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學、基督宗教與現代生活
作  者╱
梁瑞祥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
2011/01/12   (1版 1刷)
  

若無法看見預覽文件請按此下載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57-11-6088-7
書  號╱
1BZH
頁  數╱
160
開  數╱
20K
定  價╱
320



  士林哲學是眾多受到基督信仰影響之哲學學說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哲學體系,其最明顯的特色就在於實在論的基本立場。這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哲學傳統從形上學探討「存有」開始,到知識論探究如何對「存有」的特性「真」產生認識,再到倫理學研究「存有」之「善」的特性,環扣嚴密的研究進路,將哲學研究中最基本學科整合於一個結構完整的理論中,對人類的文明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而且這個影響仍然在持續發展中。
  在寫作上本書將以政治哲學研究的基本觀念闡述作為主軸,釐清那些被視之為理所當然,但事實上含有重大認知差距的觀念。在對思想學說的掌握上,將盡量聚焦於「原典」(Classics)所謂「原典」是指哲學家最具代表性的原著,這些作品經過時間考驗,對人類文明展影響深遠,針對原典「文本」(text)的研究是提升思考能力最重要的方法,因此本書中對所提及的思想家所身處的時代脈絡僅進行簡短的介紹,不針對其生活背景、思想淵源與演變做深入的探究。

梁瑞祥,輔仁大學哲學博士畢業、輔仁大學中西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開放社會中心-台北博士後研究獎助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進修。目前任教於長榮大學哲學與宗教學系,著有《網際網路與傳播理論》及《思考的軌跡》。


第一章 導 論
第二章 政治哲學的建構基礎
 第一節 政治思考的本質
 第二節 政治是人的活動
 第三節 位格、人格與政治哲學
第三章 政治哲學的基本觀念(一)社會與國家
 第一節 社會與國家
 第二節 國家機構運作的基本觀念
第四章 政治哲學的基本觀念(二)社會的實在性
 第一節 人與社會的關係
 第二節 融合與範疇
第五章 士林哲學基本理論與政治哲學
 第一節 士林哲學基本觀念
 第二節 士林哲學發展簡史
第六章 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哲學
 第一節 亞里斯多德影響其政治哲學發展哲學的基本主張
 第二節 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哲學基主本張
第七章 奧古斯丁的政治哲學
 第一節 奧古斯丁影響其政治哲學發展哲學的基本主張
 第二節 奧古斯丁的政治哲學基主本張
第八章 多瑪斯的政治哲學
 第一節 多瑪斯影響其政治哲學發展哲學的基本主張
 第二節 多瑪斯的政治哲學基主本張
第九章 新士林哲學與馬里旦政治哲學
 第一節 士林哲學的新發展與馬里旦哲學基本觀念
 第二節 馬里旦政治哲學的基本問題
結 論--基督宗教政治哲學的當代意義

