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節目製作
作  者╱
莊克仁著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
2012/12/01   (1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57-11-6824-1
書  號╱
1ZE5
頁  數╱
344
開  數╱
20K
定  價╱
410



1.圖解說明廣播節目製作過程,簡單易懂。
2.介紹聲音基本原理及如何正確發音,以奠定國語基礎。
3.了解聽眾收聽廣播動機,有助於主持節目技巧。
4.實例解答節目企劃書撰寫原則,可達舉一反三的效果。
5.完整解說新聞、節目與廣告製作要點與有關法規。
6.分項介紹成音設備與操作技巧,很容易進入實際狀況。
7.配合節目製作軟體應用與操作說明,精進廣播實務能力。
8.因應數位匯流,詳細介紹網路廣播與Podcast節目製作。
9.每章提示學習目標,並附有思考與練習題目,提升學習效果。

莊克仁

現職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廣播電視學系專任副教授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博士
美國史丹佛大學傳播學碩士
美國南加大傳播事業管理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法學士
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廣播電視科(五專)畢業
高等考試新聞行政人員及格

經歷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淡江大學、文化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兼任講師、副教授
行政院新聞局廣播電視處編輯
台北市政府新聞處科長
台北國際社區廣播電台(ICRT)公關部協理
台北市政電台副台長
世新電台執行秘書
民防電台編輯採訪組記者、節目主持人、編輯、組長

服務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員(97年-)採購案評選委員
考試院95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及考試及普通考試命題兼閱卷委員
考試院100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新聞廣播命題兼閱卷委員
廣播電視金鐘獎評審(97年廣播組召集人)
卓越新聞獎評審(97年廣播組召集人)

CH1廣播與聲音
CH2無線電廣播概論
CH3廣播節目經營與策略
CH4發聲運動與國語正音
CH5收聽動機與主持技巧
CH6節目與新聞企劃及製作流程
CH7節目企劃書撰寫實例
CH8廣播新聞及新聞性節目製作
CH9廣播各類性節目的企劃與製作
CH10無線電廣播概論
CH11廣播節目與廣告製作法規
CH12硬體製作設備與操作使用
CH13節目軟體應用與操作說明
CH14網路廣播節目製作
CH15Podcast廣播節目製作

文化創意產業概

圖解電視節目編

媒體與大眾傳播
理論
電視節目製作
電影敘事影像美
學:剪接理論與
實證
展演機構營運績
效管理(文化行
政 / 藝術管
理首選專書)




第一章 廣播與聲音
廣播(Radio Broadcasting)是聲音的媒體。本章首先介紹何謂聲音(sound)?聲音是怎麼來的?聲音的自然特性為何?人耳的聽覺特性為何?
從物理現象來看,物體振動,撞及空氣的分子,使空氣分子聚結或稀釋而向四面八方如波浪式的前進,這種如波浪式前進的分子,我們稱為音波。音波傳入人類的耳中,經聽覺神經的反應,送入大腦,喚取聽覺,我們就聽得見聲音了。
空氣是一種客觀的存在,一種客觀的現象,因此聲音便具有一些客觀的屬性。聲波的運動是一個複雜的現象,接下來我們要介紹一些聲音的基本特性,當理解聲音的這些特性之後,自然而然對於我們進行聲音的製作,產生重要的意義。
無可避免,下面有些與聲音有關的名詞必須加以了解。

