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船、輪機、海洋工程、航海等領域學員之船舶構造入門教材;岸上船舶經理人、船舶修造工程師、船舶檢驗人員、海險及海事鑑定人員參考用書。
 
 本書是船舶結構系列叢書的第一部,後續的兩部分別是《船體結構設計》及《船舶結構學》。自2011年國際海事組織(IMO),公告實施了目標導向的船舶建造標準(GBS, Goal-Based Standards)起,即開啟船舶建造法規劃時代的變革。以往船舶構造的船級規範多只要求核算新船的強度達標否?這些強度包括縱向強度、扭轉強度、橫向強度、挫曲強度及局部強度等。新的GBS除考慮船舶構造的設計初始強度之外,尚需考慮船體結構之安全使用壽命。簡言之,GBS標準把以往船級規範的「有多強?」的一級標準,一下子帶往「有多強?」、「用多久?」、「多安全?」的三級標準。
 全書分為九章,探討了船舶構造的構型、法規、材料、縱向強度、橫向強度、挫曲強度、極限強度及銲接結構之疲勞強度與局部強度等。
 | 
						  
						
						
						
						
						
						
						
						
						
						
								
									|  洪振發
 國立臺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退休教授
 德國漢諾威大學博士
 
 方志中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副教授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博士
 
 邱進東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博士
 
 戴名駿
 成功大學船舶機電與系統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日本廣島大學先進理工科學研究所博士
 
 王偉輝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名譽教授
 英國樸里茅斯大學博士
 | 
						
						
						
						
						
						
						
						
						
						
							  	 
                            		|   第一章 船舶構造與結構特性通論
 1.1	船舶構造的特性
 1.2	船舶構架系統種類
 1.3	船體結構各部構件
 1.4	專用船舶結構特徵
 習 題
 
 第二章 船舶結構強度種類及構造安全法規
 2.1	船舶作用負荷需求與場景
 2.2	船舶結構之畸變與力反應
 2.3	船舶結構強度種類
 2.4	船舶構造失效模式實例
 2.5	船舶結構安全管理與法規
 習 題
 
 第三章 船舶結構材料
 3.1	材料機械性質測試
 3.2	船舶結構用鋼材性質的規範要求
 3.3	船用鋁合金材料規範
 3.4	複合材料機械性質
 3.5	例題
 習 題
 
 第四章 船體縱向強度需求分析
 4.1	最初的有據猜測
 4.2	縱向強度的評估指標
 4.3	船體平衡與龐琴曲線
 4.4	擺線波波型與平衡波位置
 4.5	準靜態縱向強度計算
 4.6	例題
 習 題
 
 第五章 船體縱向強度評估與動態效應影響
 5.1	船梁受垂向負荷之彎應力分析
 5.2	船梁剪應力分析及剪流理論
 5.3	剪應力對彎應力的影響
 5.4	多巢形剖面中的剪應力
 5.5	船體縱向強度的動態效應
 5.6	起伏運動之影響
 5.7	船體縱搖運動之影響
 5.8	船體起伏與縱搖結合之效應
 習 題
 
 第六章 船體橫向強度分析與要求
 6.1	船體橫向結構構件
 6.2	橫向構件的設計負荷
 6.3	橫向構件中的彎矩分析模型
 6.4	應變能法
 6.5	力矩分配法
 習 題
 
 第七章 船體極限強度
 7.1	梁構件塑性極限強度
 7.2	柱構件挫曲極限強度
 7.3	佩里—羅伯森柱的設計準則
 7.4	板構件的極限強度
 7.5	船梁極限強度
 習 題
 
 第八章 船體疲勞強度分析
 8.1	船體結構疲勞破壞的情況
 8.2	結精材料疲勞的應力變化
 8.3	材料與結構試件的S-N曲線
 8.4	影響結構試件疲勞強度的因素
 8.5	材料與結接試件疲勞破裂機理
 8.6	銲接結構疲勞強度計算
 8.7	帕爾姆格倫—邁納疲勞累積損傷法則
 8.8	船體負荷的統計分析
 8.9	船體結構疲勞壽命推估
 8.10結構裂縫擴展
 習 題
 
 第九章 銲接結構的殘留應力與局部強度
 9.1	銲接方法
 9.2	銲接接頭型態
 9.3	銲道剖面名詞
 9.4	銲接製程與銲接順序
 9.5	對接銲道強度與二重加強板
 9.6	填角銲接頭強度
 9.7	搭接銲接頭強度
 9.8	銲接結構之殘留應力
 9.9	銲接對船體局部結構之影響
 9.10銲接對局部結構不利影響之防制
 習 題
 
 習題(計算題部分)參考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