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特立獨行、備受爭議卻馳名國際的文化名人。 林語堂譽之為「怪傑」,胡適鄙之為「怪物」。 他捍衛君主制和納妾制,維護辮子和三寸金蓮。 本書出版後,立即轟動西方,德法日譯本旋即出現。 特別收錄:羅家倫、梁實秋、周作人、托爾斯泰、芥川龍之介、毛姆、陳獨秀等眾多名家記敘辜鴻銘其人之文。
本書試圖闡明中國人的精神,並揭示中國文明的價值。中國人的性格和中國文明的三大特徵在於:深沉、博大和淳樸。作者認為,要評價一種文明,最終要問的,不是它修建的宏偉城市、建築和馬路,也不是它製造的工具、器具和儀器,甚至不是學院的建立、藝術的創造和科學的發明。而是要問:它能夠造就什麼樣子的人,什麼樣的男人和女人,以及什麼樣的語言,才顯示出該文明的本質、個性與靈魂。因此,本書前三篇即以真正的中國人、中國婦女和中國語言為題。後三篇則指出外國的權威漢學家,實際上並不真正懂得中國人和中國語言,但透過研究中國文明、中國的書籍和文學,所有歐美人民將大獲裨益。另,為了讓讀者更理解辜鴻銘其人其事,並特別附錄眾多名家記敘他的文章。
|
 ●辜鴻銘(1857-1928) 清末馳名中外的文化怪傑。原籍福建同安,出生在馬來亞檳榔嶼的一個華僑世家。他十三歲到西方留學,先後遊學於英、德、法、義等國十一年。回國後長期擔任張之洞幕府的洋文案。清末時,他曾官至外務部郎中,擢左丞。民國初年時任北京大學教授。 他學貫中西,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九種語言,獲十三個博士學位,曾經倒讀英文報紙以嘲笑英國人,並譏諷美國人沒有文化,他是第一個將中國的《倫語》、《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的人,被孫中山譽為「中國第一」。他言辭犀利、辯才無礙,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講儒學,與文學大師托爾斯泰書信交流,討論世界文化和時事政治,印度聖雄甘地稱他為「最尊貴的中國人」。著作多以英文寫成,如《尊王篇》、《日俄戰爭的道德原因》、《中國牛津運動故事》、《中國人的精神》。此外,還有以德文和日文保存下來的著作,如《吶喊》、《辜鴻銘講演集》。
|
一、導論 二、中國人的精神 三、中國婦女 四、中國語言 五、約翰.史密斯在中國 六、一個大漢學家 七、中國學(一) 八、中國學(二) 原書附錄: 一、群氓崇拜教或戰爭及其出路 二、文明與無政府狀態或遠東問題中的道德難題 中譯本附錄: 一、辜鴻銘論文二篇 (一)東西異同論 (二)什麼是民主 二、《中國人的精神》之德、法、日譯本序跋 (一)《中國人的精神》德譯本譯者序言及其書後附言 (二)《中國人的精神》法譯本譯者序言 (三)《中國人的精神》日譯本譯者序言 三、該書的影響及辜鴻銘其人其事 (一)中西文明之評判(平佚) (二)春秋大義(李大釗) (三)質問《東方雜誌》記者(陳獨秀) (四)答《新青年》雜誌記者之質問(傖父) (五)再質問《東方雜誌》記者(陳獨秀) (六)記辜鴻銘(胡適) (七)辜鴻銘(林語堂) (八)回憶辜鴻銘先生(羅家倫) (九)辜鴻銘先生逸事(梁實秋) (十)北大感舊錄.辜鴻銘(周作人) (十一)悼辜鴻銘先生(吳宓) (十二)辜鴻銘(溫源寧) (十三)辜鴻銘在德國(嗣鑾) (十四)托爾斯泰與辜鴻銘書(味荔譯) 附:辜鴻銘祝托爾斯泰八十壽辰文 (十五)中國遊記.辜鴻銘(芥川龍之介) (十六)辜鴻銘(清水安三) (十七)辜鴻銘論(勃蘭兌斯) (十八)辜鴻銘訪問記(毛姆)
|

試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