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寫作的目的在於幫助讀者對人際溝通的性質、管道、過程以及影響有效溝通的因素能有所掌握與運用。 全書共分十四章,呈現的順序由溝通的基礎開始,漸次論及實際的溝通面向。其中緒論、人際溝通模式、溝通的身心基礎、溝通之學習與影響因素、人際吸引力、溝通關係、語言溝通,及非語言溝通是屬於溝通基礎的性質。兩人的溝通、人際關係的發展、小團體解決問題的溝通、人際衡突、小團體輔導的溝通,及公眾溝通則是可能涉及的溝通議題。各章除了理論的介紹之外,亦注意實務應用的討論。期使讀者在人際互動的場合,可以更自在地表現有效的溝通能力。
|
 現任:南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退休教授 學歷: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教育學博士 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特殊教育碩士 臺灣教育學院輔導學系教育學士 臺南師範專科學校國校師資科畢業 著作:啟智教育研究 特殊兒童親職教育 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 傷殘職業復建 特殊教育:普通班與資源教師如何輔導特殊兒童(編譯) 智能不足國民職業教育
|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人際溝通模式 第三章 溝通的身心基礎 第四章 溝通之學習與影響因素 第五章 人際吸引力 第六章 溝通關係 第七章 語言溝通 第八章 非語言溝通 第九章 兩人的溝通 第十章 人際關係的發展 第十一章 小團體解決問題的溝通 第十二章 人際衝突 第十三章 小團體輔導的溝通 第十四章 公眾溝通
|

投影片((外加))
若要索取未隨書附送(外加)且未於此提供下載的教學資源,請詳洽業務人員(02-27055066#824)(僅提供教師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