第一節 音速、功率、頻率、波長
線電廣播關係最親密的便是「調幅」與「調頻」兩者之間的區別。
在說明調幅與調頻之間的不同之前,有幾個重要的無線電工程術語必須要先行了解,那就是「功率」、「頻率」「週期(波長)」與天線。
一、音速(velocity)
聲音的傳播具有速度緩慢的特點。在正常條件下,空氣中音波的傳播速度,約為每秒340公尺;而光和無線電波的傳播速度約為每秒30萬千公尺。相比之下,聲音的速度顯然慢得多了。例如,先看到閃電劃過天空,然後才聽到隆隆的雷聲。音速取決於傳遞它的媒介的密度和溫度。最簡單的結論是,當氣溫上生升或下降攝氏一度時,聲音的傳播速度,每秒相應會加快或減慢約0.6公尺。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快於在空氣中,它與媒質的密度有關。一般情形下,密度越大,聲音的傳播速度越快。
二、功率(power)
     當電子移動,產生電流,若電流不斷朝一個地方移動,我們稱之「直流電」(Direct Current, DC)。但是,如果這電流是重複地並且有規律地在改變移動方向時,則稱之交流電(Alternating Current; AC)。
     進一步地說,「交流電」是指電流在一個方向裡上升又下降,然後在另一個方向上升和下降,就如同波浪般來回、上下移動,這種交替的流動,均衡地放射電磁能量,即所謂「無線電波」(圖1-1)。
     交流電會產生電磁能,而電流流動每一次變換或週期循環,便放射出一個電磁能量單一波形。電流流動力量或數量,將決定其放出波形的力量或電力。這種電波的力量乃是「電力」或「功率」(Power)。
三、波長(wavelength)
無線電波從零點往正方向行走,再由反方向回到零點,便會形成一個完整的週期(cycle),亦稱「波長」(wavelength),如前一圖所示,加以標示正負弦波的情形,則「波長」顯示(圖1-2)。
四、頻率(frequency)
至於電流變換的速率,便是「頻率」(Frequency),頻率乃每秒的週期數(Cycle Per Second),假如電流每秒完整變換一次,就是每秒一週期的頻率,如果每秒五次,就是每秒五週期的頻率。

