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信雄 學歷: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技術研究所 碩士 (民國81年畢業)
經歷: 長榮海運公司船長 基隆港引水人 基隆港引水人辦事處主任 中華民國引水協會理事長
現職: 台灣省引水人聯合辦事處主任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運輸科學系兼任教授 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諮詢委員 中華民國仲裁協會仲裁人
筆者自幼家境清寒,初中畢業即放棄普通高中,選擇畢業後就可上商船工作的基隆海事高職航海科就讀,期以改善家庭經濟。上船後,從每日清晨清洗六間廁所浴室的基層普通水手任起,再逐步升任舵工、木匠等職務。然因筆者具暈船體質,常常在極度不適的身體狀況下仍須從事船上各種耗能風險勞務,即使惡劣天候下亦不能免。時日一久,心思總不能一輩子在搖晃的甲板上敲鐵鏽、刷油漆,必須強化自身條件才有往上升遷的機會。因而只有利用閒暇看書自修,終經過國家考試及格取得船副、船長證書。
鑒於時勢所趨,以及航商要求日趨嚴謹,筆者在持有船長證書的而立之年,毅然選擇回到陸上進修,報考國立高雄海專二技部航海科。畢業後,隨即上船服務,然因職場的學歷門第歧視升遷不易,筆者決定再度捨棄高薪重拾書本,並於民國79年以同等學歷資格報考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技術研究所,二年後順利畢業取得工學碩士學位,迅即回到長榮海運擔任船長職務,成為當年罕有的碩士船長。
歷經多年職場現實與波折,筆者決定轉換跑道。一經決定改變生涯規劃,自從擔任船長的第一天起,筆者即在船上潛心自修準備引水人考試。就在取得三年遠洋船長資歷後,首次報考引水人特考即考上基隆港引水人。回首筆者此生三進三出海事院校,未離航海本業,可謂是技職教育體系的忠實實踐者。
|
前 言
第一章 海上事故的背景環境因素 1.1 引言 1.2 海上事故的定義 1.3 事故調查 1.4 經驗學習 1.5 建立分享的文化
第二章 航行中船舶撞到不能移動的固定物體 2.1 引言 2.2 案例解析 案例2.2.1貨櫃船撞擊碼頭及橋式機 案例2.2.2散裝船撞跨海大橋 案例2.2.3散裝船在河道撞上繫泊船 案例2.2.4散裝船觸撞碼頭 案例2.2.5貨櫃船撞擊跨海大橋橋墩 案例2.2.6油輪撞軍艦 案例2.2.7貨櫃船衝撞碼頭與橋式機 案例2.2.8輕載貨櫃船衝撞碼頭與橋式機
第三章 航行船舶相互碰撞事故 3.1 案例解析 案例3.1.1蘇伊士運河連環撞船 案例3.1.2漏聽重要航行訊息 案例3.1.3流力效應形成挑戰 案例3.1.4流錨中發生碰撞 案例3.1.5迎艏正遇碰撞實例 案例3.1.6散裝船與油輪碰撞發生大火 案例3.1.7貨櫃船與散裝船碰撞 案例3.1.8潛水艇撞商船 案例3.1.9汽車船與漁船間的碰撞
第四章 涉及引航相關事故 4.1 前言 4.2 案例解析 案例4.2.1引水人登船的危險情境 案例4.2.2船長與引水人訊息交換不足 案例4.2.3無預警動作的防範 案例4.2.4過河船舶撞擊閘道岸壁 案例4.2.5霧中航行使用不正確航行資訊導致擱淺 案例4.2.6過河期間遭遇暴風偏航導致擱淺
第五章 船舶沉沒案例 案例5.1汽車船碰撞沉沒 案例5.2典型的自滿—擅自違規變更航路 案例5.3霧中碰撞導致船舶沉沒 案例5.4渡輪觸礁沉沒 案例5.5散裝船偏離計畫航線擱淺漏油
第六章 其他類型事故 6.1 案例解析 案例6.1散裝船過度依賴電子航儀導致擱淺 案例6.2郵輪失控衝撞威尼斯碼頭與遊河遊艇 案例6.3渡輪靠泊方向的迷惘 案例6.4甲板貨木材倒塌造成人員傷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