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針對「如何分析與評估選舉制度的變遷」這個主題進行多角度、多方法的探討。也就是以方法論的角度,探索如何分析我國立法委員選舉制度由「複數選區單記非讓渡投票制」(SNTV-MMD)改為「單一選區兩票並立制」(MMM)後的各種政治效應。相較於其他評估選制變遷效應的文獻,整體而言本書收錄的論文凸顯了方法論上的幾個重要觀點:
一、重視整體脈絡:緊扣住台灣選制變革後的發展過程與整體脈絡,貫穿了中觀(meso)與微觀(micro)的層次及選制的回饋效應。 二、質量方法並用:在方法上依照議題的特性採質性(qualitative)或量化(quantitative)或二者交相為用的途徑。 三、謹慎推論因果:強調研究設計(如時間序列準實驗設計等)在分析選制變遷效應的重要性。
|
 ●黃紀 現職: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 學歷:美國印地安那大學政治學博士 ●游清鑫 現職: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 學歷: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政治學博士 ●王業立 現職: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學歷:美國德州大學奥斯汀校區政治學博士 ●王鼎銘 現職: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學歷: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政治經濟學博士 ●吳重禮 現職: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副研究員 學歷:美國紐奧良大學政治學博士 ●吳親恩 現職: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助研究員 學歷:美國密西根大學政治學博士 ●周應龍 現職: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 ●林超琦 現職: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學歷:美國史丹佛大學政治學博士 ●盛杏湲 現職: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學歷:美國密西根大學政治學博士 ●陳陸輝 現職: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 學歷: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政治學博士 ●黃信達 現職: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政治學博士 ●蔡佳泓 現職: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學歷: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政治學博士 ●鄭夙芬 現職: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碩士 ●鄧志松 現職: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 學歷: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法學博士
|
緒論:選舉制度的脈絡與效應 黃紀 壹、選舉制度的政治效應 貳、選舉制度的整體脈絡觀 參、分析與評估的方法 參考文獻 第一章 如何評估選區重劃的政治效果 游清鑫 壹、前言 貳、名額配置:衡量選區人口方法 參、選區重劃類型 肆、選區重劃的政治效應:政黨/候選人席次 伍、選區重劃的政治效應:現任者命運 陸、選區疆界重劃的政治效應:政策影響 柒、選區重劃與司法介入 捌、2008年台灣立委選區重劃過程 玖、結語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立委選舉地盤估計:GIS與空間分析的應用 鄧志松、吳親恩 壹、前言 貳、地方派系與地盤型政治人物 參、GIS與空間分析 肆、Moran’s I與地盤型政治人物 伍、地盤指標與案例分析:地圖分布 陸、地盤指標與案例分析:候選人背景 柒、結論 參考文獻 第三章 選民對新選制的認知與評價--焦點團體研究法的應用 鄭夙芬 壹、前言 貳、焦點團體研究法及其應用 參、研究設計與資料處理 肆、資料分析-選民對新選制的認知與評估 伍、小結 附錄3.1 TEDS2008L-F焦點團體招募指示 附錄3.2 TEDS2008L-F焦點團體參與者背景資料 附錄3.3 TEDS2008L-F討論結果類目表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單一選區兩票並立制下選民之投票抉擇:分析方法之探討 黃紀 壹、前言 貳、選舉制度之特性 參、一致與分裂投票 肆、MMM選制與投票抉擇 伍、「多層混合勝算對數模型」MMXL芻議 陸、小結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如何評估單一選區兩票制下候選人票與政黨票之間的連動關係 陳陸輝、周應龍 壹、研究緣起 貳、定義研究問題與討論主要概念 參、如何進行實證研究與初步研究發現 肆、暫時的結論 參考文獻 第六章 選制變革對地方政治生態的影響:研究方法的探討 黃信達、王業立 壹、前言 貳、地方政治生態的研究 參、新選制、新課題 肆、一個研究方法上的芻議 伍、結論 參考文獻 第七章 選制變遷對政黨體系之影響評估:變異量結構模型之探討 蔡佳泓、王鼎銘、林超琦 壹、前言 貳、選舉制度與政黨體系 參、全國政治一致化的概念 肆、政黨得票之全國一致化 伍、政黨得票一致化之理論預期與應用 陸、結論 參考文獻 第八章 如何評估選制變遷對區域立委的代表角色與行為的影響: 研究方法的探討 盛杏湲 壹、前言 貳、因果推論在政治學研究中的難題 參、研究設計與研究方法的考量 肆、選制變遷對立委的角色與行為影響的初步探索 伍、結論 參考文獻 第九章 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改革的省思:匡正弊端或是治絲益棼 吳重禮 壹、前言 貳、各類選舉制度的概況與台灣選舉制度的說明 參、台灣選制改革的初步探討和研究建議 肆、結論 參考文獻 結論 游清鑫 壹、選舉競爭的場域:選區重劃與政治地盤 貳、選民觀點:新選制的不確定性與傳統論點的挑戰 參、回饋效應:地方政治、政黨體系與國會運作 肆、結語 參考文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