第二節 聲音的特性
廣播是以聲音製作的方式所呈現出來的各式各樣的「內容」,包括音樂、話劇、新聞、資訊等,其內含則有思想、感情與說理等成分,所以它也可以是故事、詩篇或劇情,只要身歷其境,必能逍遙在想像的空間。
前面提及,廣播傳播的媒介純是聲音,節目製作指導的工作,就是如何來使用「聲音」。既然聲音是廣播製作的材料,那麼我們無妨將節目製作指導比作畫家,若是如此,則他使用的材料就是聲音,他使用的工具就是麥克風、錄音機、擴大器、電唱盤樂器,以及演員。畫家在使用各種色彩以前,他必須對各種色彩,以及各種畫具的性質,有一深刻的認識,節目製作指導在製作節目以前也必須對他的材料,做進一步與工具有一深刻的了解。
首先我們來研究製作用的材料—聲音—的特性。廣播的聲音不外下面三種情況:
第一,聲音的自然特性(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nd)。
第二,人類聽覺的特性(The Condition of the Perception of sounds by human ear)。
第三,無線電發射聲音的技巧(The technical ability of the radio to transmit sound)。
除了第三項留供本書其他章節介紹之外,下面謹分別就前二項有關聲音自然特性與人類聽覺特性加以說明。
一、聲音的自然特性
音波的發生,主要是因為某一種物體的振動,撞擊分布在空氣中的分子,使得分子或凝結或稀釋,造成波浪式的前進。分子的或凝結或稀釋的波浪變化觸及人類的耳膜,因而使我們覺得有了聲音。聲音有強、弱、高、低之分,緣由其自然特性的不同。聲音的自然性質有音調、音量、音質與音時四種 , 現分別說明如下:
(一)音調(Pitch/Key)
什麼是音調?音調可以說是音波每秒鐘所振動的次數,也就是物理學所謂的「頻率」(Frequency),單位(Hz),物體每秒震動的次數,振動次數多的,我們稱它為高音調,振動次數少的,我們稱它為低音調。音樂裡面把音調分成CDEFGAB七種音階,以音調(音高)高低表示頻率高低。
普通音波每秒振動258點8次的我們稱它為中C調,振動比這一次數還慢的音調自然比它低,振動次數比它還要快,音調自然比它高。因此決定音調高低的,多半是以發音體的長短/厚薄以及他的鬆緊為依歸。例如:我們普通說話,音調不高,如果我們高聲罵人或高聲喊叫,把聲帶拉得緊緊地,那麼音調就會高起來。
(二) 音量(Volume)
所謂音量就是我們普通說的聲音大小。它與物體的震動的幅度有關,前面我們說音調是音波振動次數的多少,音量則為音波振動的高低,也就是音波振動的幅度。幅度大的,聲音大,幅度小的,聲音就小。例如:彈鋼琴時,用力與輕按同一琴鍵,則鋼琴的音量不同。
(三)音質(Quality)/音色(Timbre or Time Color)
音質是我們又稱音色(timbre),這就是我們耳朵和內心如何知覺聲音的一個因素。它和聲音的混合以及增強有關。這種混和能使我們知覺到在鋼琴上的中音C以及在豎琴上之中音C間的差別。
音質/音色等於繪畫用的顏色,顏色有紅黃藍白黑以及其他各種不同的色彩,而我們的聲音也更是五花八門。畫家能畫出美麗動人的畫,全靠有這許多不同的顏色。音質/音色又好比學校外面一整排賣牛肉麵的店,雖然都是牛肉麵,但是各有不同的口味,透過口味可以辨識是哪一家的牛肉麵,太甜或太鹹可另加調料。廣播節目製作者能夠做出各種不同的節目,也幸虧有這許多不同的音色。但對於聲音的音色,只能透過等化放大器(EQ Equalizer)以類似哈哈鏡原理,目的在修正聲音波形,改變聲音音色,已變潤飾聲音。
音質/音色是怎樣形成的?雖然一個節目製作人不需要去透測瞭解這種科學上的原理,但是我們也得有一個概念。簡單的說,音色就是由於發音體(Vibrator)的本質與發音的環境(Enclosure)或者是共嗚器(Resonator)的本質不同的關係,造成不同的音質。
(四)音時(Duration)
聲音是一個看之無形不占空間的東西,可是它却是個聽之有聲而占有時間的東西。一句話沒有時間說完,一個曲子沒有時間演奏完,都不能表達它的意思。因此,聲音與時間是有着密切的關係的。
二、人耳的聽覺特性
(一)人耳聽覺結構
同一樣的聲音,如果把時間拉長或縮短;同樣一句話,如果把音調提高或降低,它代表的意思就完全兩樣。譬如廣播劇的語氣、語法、音樂裡的節奏、音韻、休止,它們每一個變化都代表不同的意思。如果一個製作者對它沒有瞭解,在一個沉靜悲戚的氣氛裡,使用一種活潑短促的音韻或節奏
人類聽覺系統包括耳朵、聽神經及大腦聽覺中樞三大部分。其中耳朵是聽系統的起點,其構造分為外耳(outer ear),中耳(middle ear),內耳(inner ear)。外耳又分為耳廓、外耳道及耳膜。中耳包括三塊小聽骨(錘骨、鉆骨、鐙骨)、耳咽管(歐氏管)、耳膜和通入內耳的卵形窗及橢圓窗。耳膜的震動傳到三塊小聽骨,再傳到橢圓窗(oval window),最後進入內耳。內耳的主要是由耳蝸(cochlea)和半規管(semicicular canals)組成。其中耳蝸與聽覺有關,是聽覺的身經部分;半規管則是保持身體平衡作用的,與聽覺無關。人耳構造中,外耳與中耳充滿空氣,外耳到內耳間的耳道(耳管),則會產生聲音在直管狀通道中出現的物理共振現象,再加上聽覺神經的感受靈敏度等諸多因素影響。
聲波能量在人類聽覺系統的傳導過程,可簡示為:耳廓→外耳道→耳膜→槌骨→鉆骨→鐙骨→橢圓骨→半規管→耳蝸→聽神經→腦幹→大腦聽覺中樞,能量形式的轉換則是:外耳(聲能)→中耳(機械能)→內耳(液態能)→聽神經(電能)→腦幹(電能)→大腦中樞神經(電能)。
吾人由上得知,聽覺作用是聲波的鎢理性震動,對人類聽覺器官造成生理性刺激,再經由聽覺神經傳導到大腦聽覺中樞而解讀其意義的過程。
(二)人類聽覺的特性
關於人類聽覺的特性,我們將從下面三點着眼來討論。這三點是:第一、從物理學上求得人類在聽覺上的本能範圍。第二、從人類耳朵的本能上分析收聽的功能。第三、從心理學上求得人類耳朵對聲音的反應特性。如果一個使用聲音的藝術家,對這些特性不了解,那麼他的工作將在他開始以前就宣告失敗。

