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十大特色,概述如下: 一.權威作者,陣容堅強,史上鉅著 二.盡收華人地區特有詞語,一覽無遺 三.一般詞語收錄齊全,釋義簡潔 四.同詞不同義,分開注釋 五.同義不同詞,各別舉出 六.千錘百鍊,秏時十七餘年 七.正簡字並列,國語注音、漢語拼音分注 八.字頭標注總筆畫數、部首、部首外筆畫數,一目了然,方便檢閱 九.附錄資料豐富翔實,有十大內容 十.有部首索引、注音索引、總筆畫索引,檢索便捷 融合世界華語於一書的大辭林
本書收字豐富、收詞廣博,約一萬五千個字頭、十六萬餘條目,其中涵蓋華人社區特有詞語約一萬條,不僅具華人地區文化視野,也更符合全球時代潮流,以及華人地區的生活脈動與文化交流。
|
※書籍推薦人 立法院長:王金平 前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 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吳清山 國立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 國立清華大學教授:李家同
|
※推薦文 李序
語言是情意的表達,而文字則是語言的延續。但是語言會受到外在的影響而有所變化,文字則隨著語言而亦有所變易。如此,不論是讀書或是交流,都會產生某些障礙。 就海峽兩岸的同胞而言,本是同文同種、血脈相連,有其不可分割的歷史文化淵源,然而由於政治因素而使得兩岸分隔了數十年,在此期間,兩岸的語言文字卻產生不少的差異。有些是屬於地理方言的,如:「土豆」在臺灣說的是「花生」,大陸卻是指稱「馬鈴薯」;有些是新生的事物,兩岸各賦予不同的名稱,如:臺灣叫「奶精」的,大陸叫「咖啡伴侶」;有些出自外語的譯注,如:「Laser」臺灣依其音直接就翻成「雷射」,而大陸則依其義而譯為「激光」;有些是詞語相同而意義不同,如:「脫產」,大陸解釋為「脫離直接生產的崗位」,臺灣則解釋為「為逃避債務而將財產轉移或出售」;有些則是從舊詞中衍生出新義來,如:「緊張」一詞原有的義項有二:一為「時勢急迫」,一為「情緒不安」,大陸引申出「供應不足」。還有同義異詞,如:臺灣說的「品質」,大陸變成「質量」,諸如此類。另有字形方面,臺灣用的是標準化的「正體字」,大陸用的是規範性的「簡化字」。二者之間,差異滿大。還有字音方面,兩岸雖然各自經過嚴謹的審訂,卻仍然存有若干的差異。於是造成了兩岸文化交流、商業來往,以及外籍人士、華僑子弟學習漢字的障礙。所以必須邀請專家學者,合力編纂一部適用於兩岸以及海外的通用辭典,以排除這些障礙,使情意交流得以暢通。 臺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董事長楊榮川先生,是一位具有教育背景的文化人,以其高瞻遠矚的慧眼,於一九八八年二月初訪北京時,就有這種感受。所以決定要承擔這份重任,開始著手籌備。一九九四年九月先邀約大陸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知名的專家學者,以單耀海先生為主,組成「大陸詞語編纂委員會」,開始從事編纂工作。一、首先決定本辭典之使用對象,應屬兩岸人民以及海外使用華語文地區的僑胞與外籍人士。二、本辭典編纂之規模,應朝大型方向進行。三、選取字頭與詞條原則上以古漢語與現代漢語兼收,但過於淺易、一目了然之現代漢語,如:中學生、晚飯等,以及有敏感性之詞語則不收;而「異中求通」之詞語則全收。四、字頭「正體字」與「簡化字」並列,國語「注音符號」與「漢語拼音」並用。不過內文釋義皆一律用「正體字」。 據此規劃,便立即從事字頭與詞條的篩選,計得字頭一萬五千字左右,詞條約十三萬餘條,由大陸社科院當初參與籌劃之專家學者,共同執筆,悉心撰寫,經過五年多,總算完成初稿。臺灣方面,則聘請臺灣大學中文系葉國良教授(前任文學院院長)、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孫劍秋教授。愚則附其末,負責審閱、增補以及總其成之工作。所增補詞條,多是臺灣民眾及學生常見的詞語一萬餘條。為期本辭典能發揮其更大效果,發揮其最大的功能,於是又增聘香港城市大學語言學家鄭定歐教授,負責港、澳地區華文流行之特殊詞語的編纂與審訂。港、澳、東南亞華界部分約增補近萬條。最後,為了考慮本辭典原設計只用「正體字」,可以滿足臺灣讀者之需要,卻無法滿足大陸龐大讀者之需求。於是又與福建人民出版社合作,於二○一○年七月獲得當時社長林彬先生同意,雙方取得協議,大陸簡化字版由該社負責發行。不過自一九九四年開始編纂的詞條,已時隔十餘年,歷經時空的變換,有些詞條已不合時宜,必須更換,因而又禮聘語言學家林玉山教授再次審校,經徵得北京原編審人員單耀海先生等之同意,予以調整,刪減不合時宜之詞條,又增補四千多實用詞條,使得本辭典益臻完善,確能在兩岸三地以及世界各地華人社區作出最大的貢獻。 這部辭典感謝大家共同努力,排除萬難,終於可以問世了。但在歷經十七年編纂過程中所感受的甘苦,猶如「寒天飲冰水,冷暖自知」,非局外人所能理解。編辭典本來就是一件苦差事,何況編的是兩岸三地與東南亞各國華人所需求古今兼備的辭書,其難度是可以想像出來的。而且所有的編輯群,又分屬兩岸四地,北京、臺北、香港、福州,無法集中辦事,只好用接力的方式,一站編好再交給下一站,連有疑問都無法當面請益,只能靠電話、傳真或E-mail來聯絡。不過這也有好處,就是每一詞條都要經過一站又一站地審閱,減少差錯。其中最令人感動的,莫過於楊董事長榮川先生,以他一個人的力量,要推動完成這千秋大業,投進的人力物力姑且不說,就以他的雄心壯志,他的鍥而不捨的毅力,都不得不令人敬佩。我相信沒有一個出版商能忍受一部辭書要經過十七年才能完成的事實。他這種智慧、這種遠見,絕非一般出版商所能做到的,只有「文化人」才有這份胸襟。因為他曾經在教育界服務過,所以我尊他是「有教育背景的文化人」。這是他對國家民族、炎黃子孫,最大的奉獻。 一部收有一萬五千個字頭,十六萬多詞條的辭書,顧名思義,名之曰「中華大辭林」,不亦宜乎!不過,由於時空的關係,即使參與編纂者個個都是飽學之士,但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是以尚乞博雅君子不吝指教,謝謝!
李 鍌謹識于臺北
|
 總主編: 李 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 單耀海(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審)
主 編: 韓敬體(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審) 晁繼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審) 林玉山(福建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葉國良(國立臺灣大學教授) 孫劍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授) 鄭定歐(香港城市大學教授)
|
編纂委員會 出版者的話/楊榮川 李 序/李 鍌 單 序/單耀海 施 序/施 群 林 序/林玉山 凡 例 正 文 附 錄 一.國語注音與漢語拼音對照表 二.正體字與簡化字對照表 三.兩岸四地常見用語對照表 四.兩岸同詞語不同義對照表 五.新詞新語一覽表 六.常見文言文經典名句語譯 七.分類詩詞曲佳句彙編 八.標點符號用法表 九.國語文法表 十.中國歷代系統表(民國以前) 總筆畫順序索引 總筆畫索引 注音順序索引 注音索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