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書在使讀者了解生物學與生活的關係,培養現代國民應具備的基本生物學素養。
 ★本書巧妙地將每一個單元分為兩頁,一頁文一頁圖,左右兩頁互為參照化、互補化與系統化,將文字、圖表等生動活潑的視覺元素加以有效整合。
 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基礎,廣泛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在後基因時代,由於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及生物醫學的廣泛應用,生物學對生活的影響,不可同日而語。
 本書除了重點介紹分子生物學與細胞、動物、植物、微生物與免疫、演化與遺傳、生態學、生物多樣性與環境變遷等生物學知識外,特別針對生物與醫學、生物與資訊、現代生物技術、生物研究方法等內容的最新發展,深入而扼要地介紹,讀者可以從中深刻地了解現代生物學對醫學及農業發展的貢獻。
 | 
						  
						
						
						
						
						
						
						
						
						
						
								
									|  顧祐瑞
 現職: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副研究員
 中國醫藥大學助理教授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藥學博士
 經歷: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
 Forensic Chemistry Center訪問學者
 著作:《呷對時,呷在地,尚健康》(書泉出版社)
 《中醫護理學》(華騰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大專用書)
 《中醫食療與養生》(禾楓書局,大專用書)
 《中藥品質管制學》(文興出版社,大專用書)
 《馬兜鈴酸事件》(文興出版社)
 《藥學的第一堂課》(書泉出版社)
 《常用中藥藥材及方劑學》(五南出版社,大專用書)
 《藥物學》(五南出版社,大專用書)
 《自由時報》、《中國時報》醫藥版
 另著有學術論文三十餘篇
 
 曾多次榮獲國科會衛生署論文獎
 榮獲1999年中國醫藥學會默沙東研究獎
 | 
						
						
						
						
						
						
						
						
						
						
							  	 
                            		|   第1章 現代生物學
 1-1 現代生物學研究範圍
 1-2 生物的特徵
 1-3 生物的分類
 1-4 生物的起源
 1-5 種的概念
 1-6 生物的生活與環境
 
 第2章 分子生物學與細胞
 2-1 生命的化學基礎
 2-2 生命的基石
 2-3 有機化合物
 2-4 重要的小分子
 2-5 醣類和脂類
 2-6 核酸
 2-7 蛋白質
 2-8 能量
 2-9 酶
 2-10 細胞學說
 2-11 細胞的構造
 2-12 細胞的分裂
 2-13 細胞的通訊
 2-14 細胞的呼吸
 2-15 光合作用
 
 第3章 動物
 3-1 動物的結構
 3-2 動物的分類
 3-3 神經系統
 3-4 循環系統
 3-5 動物的生殖
 3-6 動物的發育
 3-7 動物的行為
 3-8 動物的運動
 3-9 嗅覺與味覺
 3-10 視覺
 
 第4章 植物
 4-1 植物的結構
 4-2 異養植物
 4-3 植物的生殖
 4-4 植物的防禦
 4-5 植物的生物時鐘
 4-6 植物的功能
 4-7 植物激素
 4-8 種子
 4-9 植物對碳平衡和大氣的貢獻
 
 第5章 微生物與免疫
 5-1 微生物的分類
 5-2 細菌的生活
 5-3 植物與微生物的恩怨
 5-4 微生物殺蟲劑
 5-5 原核生物
 5-6 普利昂
 5-7 病毒
 5-8 真菌王國
 5-9 免疫系統 ──(相連的破折號)非專一性防禦機制
 5-10 免疫系統──(相連的破折號)專一性防禦機制
 
 第6章 演化與遺傳
 6-1 太古生物
 6-2 生物演化的過程
 6-3 共同由來
 6-4 演化樹
 6-5 開花植物的演化
 6-6 植物演化的特徵
 6-7 多細胞生物的出現
 6-8 基因開關
 6-9 蛋白質製造
 6-10 基因突變
 6-11 赤裸的真相
 6-12 智能的演化
 6-13 人類的演化
 6-14 未來人類
 6-15 性聯遺傳
 6-16 數量遺傳
 6-17 族群遺傳
 
 第7章 生態學
 7-1 生態學的概念
 7-2 台灣的生態
 7-3 物理因子和植物分布
 7-4 植物與其他生物的相互關係
 7-5 魚類的生態
 7-6 族群
 7-7 生態工程
 7-8 外來種
 7-9 生態復育
 7-10 生物種間的關係
 7-11 生態旅遊
 
 第8章 生物多樣性與環境變遷
 8-1 生物多樣性的概念
 8-2 生物多樣性的消失
 8-3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8-4 生物多樣性公約
 8-5 生物多樣性保育
 8-6 大滅絕
 8-7 島嶼生物多樣性
 8-8 台灣生物多樣性
 8-9 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威脅
 
 第9章 生物與醫學
 9-1 癌症
 9-2 基因治療
 9-3 DNA的鑑定
 9-4 單株抗體
 9-5 幹細胞
 9-6 細胞凋亡
 9-7 性別的鑑定
 9-8 組織工程
 9-9 仿生科技
 9-10 基因篩檢
 9-11 試管嬰兒
 9-12 複製人
 9-13 疫苗
 9-14 胃潰瘍的元兇
 9-15 阿茲海默症
 
 第10章 生物與資訊
 10-1 生物資訊的概念
 10-2 人類基因組解碼計畫
 10-3 定序
 10-4 序列分析
 10-5 生物資訊資料庫
 10-6 蛋白質體學
 10-7 蛋白質結構的預測
 10-8 微生物基因庫
 10-9 生命條碼
 
 第11章 現代生物技術
 11-1 生物科技的概念
 11-2 植物的育種
 11-3 植物的組織培養
 11-4 基因改造動植物
 11-5 生質能源
 11-6 生物復育
 11-7 生物晶片
 11-8 聚合酶鏈鎖反應
 11-9 複製生物
 11-10 長壽基因
 11-11 生物技術的規範
 11-12 生物防治
 
 第12章 生物研究方法
 12-1 推理
 12-2 假設
 12-3 重複驗證
 12-4 問題研究
 12-5 直覺
 12-6 觀察
 12-7 科學道德觀
 12-8 科學素養
 12-9 模式生物
 12-10 顯微鏡
 12-11 電子顯微鏡
 12-12 生物學實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