首先,從物理學上,有關人類在聽覺上的本能範圍,基本上,人類的耳朵在正常情況下能夠聽到的聲音,是每秒最低大六赫(Hz),最高兩萬兩千赫。人類的耳朵在上述週率範圍內,可以收聽到任何種音量。此外,它也指聲源方位感,亦即指聽覺器官對聲音的高音、音強、音色、音長感覺之外的又一個感覺要素,涉及到的複雜的生理學、心理學方面的問題。它包括:
1.方位感:在空間移動的聲波能使人們清楚地判斷出聲源物體的前後左右的具體方位。
2.距離感:聲波的振幅、音色等的變化能使人們比較準確地判斷音源物體的遠近距離。
3.運動感:根據聲波在三度空間的時間的連續性和在空間的方向性,聽覺器官可以辨認出物體的自身運動,特別事物體方位移動的過程。
4.聲像感:音響的組合可以使人們聽出聲源物規模大小。
5.層次感:現場多種聲音會同時傳入人耳,但由於聲源物體的振率不同,彼此遠近距離不同,自然會在人的聽覺器官中形成遠、近和高、低不同層次的音響感覺。
在這裡要特別指出的,是人耳對於音源距離,其實不易做精確判斷,一般人對音源判斷有效距離大約在一百公尺左右,室內音源一旦超過數公尺,聆聽時會受到地面、天花板及牆面的反射干擾而判斷錯誤,但對於音源水平方位感知則相當正確。例如500Hz的音源由正面來時,方位判斷誤差大約是1°。
其次,我們再來瞭解從人類耳朵的本能上分析收聽的功能。
人類耳朵的功能。耳朵的功能很多,可是與節目製作有關係重大的有下列兩點:
1. 人類的耳朵有自動收聽聲音的能力,並且持續聽下去而無自覺的意思。我們常說,讀書是用腦子,把一字一句地印到腦子裡。而聽廣播,是不需先有自覺的意思,聲音會自動的跳入人的耳朵,其實就是人類的耳朵具有自動收聽的功能罷了。這一點給廣播節目製作人很大的方便,只要你的節目是聲音,它都有希望達到聽眾腦子的可能。如果你的節目進入聽眾腦子還能抓住聽眾的話,你的節目就成功了。
2. 人類的耳朵有選擇聲音的能力。人類的耳朵,固然是經常自由開放,可是如果遇到一種不受歡迎的聲音,它還是會「充耳不聞」的。所以住慣了鬧區的人不覺其嘈雜,坐慣了以前「蒸汽」火車的人,在火車上照樣可以冷靜的考慮問題,可以呼呼大睡而不覺其擾。節目製作者瞭解這點,如何使聽眾的耳朵不要「關上大門」,才是我們目的。許多廣播專家的研究,認為廣播節目開始的三分鐘最重要,這個道理也就是在此。
最後我們再來研究從心理學上求得人類耳朵對聲音的反應特性,換句話說,人耳聽到聲音後對聲音的感受,應是一種心理現象,這是比較重要的一項,因為我們應該弄清楚人耳的主觀感受,與聲音物理現象之間的關係。我們將在這裡討論到聲音的各種現象,目的不外使節目製作人,如何來運用這些現象。耳朵對聲音的反應特性如下:
1. 耳朵對音調的反應
音調(pitch)又稱音高,是人耳對生音高低的主觀感受,它是指一些聲音比另一些聲音高或低的性質。我們人類的耳朵,聽到高低不同的音調以後,內心自然產生許多反應。一般來說,高的音調激動、刺耳,多半不太受歡迎。一般人常開玩笑說「家有女高音,一家不安寧」。這固然是笑話,但也可以反應一般人對於高音的印象不良。低音調多半是代替歡悅和諧,過分的低音調有時也代表陳靜、悲戚或莊嚴。
另外,耳朵對高低音調的組合也很敏感,即使沒有學過音樂的聽眾,對於多數音樂在一起的組合,也會產生反應,知道什麼是諧調,什麼是不諧調。譬如音樂家知道C調與D調是不諧調的。但是非音樂家的聽眾,雖然說不出原因,至少他會說「好聽」與「不好聽」。
2. 耳朵對音量的反應
