體、以及農、工、商、青年、僑胞、婦女等約二百四十個社會團體所組成,負世盟運動實際推進之主導責任。現任理事長為曾永權先生。
  1954年,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先生、大韓民國大統領李承晚先生、菲律賓總統季理諾先生共同倡議成立亞洲人民反共聯盟(簡稱「亞盟」)。當時為亞洲的區域組織,由於宗旨崇高,廣獲世人認同,組織不斷擴充,1967年擴大發展為世界性組織,成立世界反共聯盟 (簡稱「世盟」)。
  1990年世盟二十二屆年會通過決議,更名為「世界自由民主聯盟」,「世盟」運動自此邁入嶄新時代。世盟現有一三四個會員單位,遍佈世界各地,世盟中華民國總會為其中之一。

世盟宗旨
(1) 全力擁護並全面支持自由、民主與世界和平理念。
(2) 促使全人類之人權及基本自由權獲得尊重與奉行。
(3) 在經濟發展、教育及文化交流上構成一個可供國際合作之協調中心,俾有助於社會進步及生活水準提升。
(4) 結合一切堅實力量,反對以任何形式出現之國際恐怖主義、侵略行為、帝國主義、極權主義以及獨裁主義。

世盟中華民國總會任務與努力方向
(1) 健全世界自由民主聯盟組織,加強與各洲區組織及各國分會聯繫、團結一致,共同為人類自由而奮鬥。
(2) 尋求與前共黨國家的聯繫,拓展世界組織,進而向尚未實行自由民主的國家、地區推展工作。
(3) 積極參與聯合國非政府組織活動,支持聯合國「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宗旨。
(4) 強化文宣工作,傳播自由民主理念。

第一章聯合反共的開端
第一節二戰之後的亞洲形勢
第二節碧瑤會議和鎮海會議
第三節中、韓、菲鼎立反共
第四節亞盟成立
第五節韓戰前後的中美關係

第二章反共時期的亞盟與世盟
第一節亞盟草創篳路藍縷
第二節亞盟運作開始啟動

第三章打造世界級的反共舞台
第一節世盟第一屆會議風雲際會
第二節籌備反共大戲
第三節中華民國總會的努力

第四章谷正綱領導時期的世盟
第一節世盟組織架構和運作
第二節世盟運動發展的領導原則
第三節世盟第一個二十年(一九六七~一九八七)
第四節亞盟成長茁壯到轉型

第五章世界自由日活動和支援被奴役國家週(一九五四~一九八九)
第一節世界自由日(一九五四~一九八九)
第二節自由日運動
第三節呼應美國支援被奴役國家

第六章一九八九年之後的世盟運動
第一節張建邦短暫領導世盟
第二節趙自齊接棒領導世盟
第三節世盟年會活動
第四節支援被奴役國家週學術化
第五節自由火炬照耀南太平洋
第六節世盟與聯合國

第七章振興世盟策進國際
第一節世亞盟是中華民國的香火
第二節世盟薪火 代代相傳
第三節饒穎奇接掌世盟
第四節世盟總會鬧雙包案
第五節世盟香火要傳下去
第六節韓國協調雙包案
第七節雙包案終得和解
第八節陳水扁還給饒穎奇一個人情

第八章塵埃落定重新出發
第一節建立永久會址
第二節開拓各國分會
第三節推動國會議員交流
第四節連結各國智庫
第五節推動自由民主
第六節踴躍參與聯合國非政府組織活動
第七節發揮海外發展委員力量

第九章推動兩岸交流
第一節破冰之旅
第二節兩安客家高峰論壇
第三節兩岸民意代表交流
第四節促進大陸自由民主
第五節兩岸都是炎黃子孫
第六節和平發展 兩岸所願

第十章結論 ─ 促進中國自由民主

論混合戰之概念
與實踐:戰略的
視角
國防戰略研究:
思維與實務
選舉研究期刊(
第三十卷第二期
2023.11

台灣有事,全世
界都有事:國際
變局下的台海危

選舉研究期刊(
第三十卷第一期
2023.05

新古典現實主義
與土耳其外交政





第一章   聯合反共的開端

一九四九年夏,正值國際共產主義在亞洲大幅擴張之際,蔣中正總統為確保東亞自由國家安全,先後出訪菲律賓和韓國,與菲國總統季里諾舉行碧瑤會談,與韓國大統領李承晚舉行鎮海會談,倡議成立亞洲安全合作聯盟遏阻共黨侵略,當即推定由季里諾總統在菲召開籌備會議,隨後季氏親訪美國華府,呼籲美方支持,然未獲美方贊同。中、韓兩國元首轉而籌組一個亞洲民間性的國際組織,保衛自由民主,因而促成「亞洲人民反共聯盟」的誕生。


第一節   二戰後的亞洲形勢
一九四九年國際局勢發生重大變化,當年四月四日美國與歐洲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蘇聯利用戰後各國疲憊不堪之際,趁機擴張侵入東歐與波羅的海等國,並成立「華沙公約組織」,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抗。

