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導 論 1.1 經濟理論起源與類型 1.2 總體循環流程與景氣循環的衡量 1.3 總體理論發展背景與關注議題 1.4 總體理論演變過程與本書架構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2 國民所得的衡量 2.1 國民會計帳 2.1.1 生產方法(GNP) 2.1.2 支出方法(GNE) 2.1.3 所得方法(GNI) 2.2 物價指數的衡量 2.3 社會福祉的衡量 2.3.1 國內產出毛額的缺陷 2.3.2 淨經濟福利指標 2.3.3 綠色國民所得帳 2.4 國民財富帳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3 儲蓄與投資的互動 3.1 Keynes革命的貢獻 3.2 Keynesian-Cross模型 3.2.1 基本模型與乘數分析 3.2.2 節儉的矛盾性 3.2.3 動態分析 3.3 財政政策 3.3.1 政府預算與財政政策類型 3.3.2 緊縮缺口與膨脹缺口 3.4 可貸資金理論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4 封閉體系的Hicks-Hansen模型 4.1 總體預算限制與Walras法則 4.2 商品市場均衡(IS曲線) 4.3 貨幣市場均衡(IM曲線) 4.4 債券市場均衡(BF曲線) 4.5 總體均衡與動態調整過程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5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效果的爭論 5.1 總體政策類型與效果 5.2 貨幣政策效果 5.3 財政政策效果 5.4 排擠效果與拉入效果 5.4.1 公私部門支出間的關係 5.4.2 間接排擠效果 5.4.3 拉入效果 5.5 財富效果 5.5.1 貨幣數量變動的傳遞途徑 5.5.2 財富效果類型 5.6 政策組合效果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6 國際收支、匯率與總需求 6.1 國際收支帳 6.2 外匯市場 6.3 匯率決定理論 6.3.1 購買力平價理論 6.3.2 利率平價理論 6.4 Mundell-Fleming模型 6.4.1 開放體系總體模型 6.4.2 固定匯率制度 6.4.3 浮動匯率制度 6.5 總需求函數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7 生產函數、因素市場與總供給函數 7.1 生產函數與技術進步 7.2 因素市場需求函數 7.3 勞動供給函數 7.4 就業與失業 7.5 總供給函數 7.5.1 古典與Keynesian學派的總供給曲線 7.5.2 新興古典與新興Keynesian學派的總供給曲線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8 總體經濟均衡與傳統學派爭論 8.1 總體經濟體系均衡與變動 8.2 古典學派總體理論 8.2.1 貨幣數量學說內容 8.2.2 古典學派與新古典學派總體模型 8.3 Keynesian革命 8.3.1 古典體系自我調整機能失靈 8.3.2 Keynesian學派總體模型 問題研討
CHAPTER 9 通貨膨脹、Phillips曲線與穩定政策 9.1 通貨膨脹 9.1.1 通貨膨脹的過程 9.1.2 通貨膨脹的影響 9.2 Phillips曲線 9.2.1 Phillips曲線的起源 9.2.2 預期形成與在經濟活動中的角色 9.3 通膨環境下的總體均衡 9.3.1 動態總需求與總供給模型 9.3.2 停滯性膨脹與紓緩政策類型 9.3.3 通貨緊縮與債務通縮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10 經濟成長理論 10.1 Harrod-Domar成長模型 10.2 新古典成長理論 10.2.1 Solow-Swan成長模型 10.2.2 儲蓄率、人口成長率與折舊率變動的影響 10.2.3 新古典成長理論的缺陷 10.3 知識經濟與技術進步 10.3.1 知識經濟與經濟成長 10.3.2 內生成長理論 10.4 新古典貨幣經濟成長模型 10.4.1 Tobin貨幣成長模型 10.4.2 Levhari-Patinkin貨幣成長模型 10.5 最適成長理論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11 貨幣需求與資產選擇理論 11.1 貨幣的功能與複式三分 11.2 貨幣需求理論的起源 11.3 Baumol-Tobin存貨模型 11.4 預防性貨幣需求 11.5 投機性貨幣需求 11.5.1 預期效用函數 11.5.2 Keynes-Tobin流動性偏好理論 11.5.3 Markowitz-Tobin資產選擇理論 11.5.4 資產替代理論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12 貨幣供給與銀行信用 12.1 金融體系 12.1.1 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 12.1.2 資訊不對稱與金融監理 12.2 貨幣與流動性 12.2.1 貨幣與流動性定義 12.2.2 實證性定義 12.3 貨幣供給與銀行信用模型 12.3.1 貨幣乘數方法 12.3.2 銀行信用模型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13 消費與儲蓄理論 13.1 跨期選擇理論 13.2 Keynes的絕對所得理論 13.3 相對所得理論 13.4 恆常所得理論 13.5 生命循環理論 13.6 隨機漫步消費理論 13.7 儲蓄理論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14 投資理論 14.1 淨現值方法 14.1.1 淨現值方法 14.1.2 投資的邊際效率 14.2 新古典投資理論 14.2.1 最適資本存量的決定 14.2.2 資本的使用者成本 14.3 加速原理 14.4 q比例理論 14.5 投資資金供給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15 新興古典學派與新興Keynesian學派 15.1 貨幣學派與新興古典學派 15.2 理性預期學派 15.3 實質景氣循環理論 15.4 新興Keynesian學派 問題研討
CHAPTER 16 金融危機與財政重整 16.1 從金融危機到金融海嘯 16.1.1 金融危機演化過程 16.1.2 反通膨、通縮與流動性陷阱 16.2 財政政策與政府債務累積 16.2.1 財政政策的發展 16.2.2 政府預算赤字融通 16.3 供給面經濟學 16.3.1 供給學派的主要看法 16.3.2 Barro-Ricardo等值理論 16.3.3 公債管理政策 16.3.4 財政重整的影響效果 16.4 傳統總體理論的檢討 16.4.1 傳統總體理論的基本特質 16.4.2 傳統總體理論的缺陷 16.4.3 傳統總體理論面臨的問題 問題研討
CHAPTER 17 貨幣政策與總體審慎政策 17.1 政策目標與政策工具 17.1.1 穩定政策影響流程 17.1.2 時間落後與時間不一致 17.2 法則與權衡 17.2.1 法則與權衡的評價 17.2.2 貨幣法則類型 17.3 非傳統貨幣政策的量化寬鬆 17.4 最適貨幣指標的選擇 17.5 央行的角色與總體審慎政策 17.5.1 總體審慎政策 17.5.2 總體審慎指標與政策工具 問題研討
名詞索引
|

投影片((外加)),題庫(隨書附送),教師手冊((外加)),輔助書籍:1MCS
若要索取未隨書附送(外加)且未於此提供下載的教學資源,請詳洽業務人員(02-27055066#824)(僅提供教師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