音量(volume)是人耳對生音強弱的主觀感受,主要與振幅相關。振幅越大,反映到人耳中的結果視聽起來愈響。由於個體差異,不同人對相同的音量大小的聲音感受,會有所不同。但一般而言,耳朵對音量的反應,也和對音調的反應相似,太大的聲音,表示激動刺耳,不受歡迎。中音量代表和平,過分微弱的聲音代表失望、消極與懦弱。這裡要指出的是,聲音的音量是用分貝(decibel,Db)來衡量的。所謂分貝,是所有音頻設備用來測量聲音的相對強度(intensity)或音量的標準單位或比值。
3. 耳朵對音時的反應
我們說過,聲音不占有空間而占有時間。聲音與時間的關係不外語調、音韻、及節奏。所謂語調悠揚,音韻幽雅,節奏快慢的情況,它們所傳達到人類耳朵的,就是每一個自每一個音,每一句的時間不同。例如「音樂」「詩」「歌」,實際就是把每一個自每一個話的聲音拉長。說話也是一樣,同樣一局話,如果說得慢,某些字的語調音韻拖長一點,它的意思是如此;但如果用相反的方式來說,它的意思必然兩樣。
一般來說,音韻短促,節奏輕快是代表輕鬆活潑;節奏急速,音韻短促而激昂的,代表憤怒或是振奮;音韻平淡而節奏緩慢的,是代表沉靜與哀傷。因此我們就知道「哀樂」與「結婚進行曲」是迥然不同的。就算是一個無經驗的製作人,也不能把一個節奏緩慢的中國古典音樂,作為一個現代話劇的背景音樂,這樣會顯得不倫不類。
不過音時與音量、音調三者,在變化上有密切的關係。我們說音調高代表激動或刺激,但如果他的音量小,節奏慢,它也可以代表淒涼的情景。例如中國的簫或笛,它們的音調很高,但如果你在深夜,一個按摩者的短笛聲從老遠處傳來,而他所奏的聲音又是和盲人緩慢的步法一致,反而會激起你的同情。又如,我們說鼓的聲音代表沉靜或嚴肅,但是我們如果在非洲部落宗教儀式裡所聽到的鼓聲,這種鼓聲就變成很激動的了;因為它的聲調雖低,但音量加大,節奏便快了。
4. 耳朵對音色(音質)的反應
音色(timbre)是人耳對聲音的主觀感受,它用來區別同樣嚮度和音調的聲音不同特性。音色主要取決於聲音的頻譜結構(或稱頻結構)。音色所涉及的聲音特性包括圓潤度、飽滿度、清晰度、共鳴效果等,這些特性的不同,使我們能夠區別各種聲音。
例如,耳朵對於音色(音質)的反應也是很靈敏的。各種樂器有各種不同的音質,各人也有各人的音質,如果用儀器來測驗,世界上沒有兩個人的音質是相同的,這就是我們前面在「聲音的自然特性」理所說的發音體共鳴器、即發音環境不同的關係。各種不同的音色,在耳朵的感受上是表是各種不同的情調,不同的意義。
另外,泛音(overtones)和諧音(harmonics),對於音色的形成也發揮重要的作用。由於每一個特定的聲音都有一個特定的音高,我們稱為基音(fundamental );但同時它還表現出其他的音高,其中一部分的頻率是基音的整數倍,我們稱其為「諧音」;另一部分頻率不是基音的整數倍,我們則稱其為「泛音」。我們知道諧音是受耳朵歡迎的,不諧的音(也就是泛音變化不規則的)是不受耳朵歡迎的。然而廣播是完全由聲音組合而存在的,因此它需要的聲音,不一定全是諧音,或者全是受人歡迎的聲音,必要時,它還需要各色各樣的音質。譬如廣播劇的角色,我們用什麼向聽眾表達演員特殊個性,僅僅是在對話或劇情上推敲,那是不夠的,他還必須在音色上有著顯著的表示,這樣就會使一個角色的個性刻畫入微。廣播節目全靠有這麼許多不同的音色,不然我們就沒有方法可以做出各種不同的節目來。
5. 人耳聽覺效應
人類聽覺效應是以聽音能力為基礎,所謂聽音能力指人耳對頻率、振幅、波形的感受能力,也就是辨別音高、嚮度、音質的能力。聲音強度會影響對因量大小的感受,包括聲音的特性及音高、環境雜音的大小、在這個聲音前後聲音音量大小、以及聆聽者對該聲音的好惡等,都會影響我們對音量大小的主觀感受。
(1)距離感與立體感