在亞洲方面,中華民國從大陸播遷到臺灣,形勢險惡,深感孤立;大韓民國亦因國土分裂,與中華民國惺惺相惜;菲律賓因受東南亞左傾政權影響,反政府軍事力量新人民軍與菲律賓共產黨合作造反,也有危機意識。中華民國、大韓民國與菲國因地緣關係,最易與中共發生對立緊張關係,遂有意成立一個聯盟,相互奧援,抵抗共黨侵略的威脅。
對此情勢,蔣總統早於一九四九年即與菲律賓和大韓民國元首先後發表聯合聲明,號召亞洲自由國家建立反共聯合陣線;隨後並針對亞洲局勢的發展需要,透過國際媒體傳播管道,發表挽救亞洲危機的嚴正主張,倡議依「北大西洋公約」精神,組織亞洲國家反共聯盟,俾結合亞洲反共國家的集體力量,配合美國的支援,採取聯合反共行動,共同維護自由與和平。

第二節   碧瑤會議和鎮海會議
一、碧瑤會議
一九四六年七月四日菲律賓脫離美國獨立,中華民國政府立即予以承認,並派祝賀特使甘乃光赴菲參加羅哈斯總統(Manuel Roxasy,一八九二∼一九四八)就職典禮。羅哈斯總統向甘特使面邀蔣總統訪菲,以促進雙方友好關係。一九四八年四月羅哈斯總統在任內去世,由副總統兼外交部長季里諾(Elpidio Rivera Quirino,一八九○∼一九五六)接任;一九四九年季里諾連任總統,與當時我駐菲公使陳質平私交甚篤,一再邀請,終於促成蔣總統以中國國民黨總裁身分赴菲訪問,隨行人員包括王世杰、張其均、吳國楨、黃少谷、俞濟時、沈昌煥與夏功權等。
一九四九年七月十日蔣總統抵菲,與季里諾總統在碧瑤萬松宮會晤,就如何團結反共保障民主自由,如何發動組織遠東國家聯盟等問題進行兩天討論,並發表聯合聲明,指出:「鑒於遠東各國過去缺乏密切之合作,及今日各國獨立自由所面臨共黨威脅之嚴重,應立即成立聯盟,休戚相關,互相援助,藉以達到抵制並消除共黨威脅之目的。」
惟在碧瑤會議進行的同時,菲國在野黨表示反對組織「反共聯盟」﹔在當地保留軍事基地的美國,也暗示菲國審慎為之。果然菲國立場受到美國影響乃一變再變。

中、菲聯合聲明發布後,反應最熱烈的,當屬韓國李承晚大統領,因為韓國同時面臨共黨威脅,也希望結合其他亞洲國家,保衛國家安全。李承晚在蔣總統返國後,於八月六日邀請蔣總統赴韓國鎮海會談防共聯盟問題。

二、鎮海會議
中、韓兩國領袖舉行的鎮海會議,是繼中、菲兩國領袖舉行的碧瑤會議後更重要的一次會議。
一九四九年八月六日午後,蔣總統率王世杰、張其昀、黃少谷、王東原、沈昌煥、周宏濤、曹聖芬、俞濟時及夏功權等飛抵韓國南部鎮海軍港,與韓國大統領李承晚會晤。蔣總統抵韓時發表書面談話指出:「中韓兩民族三千年來原為唇齒相依的兄弟之邦,今不幸同受共產主義侵略之威脅,更切患難與共、風雨同舟之誼。余自將藉此次訪問之良機,與李承晚總統充分交換意見,不僅商談有關中韓兩國當前重要諸務,並將討論遠東各國籌組反共聯盟問題。」李承晚大統領聲明也指出:「在我們非正式的會議中,任何性質的問題,都可能提出討論。擬議中的太平洋公約聯盟,很可能提出討論,由雙方充分交換意見。」
由於雙方立場一致,對各項原則順利達成協議,八月八日發表聲明指出:「吾人均承認與人類自由及國家獨立不相容之國際共產主義威脅,必須予以消滅。且欲制止此項共同威脅,吾人固須各自盡力,而同時亦必須聯合奮鬥。吾人之安全,祇有團結始能確保。吾人深覺太平洋各國,尤其是遠東各國,今日由於共產主義威脅所遭遇之危機,較世界任何其他部分均為嚴重。所以,上述各國之需要團結與需要行動一致,亦較世界任何其他部分均為迫切。吾人堅決相信,如果亞洲沉淪,則世界決不能自由。而且整個人類,決不能聽其一半獲得自由,而一半則為奴隸。基於以上所述,吾人對於季里諾總統與蔣總裁於本年七月十二日在碧瑤所發表聯合聲明中關於聯盟之主張,完全表示同意。吾人更進而同意,應請菲律賓總統採取一切必要步驟,以促上述聯盟之實現。為此,吾人現正敦促季里諾總統於最短期間,在碧瑤召集一預備會議,以擬訂關於聯盟之各項具體辦法。」
一九四九年三月十八日美國和西歐國家組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簡稱北約組織或北約),並於同年四月四日在美國華盛頓簽署「北大西洋公約」後正式成立,其目的係為實現防衛協作。其實,李承晚心目中最希望的,就是複製遠東版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作為反共聯盟的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