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歐洲風能協會和綠色和平組織,以年度單位所出版的有關全球風力發電的藍皮書,並且為全球風電系統描繪了遠景,提供一個全球將在2020年達到12%風能電力供應的藍圖,此見解受到業界廣泛關注。 本書以能源的安全供給和環境影響為背景,論述發展風力發電的重要性,並且進一步從資源、技術和政策的角度分析達到2020年目標的可行性。本書兼具全球視野和本土觀察,適合關心風電發展的人士閱讀,同時也是一本系統回顧和展望風力發電產業的書籍。
|
 ●馬振基 現任:國立清華大學化工系特聘教授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化工學士(1969)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化工碩士(1975)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化工博士(1978) 經歷:美國孟山都公司(Monsanto Co.) 資深工程師(1977~1979) 美國洛式公司(Lord Corp.) 資深研究員(1979~1980) 美國飛利浦公司(Philips Petroleum Co.) 高級材料工程師(1980~1984) 國科會及國立清華大學化工所客座專家(1984~1986) 經濟部科技顧問室及技術處顧問(1990~1998) 國科會工程中心專利研究員(1991~2006) 國科會科技權益委員會委員(1995~2006) 國立清華大學研發處副研發長(2000~2002) 教育部科技顧問室顧問及領域招集人(2001~2006) 財團法人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執行長(2003~2006) 獲獎紀錄: 1992年 榮獲「第一屆國家傑出發明獎」 1993年 榮獲「行政院傑出應用與人才科技」 1994年 獲頒國防科技研究獎 1995年 獲頒全國工業減廢個人獎 1996年 獲頒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1997年 獲頒教育部產學合作獎 1999年 列為Who’s Who in the World(16th edition)Marquis, U.S.A. 2004年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Award,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lastics Engineers 2005年 獲 總統頒「教育百人團」獎 2006年 獲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 2006年 獲「經濟部奈米科技菁英獎」 2006年 獲「清華大學清華講座特聘教授」 2008年 榮獲經濟部第二屆「大學產業貢獻獎-產業深耕獎」 2008年 榮獲「東元科技獎」 2009年 獲「中華民國高分子學會傑出高分子應用研究獎」 專利:獲中、美、英、日、德、澳、加等國發明專利80餘件 著作:國際期刊論文200餘篇、國際會議論文120餘篇
|
零 前言──破解能源困局 0.1 世界性的難題 0.2 中國的窘境 0.2.1 眾所周知的問題 0.2.2 增長迅速的需求 0.3 風電的角色 壹 國際的發展經驗 1.1 初識風電 1.2 發展的動因 1.2.1 石油危機的拉動 1.2.2 氣候變化的升溫 1.3 成功的經驗 1.3.1 國家政策 1.3.2 數字的啟示 1.3.3 產業保障 1.3.4 國家成功案例 1.3.5 企業成功案例 貳 風電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2.1 風電的環境效益 2.2 風電的社會效益 2.3 風電的環境問題 結論 參 風電的成本與價格 3.1 風電的成本 3.2 與傳統能源比較 3.3 中國風電成本現狀 3.4 風電上網電價 肆 中國的發展歷程 4.1 離網式風電 4.2 並網風電 4.3 政策扶特 伍 我們自己的故事 5.1 內蒙古 5.2 新疆 5.3 廣東 5.4 遼寧 5.5 丹南風電 5.6 龍源 陸 風電設備的製造商 6.1 歐洲製造業先行者 6.2 中國風機製造業 6.2.1 整機製造 6.2.2 葉片 6.2.3 控制系統 6.2.4 發電機 6.2.5 齒輪箱 6.2.6 金屬結構件 6.3 成功案例 6.3.1 金風科技──具有發展前途的馬駒 6.3.2 中航惠騰──風機的翅膀 柒 我國風能資源之謎 7.1 陸上 2.5 億千瓦,還是更多? 7.2 近海風能資源 7.5 億千瓦? 7.3 有多少可用的風能資源? 7.4 有結論嗎? 捌 風電技術發展 8.1 技術特色 8.2 風機造型 8.3 構造零組件 8.3.1 風輪 8.3.2 動力傳輸 8.3.3 控帶系統 8.4 發展趨勢 玖 風電場建設與運行 9.1 微觀選址 9.2 基礎設施建設 9.3 調試與運行 9.4 電網 拾 我們需要多少風電 10.1 規劃和發展目標 10.1.1 政府的目標 10.1.2 專家的推算 10.2 面對的問題 10.3 怎麼辦 10.3.1 政策準備 10.3.2 查清資源 10.3.3 產業發展 10.3.4 人員和機構準備 內容提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