我們劃一張畫,必須符合透視學的條件,看起來才會有立體感;我們做一個廣播節目,必須有聲音的遠近,聽起來也才會有真實的立體感覺,這就是所謂聲音透視(auditory perspective)。譬如:有兩個人在房裡談話,接著有人在敲門,另外很遠的地方有一聲槍聲。如果經過很好的製作,我們不必借演員的台詞,可以完全聽出這三種聲音發生的地方。人的耳朵能夠聽出這些聲音的遠近,當然是因為耳朵對音坡的實際感受與習慣。相反的,如果我們在音波上製作出上述的情況(利用隔音裝置),雖然我們是處斗室之中播出此一節目,可是聽眾的感受上與實況並不會有兩樣。
(2)領先效應(precedence effect)
短暫的聲音最適合定位。這裡短暫的聲音,是指簡潔的聲音,比如鼓聲。而像管風琴這樣相對穩定的聲音,是最不適合定位的。鋼琴音符剛開始是短暫的,而後一直趨向於穩定。如果室內空間存在許多反射聲和混音響,讓聲音聽上去不那麼短暫或清晰,也不會影響對聲音的定位,因為剛開始的短暫的聲音的音頭(一般是第一個直達聲)給出的訊息已經足夠定為了。我們把對第一個直達聲的反應叫做領先效應。領先效應說明我們是依據第一個直達聲的方向來定位的,除非後續到達的聲音比直達更響。
(3)哈斯效應(Hass effect)
德國聲學先進Hass先生於1951年發表著名的哈斯(Hass)效應,以兩只喇叭播放連續語言,其中一只喇叭播放的語音訊號有經過時間延遲(time delay),兩只喇叭透過兩個獨立的音頻功率放大器,可單獨調整喇叭音量,並將兩只喇叭的音量調到一樣。聽眾坐在兩只喇叭中間位置進行聆聽測試,結果發現人耳對於左右兩支喇叭播放語言的時間差距在千分之5∼30秒以內時,播放經過時間延遲那支喇叭的音量即使加大10dB,人耳也無法感受到兩支喇叭的聲音間有時間先後的差異,然而對於播放兩支喇叭時間差距在千分之40∼50秒的聲音時,不必增加音量,人耳就可以明顯聽到有回音現象。從以上實驗發現,人耳對於時間差距在千分之5∼30秒範圍內的反射音,感覺上只會增加原來聲音的響度與改善音色,然而,當反射音與直接音的時間差距長過千分之50秒,人耳感覺就是聽到明顯的回音。
(3)雞尾酒效應(cocktail party effect)
當我們處於一個很多人在同時談話的場合時,如聚會、公共場所等,會有這樣的感覺,即使現場有背景音樂和不同聲音組成的嘈雜聲中,分辨出自己要聽的某個說話人的聲音,甚至不用將面部朝向那個說話的人。但是,若果將自己一支耳朵堵上,聽覺就喪失了這種從多種聲音中,分辨出想要聽的聲音的能力。聽覺這種能從眾多聲音中,分辨出自己所要聽的聲音的能力,稱為“雞尾酒效應”。
我們還可做一個實驗,即用麥克風代替我們的位置,進行收音,然後再聽這段錄音,可以發現錄出來的聲音結果,往往是非常糟糕的──我們基本上聽不清楚交談得內容,導致我們只有在現場,才能聽懂談話的內容,是由許多因素引起的,比如:第一,空間聽覺感知允許我們版注意力集中在某個方線傳來的聲音上。第二,我們能從交談者的嘴型,領會大概的意思。第三,交談雙方可能有大量的共同背景,限制了可能交談的話題、訊息等,從而使雙方能夠很容易理解交談的內容。
(4)遮蔽效應(masking effects)
開車時,一般人常會一面收聽廣播,尤其從一般公路轉入高速公路時,便不自覺地將收音機的音量調高,這是因為引擎及風聲產生了較大的噪音,遮蔽了廣播中的音訊。雖然噪音及廣播音量同時增加,但因為低頻噪音遮蔽了高頻的音樂,所以聆聽時並不覺得音量太大。但是,一旦駕駛人從高速公路返回一般公路時,則必須立即降低音源音量,否則耳朵就覺得無法忍受。這種現象叫做「遮蔽效應」。
