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非藥物治療
作  者╱
呂冠廷、吳鴻順、周育蓮、林鈺祥、柯宏勳、徐靜萍、陳美麗、項朝梅、蔡憶雲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
2024/09/11   (1版 4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626-366-973-4
書  號╱
5K0D
頁  數╱
336
開  數╱
20K
定  價╱
620
教學資源╱
投影片((外加))


作者簡介
依姓名筆畫排序

呂冠廷
現職
彩虹樹職能治療所藝術治療師
行動藝術治療師
學歷
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學士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藝術治療組碩士
經歷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共融藝術專案《漫漫長夜,光的禮物》藝術團體
社團法人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失智藝術團體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信義據點失智藝術團體
行天宮福慧學堂失智與照顧者藝術團體
蘆洲公共托老中心失智藝術團體

吳鴻順
現職
社區職能治療師/園藝治療師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第八屆常務理事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職能治療所碩士
經歷
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師
台南仁愛之家職能治療師

周育蓮
現職
新竹榮譽國民之家保健組組長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兼任講師、業界導師
學歷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醫務管理系碩士
高雄醫學院護理學系學士
經歷
高雄長庚一般病房、腦神經內外科病房護理師
臺南成大醫院內科加護病房護理師
恩主公醫院居家護理師
臺北榮譽國民之家保健員、護理長、組長

林鈺祥
現職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第八屆理事
臺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第八屆理事
社團法人臺灣職能治療學會社區實務教師
愛迪樂居家職能治療所職能治療師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學士
國立臺灣大學老人與長期照護學分學程畢業
經歷
新北市職能治療師工會第一屆理事長
桌遊輔療和遊戲帶領授課講師
新北市失智友善天使培訓授課講師
失智症照顧服務20小時各主題授課講師
104專家幫助中心駐站專家

柯宏勳
現職
延希職能治療所所長
長庚科技大學高齡暨健康照護管理學系兼任講師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
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一壽照顧中心顧問
學歷
高雄醫學院復健醫學系職能治療組學士
長庚大學臨床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
部立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職能治療師
臺北市萬芳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失智老人基金會附設聖若瑟失智老人中心職能治療督導
臺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第六屆理事長

徐靜萍
現職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健康長壽與老化科學研究中心長照失智護理師(關渡學苑忠義據點)
護康人力資源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品管師
學歷
國立臺北護理學院醫護管理系護管組學士
中國文化大學商學院企業實務管理數位碩士在職專班(EMBA)商學碩士
經歷
輔導會板橋榮譽國民之家失智教研專區規畫及管理護理師兼任堂長
衛福部及社家署「失智症醫事專業8小時訓練」基礎及進階課程及「失智症照顧服務20小時訓練」講師
國健署、中華民國老人福利聯盟及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失智症老人守護天使」講師
IFDC國際失智症照護聯盟「國際失智症照護認證(DCE)」評審委員及講師
內政部失智症教育推廣人才培訓「失智症種子師資」

陳美麗
現職
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第5∼6屆名譽理事長暨常務理事
資深高級動物輔助治療師(2016起∼)
長照2.0延緩失能失智方案,(中央級CL-06-0004)模組「人犬一家親.預防失能我最行」方案研發暨專業師資(2017起∼)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理研究所碩士
國立陽明大學護理學系博士班護理博士候選人
經歷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暨高齡健康照護系助理教授
馬偕紀念醫院院長室企劃專員兼組長
馬偕紀念醫院護理部內外科兼精神科督導暨資深護理師
台灣護理學會第25∼28屆、33屆中醫護理委員會委員
台灣中醫護理學會第1∼4屆理事、6∼7屆常務監事
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第3∼4屆理事長

項朝梅
現職
活力大衛音樂輔療團隊執行長
台灣南與北全人發展協會銀髮自主靈性課程音樂輔療高階講師
衛福部醫事人員及照服員失智症照顧服務訓練講師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學系業師
台灣長期照顧關懷協會「社區健聲房」團體講師
學歷
輔仁大學醫學院跨專業長期照護研究所碩士
經歷
社團法人士林靈糧堂社會福利協會高級專員
臺大醫院輔助暨整合醫學中心音樂輔助諮詢門診老師
台灣長期照顧發展協會全國聯合會學術顧問
多家醫院、養護機構、護理之家、社區長照單位、志工、家屬支持團體等音樂輔療團體及教育訓練
受邀多家電視媒體、雜誌等媒體訪問分享高齡及安寧音樂照護