敘事研究與敘事
心理學:本土之
探索與實踐
高齡藝術與預防
失智症 : 藝
術課程活動設計
概念框架:幕後
操控思考的黑手
教堂文本對神聖
的詮釋:閾限之

團體諮商與治療
:一個嶄新的人
際─心理動力模

音樂治療─中國
古代醫學與音樂
治療




第一章   導   論
第一節 思考的起點
經過了這些年的教學與研究,經驗積累告訴我,在語詞的使用上產生的混淆,有時候,甚至可以說是經常,會造成原本所想討論的問題從一開始就很難有任何收穫。即便不是激烈爭辯(以現階段學術研究風氣而言,此極為罕見),也是在耗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之後,發現仍然停留在一開始因為對於使用語詞沒有共識所產生的不良結果。
因此,我認為就本人研究專業領域,對於所涉及的關鍵詞彙稍做釐清實有其必要。雖然這與我所相信的研究精神:盡量使用簡單清楚語言專注於所研究的問題,並將語言學與史學的研究考證交給專業的學者,似乎有所違背,但由於所討論的問題與接下來的研究密切相關,甚至可以說本身也是一個重要哲學問題,因此在此稍做說明。
由於本文的主題是在討論基督哲學這個詞的中文翻譯在教育及推廣上所產生的相關問題,為求盡量不再因語詞的使用產生混淆造成困擾,在此先說明本人的哲學研究基本立場,以免在論述開展後又需要重新界定基本詞彙。對我來說,哲學是一種科學,是一種以嚴肅而謹慎態度進行的研究工作;做為科學,哲學是種「普遍的科學」(a universal science)與「根本的科學」(a radical science)。「普遍的科學」是指哲學研究與知識、價值、人和語言等全部有關,而其處理的對象與其他科學的對象相同,但研究方法和觀點不同。哲學研究不排斥任何領域,並且利用任何有益的方法解決問題。而「根本的科學 」是指哲學研究探討界線和基礎問題,也就是事物的最根本原理,而這些基本主張是我所理解的士林哲學(Scholastic Philosophy)的基本立場,我認為哲學立場的選擇是研究哲學的起點,也是研究歷程的決定點,因此我做出自我立場的界定。
□ Christian Philosophy的中文翻譯問題
以英文為例,Christian在語法界定上相當清晰,若涉及語意,則需考究相關的文脈與歷史,其實也不難釐清;但是涉及語用,則是另一個問題。因為其牽涉了語言使用者的理解與意識認識,混淆與誤解造成所應討論的問題一無所獲的情況不斷持續上演。在此我先以英文對語法進行界定。
Christian noun
a person who believes in the teachings of Jesus Christ/ a person who is a member of a Christ church
adjective-believing in or belonging to any of the various branches of Christianity
一般譯為「基督徒」,有時特指「天主教徒」,然經過中文翻譯後又有新問題發生,類似:「天主教徒」是不是「基督徒」?
Christianity noun
the religion based on the life and teachings of Christ
譯為「基督宗教」,有時譯為「基督的教義」,有時特指「天主教教義」,經過中文翻譯後又有新問題發生,類似:「天主教教義」是不是「基督教教義」?
Catholic
adjective
connected with a church which claim to be the historical descendant of the early Christian Church,esp. The Roman Church.
noun
Roman Catholic
譯為「天主教」
Catholicism
譯為「天主教教義」
Protestant noun
of any of branches of the part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that separated from the Roman Church in the 16th century.
譯為「新教」,現通譯「基督教」
在中世紀,新教(現通譯「基督教」)尚未出現,當時的基督教就是天主教。基於史實,此敘述應毫無爭議,經過中文翻譯後產生的語言問題:「天主教」是不是「基督教」,在尚未涉及Christian Philosophy前,就已經在中文語言溝通上耗費了精力,更別說Christian Philosophy本身就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概念。「Christian Philosophy」按項退結編譯《西洋哲學辭典》中譯為「基督徒哲學」 ,依據在中世紀新教尚未出現的史實原則,將「基督宗教哲學」譯為「天主教哲學」也應是理所當然,但是語辭翻譯涉及的語用問題,又在Christian Philosophy這個複雜的概念中增加了複雜性,尤其是與臺灣本土信仰新教的學者溝通時,這個問題更是顯而易見。
依筆者看來,現階段在學術研究工作上使用的語言,必須看要語言的溝通功能,也就是除了「語法」(Syntactic)和「語意」(semantic)之外,必須特別著重「語用」(pragmatic)的思考,因為當代的學術研究工作必須是集體運作的,這意味著必須和許多人共同合作以交流知識;要進行知識交流,著重語言的使用,語詞陳述清楚與否常常關係著研究工作能否有所成。
所謂「語法」、「語意」和「語用」(pragmatic)的區分,是在說明,當人向另一個人「說」(說的方式可以是口頭言說,也可以是紙筆陳述)某事時,所使用的語言,在那一瞬間同時涉及三種不同的面向:(1)語詞必然屬於特定語言體系,與體系內其他的語詞具有一定關聯,是為「語法」;(2)所說語言必然有某種「意義」,透過語言使用傳達給接受者,此為「語意」;(3)語言是由某人向另一人所說,語言和使用者的關係是為「語用」三種關係相互關聯,就像幾何的三次元間的聯繫,能夠抽象的把語法和語意自語言中分離,也可以只分離出語法。關於當代記號學的基本知識,應當是今日有志從事學術研究工作者的基本認識,在此筆者就不再贅述。
基督宗教哲學發展在新教尚未出現之前早已發展成熟並達到高峰,而且切合於基督宗教信仰的最根本精神,實在不應由於語詞而將之棄而不顧,因此在哲學論上使用「士林哲學」來說明植基於基督信仰的「基督宗教哲學」(或許仍會有許多語言使用問題),應當比使用「天主教」哲學容易與其他基督教派的學者溝通,使「哲學問題」而不再只停留於「語言問題」,而建議盡量少使用容易產生混淆的「天主教」哲學中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