(5)震盪(reverberation)反應
震盪是指在室內聲場穩定的情況下,音源停止發聲後,由於室內存在的多次反射而使聲音延後的現象。事實上,室外的聲音與室內的聲音,在耳朵的感受上是不同的,大廳與斗室的聲音也是不同的。如果在一個一望無際的曠野,我們高喊一聲,音波可能是能走多遠就去多遠,一去渺無回音。如果是在一個山谷裡,那麼聲音一發出,可能立刻就被折返回來,成為所謂回音(Echo)。如果是在一間很小的斗室內,我們的聲音就會發生很多的震盪。如果是在一個大廳哩,聲音就很可能發生共鳴。但是在音響學的觀點,這種毫無震盪或回音的曠野,可以說是一個「死的」(dead)音響關係,我們只要把播音室處置得完全沒有回音沒有震盪,就可以和曠野相似。我們只要使播音室增加多少共鳴的音波,或者震盪,同樣也可以製造出大廳與斗室的音響關係。只要你能在處理上很仔細,耳朵的領略與實際狀況是不會有兩樣的。
6. 人類的耳朵是容易受愚的
人類的耳朵是最容易受欺騙的。有人說人的眼睛是一個倔強(Hard-bitten)的真實主義者,而耳朵則是一個不可藥救(incurable)的浪漫主義者。所以我們常說百聞不如一見(英語也有 I’ll believe that when I see it )。然而在文藝的氣息上,則百見不如一聞。因為耳朵,它會自動跟隨聲音的引導走入「非非之想」或者是「玄虛幻境」。這一點特性,可以說是廣播(Radio)始終不會為電視、報紙取代的條件之一。廣播歷史上,美國新澤西州的CBS電台,在「萬聖節」(Halloween)(相當中台灣習俗的農曆七月鬼節)前夕,在「阿森維爾廣播節目」(Orson Welles Broadcast)中,曾經假想「火星人來襲」的情節,造成十萬民眾紛紛走奪門而出,,而引起一個極大的騷動,以致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通知該電台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遺憾。」可是在廣播節目效果來說,他們算是利用了人類耳朵的弱點,僅僅是一些音響學的處置及節目上的設計,卻使得成千成萬的人們受騙。
此外,很多音響效果,可以說我們全都是靠效果道具來製作,假如是眼睛看到,他就如法信以為真了。
7. 人的耳多是富於想像的
由於人的耳朵富於浪漫色彩,容易受愚,因而他也是最有想像性的感官。這種想像力就是欣賞聲音節目的最大本錢。我們研究人類為什麼會欣賞音樂,又怎樣來欣賞音樂。譬如一種旋律(Melody),它並沒有很明白的表示它是快樂或者是憂傷,在作曲家的最初可能是有所指而發抒,但是成千成萬欣賞這個旋律的內心,並不一定了解作者的初衷,可是他們照樣能夠欣賞。而且各人隨著各人的想像,自我陶醉在這個旋律裡。同樣的旋律,可能有的人像它是海闊天空,而有的人又想像它是萬花撩亂。由於人的眼睛是真實的頑固份子,因此眼睛常常會停止一個人的想像。
譬如廣播裡描寫一位影星是如何美麗,聽眾一定盡可能的想像她是如何美麗。但如果是電視,這位影星以被出現在觀眾的眼簾,這時你在描寫她如何美,那就變成多餘的廢話。因為美不美,觀眾自己已經看到了,如果是真的美,你多描寫兩句還說得過去,如果是並不太美,那就令人有些毛骨悚然之感,而且美與不美,完全是個人心理的感受,並沒有一定規格或標準。又如中國的國粹「平劇」,真正會欣賞平劇的是「聽」平劇,而不是「看」平劇。他們經常是閉上了眼睛,鴉雀無聲地聆聽每一句細小的音韻,把他們的想像帶入了最快樂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