蔡憶雲
現職
呂底亞香塾整體輔助治療訓練中心負責人
英美加國際芳香療法協會證照班認證講師
英國The Guide of Therapy Lecturers整體輔助療法認證講師
美國(Comfort Touch-Massage for the Elderly & Ill)老人病理按摩暨臨終護理講師
大專院校教科書《整體輔助芳香療法》作者
學歷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內科方劑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
臺灣國家乙級美容技術士檢定考規範小組委員
國際CGMP奈米製藥廠健康食品暨美容醫學行銷部協理
養生藥膳公司知識長
臺北醫學大學進修推廣部「嬰兒按摩指導員培訓班」講師
建國科技大學化妝品製造管理系兼任講師

目錄
作者簡介 
主編序 
第一章 失智之非藥物治療概論:友善環境中的自主生活促進/柯宏勳
第一節 失智症之防治與照護的翻轉
第二節 非藥物治療的概念
第三節 失智者之活動安排
第四節 活動安排之環境營造與輔具應用
第五節 總結
參考文獻
第二章 認知症音樂輔療/項朝梅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執行音樂輔療活動之必備能力
第三節 物理與人文環境
第四節 器樂與器材
第五節 方案設計與實作分享
第六節 音樂介入活動方案(範例)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認知遊戲輔療/林鈺祥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入門篇
第三節 兩大設計技巧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懷舊療法/徐靜萍
第一節 緣起:陪伴長者生命歷程的懷舊療法活動
第二節 懷舊療法概論
第三節 懷舊療法之環境營造
第四節 懷舊療法之媒材架構
第五節 懷舊療法之帶領方式
第六節 懷舊療法之實務案例分享
第七節 懷舊療法之實作活動方案
第八節 結論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失智症藝術活動設計/呂冠廷
第一節 藝術治療與藝術活動之差異
第二節 藝術對失智症的益處
第三節 失智藝術活動媒材
第四節 藝術創傷:適合團體初期的活動
第五節 活動架構介紹與範例
第六節 結語
參考文獻
第六章 園藝治療的應用/吳鴻順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園藝治療簡史
第三節 什麼是園藝治療?
參考文獻
第七章 創造幸福氣味言語的芳香療法/蔡憶雲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芳香療法應用於失智症
第三節 關於嗅覺與記憶
第四節 芳香療法與失智症照顧
第五節 觸覺療法
第六節 口腔芳療
第七節 用植物精油創造一個安心舒適的空間
第八節 芳香療法與失智症照顧實作教案
參考文獻
第八章 動物輔助治療/陳美麗
第一節 前言:驚艷動物的療癒力
第二節 執行動物輔助治療活動的模式與原則
第三節 執行動物輔助治療活動過程之注意事項
第四節 動物輔助治療活動的教案設計(範例四個)
第五節 動物輔助治療活動的效果評估
第六節 結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
第九章 失智症日常生活照護/周育蓮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日常生活照護原則
第三節 日常生活常見問題與環境安排照護技巧
第四節 常見精神行為問題與應對技巧
第五節 建立日常生活照護計畫
第六節 結論
參考文獻

醫護倫理學
圖解內科護理學
護理專業問題研

實用重症護理學
圖解身體檢查與
評估
嬰幼兒撫觸與按



投影片((外加))

若要索取未隨書附送(外加)且未於此提供下載的教學資源,請詳洽業務人員(02-27055066#824)(僅提供教師使用)


第一節 失智症之防治與照護的翻轉
一、認識失智症:從失智症盛行率談起
依據202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出版的《公共衛生領域應對失智症全球現況報告》(global status report on the public health response to dementia)指出,全球有超過5,500萬名失智者,到2050年預計將成長至1億3,900百萬人,甚至國際失智症協會(ADI)早在2015年全球失智症報告中即指出,世界上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這樣的驚人數據。而在臺灣,依據衛生福利部(民國100年)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之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以及內政部民國111年12月底人口統計資料估算,臺灣65歲以上失智人口約有30萬人,加上65歲以下之年輕型失智者,有將近32萬人為失智症患者,大概每72人有1人為失智者。未來20年的推估,更將以每天增加近48人、每30分鐘增加一位的速度成長(台灣失智症協會)。
這樣的資訊,告訴我們的訊息,有幾個重點:
1. 失智的成長越來越快速。
2. 失智是大腦生病了,不等於正常老化,但與老化有關,65歲以上,每5歲有倍增趨勢。
3. 還有65歲以下的年輕型失智需被關注。
4. 不管政府或民間大眾,都需正視失智這個議題,大家必須找到適當方法提早做好準備與因應才是,也是本書期待貢獻一份心力的初衷。
二、失智症之防治
因為亟需正視失智這個議題,就要從失智的防治著手,所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概念,在失智症的防治上也是很重要的。失智症的「防治」,如果拆開來看,「防」就是預防,在尚未失智前,要好好做好預防失智的措施避免失智;「治」就是治療,如果已經失智,就需盡快進行治療,或是儘量延緩失智的退化速度。
(一)預防/延緩失智
雖然目前失智症無法完全治癒,不過在相關的研究報告(世界衛生組織,降低認知功能減退和失智症風險指南,2019)中可看到,要預防失智,可以做好「趨吉」與「避凶」,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甚至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二)趨吉:增加大腦保護因子
1. 多運動。
2. 多動腦。
3. 採地中海飲食。
4. 多社會互動。
5. 維持健康體重。
(三)避凶: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
1. 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的控制。
2. 頭部外傷。
3. 抽菸。
4. 憂鬱。
5. 聽力障礙。
三、照護概念的翻轉
(一)從cure(治癒)到care(照護)的翻轉
如上所述,失智症是大腦生病了,需要做好防治工作,尚未失智要預防、已經失智雖然無法治癒,但可以做好疾病控制,以及各種延緩退化的趨吉避凶措施,一樣可以好好生活。如同許多慢性疾病,儘管目前醫學仍有限制,無法完全治癒疾病,但只要好好做好自主管理,一樣可以好好回到正常生活、甚至享受生活。這也是近年來在長照的照顧翻轉理念,除了「清零」,可以學會跟疾病「共存」,在藥物等醫療控制好疾病的穩定狀況之下,可以更積極地運用各項資源與方式,支援患者回到生活,過想過的生活、做想做的事,也就是所謂的「生活促進」、「功能促進」的健康概念。
(二)從醫療復健到生活復能
延續上述,舉筆者本身專業為例,也正在發生典範的轉移工程。傳統上,因為各種先天或後天的疾病或是意外,造成了各種器官或能力上的缺損(impairment),也常常變成了所謂的身心障礙、造成生活失能(disability)。在急性期或剛發生時,通常是先努力進行醫療復健,期望儘量回復到原本的能力狀態。但同時也可以努力進行生活復能,一方面利用更生活化的情境來進行訓練,可以更為自然的誘發與刺激活化大腦回復,二方面隨著病情的穩定或慢性,也許能力的回復會有限制,但功能上仍是可以利用各種方法來回復的,也就是所謂的功能促進或生活促進的概念,讓個案不至於永遠困在「病人」的角色,盡快回復到原本的生活,也是非常重要且有意義的。
一樣的概念,失智症因為醫學上的限制,儘管許多能力無法完全回復,但只要運用適當的「支援」工具,一樣可以進行「復能」,只是相對於肢體障礙,失智需要考量認知影響的因素,來進行「復能」、或是「自立支援」,也就是以下所謂「非藥物治療」的概念。
第二節 非藥物治療的概念
一、非藥物治療之定義
我們再回到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來看,並非沒有疾病才叫做健康,而是生理、心理、社會的平衡狀態。如上一節所闡述的,無論是「復能」、「自立支援」,或是我們在失智症照顧訓練常說的「生活促進」、「功能促進」,都可以是非藥物治療的概念,與醫學上的藥物治療,兩者相輔相成,一起為疾病所苦的個案,創造更好的生活。
因此,失智症的非藥物治療,定義上可以這麼詮釋,是除了藥物治療以外,其他由受訓過的相關專業人員或照顧人員,所施行的各種手法的泛稱,也涵蓋每日進行的照護實務工作。
二、非藥物治療之範疇
1. 營造適切的人文環境:藉由讓個案感覺良好、正向的溝通技巧與互動態度,提供其受尊重、自主、不受壓抑的感受與氣氛情境。
2. 無障礙及支持性的環境、輔具:提供簡單、具指引性、可減少混亂、支持活動執行、維護安全等的環境與輔助器具。
3. 各項治療活動與技巧:例如行為治療、懷舊治療、認知治療、音樂治療、光照治療等有目的、有意義之活動安排。
由上述說明,可簡單說明,非藥物治療,就是一個營造友善環境,讓個案能夠自主生活促進的過程!
三、非藥物治療之療效
相對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也許沒有那麼快速的效果,但在控制失智疾病的惡化,以及相關問題上,甚至有系統性回顧研究發現,效果不比藥物治療效果差,而且可以有更少的副作用。
當然,也要補充說明,這裡所說的療效,如果放在疾病的治癒,也許會令人失望,但如果將目光重點放在個案的情緒穩定、減少問題行為、生活功能的發揮與生活品質面向上,就可以發現具有很大的效果。這也是呼應前面所述,醫療到照護的典範轉移翻轉的概念。
第三節 失智者之活動安排
一、活動安排的意義與目的
1. 非藥物治療的方式之一:由前兩節的闡述可以了解,為失智者安排適當的活動,也是非藥物治療的一環喔!當然,並非參與活動就是治療,後面會再詳細說明這點。
2. 活動安排不只是運動、團康遊戲:近幾年活動安排已越來越受到重視,這是一件好事,但還是很多人誤以為,活動安排就等於運動或是動態活動,甚至就是團康遊戲。俗話說「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真的是很傳神的詮釋。看了本書,應該可以理解,活動安排的內涵,有很多專業的門道喔!
3. 活動的定義與範圍:如果回到活動的英文activity這個字或是職能治療的角度來看,其實活動不僅僅是動態的運動,而是一個人從日常生活的各個活動,到特別設計的主題活動都算。當個案因為失智症,造成各種活動的參與遇到障礙,都可以是活動安排(包含個別或團體形式)的素材,也是介入治療的媒介。更何況,典型的失智者遇到的問題,往往不是動作的問題,而是參與過程(行為)的問題,這也是失智與肢體障礙活動安排最大的差異之一。
4. 活動安排的終極目的:如果透過活動安排,能夠促進個案能力的提升或回復,當然是終極目的。不過,如同前兩節所說明,回到非藥物治療的目的,不只是疾病的治癒,也期待個案能透過活動的各種刺激,活化身心機能、增加正向成就感,進而增進生活品質。當兩者僅能擇一時,後者就是照顧者及周圍的人,需要轉換的終極目的了,這也是成效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
二、活動介入與活動治療
(一)活動可有不同的深度與層級
既然要談門道,除了熱鬧的活動,也要了解活動其實可以有不同深度與層級,也才能有所區隔以及避免被誤解。參與活動都有一定的刺激,也是好的,不過隨著過程中加了不同的「調味料」,例如設定目標與計畫,可以成為更具目的與意義的「輔療」(輔助治療)活動,進一步如果加上活動觀察紀錄與前後測等,才會是各個專業的治療活動。
(二)舉例說明
近年活動開始受重視是好事值得肯定,不過也因為不了解,而開始有誤解造成濫用的情形。例如帶個案種花就說是園藝治療、畫圖或手工藝活動就說是藝術治療、唱歌活動就說是音樂治療等情形。以懷舊為例,如果只是唱老歌或看舊照片,可以是懷舊的活動開始,如果再加上參與對象的篩選、因應對象障礙的設定目標以及活動設計與調整支援,就可能是懷舊輔療活動,如果再深入一點,由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甚至可能是一個心理治療層次的懷舊治療過程。
(三)有目的、有意義的活動
無論是活動、輔療或治療活動,其實很難有明確的區隔,這麼說明只是希望讓活動可以更專業化,也期待社會大眾能真正看到門道,看到活動可以很專業、更有療效的執行。鼓勵大家,要能往更深入的層級,可以有兩個指標參考:
1. 有目的:在進行活動之前,最好能釐清,讓個案參與這個活動的目的是什麼?可以是整個活動的大目標,也可以是針對個別個案的個別目標,在過程中會更能適當引導或是看到個案的改變。專業上就會是活動計畫中可做的事情(詳見第9頁第四點)。
2. 有意義:整個活動的設計與進行,如果能對參與者有意義的連結,就更能產生預期的效益。舉懷舊活動為例,如果只是由帶領者像上課一樣,講解製作包子的過程,講了50分鐘,其實比較像是帶領者在懷舊?如果可以增加個案的參與度,例如讓個案多表達以前是怎麼製作的(可能有錯誤也先尊重而不是直接糾正),或是製作個案過往比較熟悉的口味等等,才會真正是讓個案有機會增加口語表達或反應的懷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