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體系
作  者╱
楊永年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
2020/04/17   (1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57-763-977-6
書  號╱
1PTM
頁  數╱
328
開  數╱
20K
定  價╱
500

若無法觀看影片請連結此網址


本書通過TSSCI審查學術認證,係作者二十餘年來防救災個案教學與研究結晶,目的在提升我國救災體系運作成效。內容涵蓋相關理論與實務,並針對臺灣、日本、美國防救災體制進行比較。主體寫作與研究架構從資訊、動員、組織間合作出發,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區、非營利組織等。案例來源為過去二十年國內外重大災難個案,可提供教學、研究、實務運作(包括新冠肺炎)參考。
※推薦文
推薦序
楊永年教授花了很大心力撰寫《救災體系》這本專書,究竟想要傳達什麼訊息?我想花這麼大心思考證周詳,深入寫出國內外防救災與重建經驗,以及探詢如何建立出有效體系的人,心中一定有一股熱情,也對這塊土地與人民有深刻的認同,希望大家一齊來護衛這個家園,而且不要讓應該可以避免的災難再度重演。在這種心情下寫出來的書,當然適合每個關心的人來閱讀,更應該看這本書的人,則是有過受災經驗以及與防救災事務決策有關的人。
本書旨在釐清救災體系的內涵與範疇,探討其所發揮的功能或成效,並以個案分析為主軸,從個案萃取出救災的盲點或迷思,放在國際脈絡(尤其是日美以及東南亞與中國)與國內運作機制上予以評估。臺灣是個典型的防災不力但救災內行,在災害來臨時,處處可以看到政治力及時正面大力介入的地方,作者在此脈絡下,就災害之初的救災指揮因應與災害管理體系進行檢討,確實是比較能由此找出應興應革之處。
設定了這樣一個框架後,不可避免的會直接碰觸到各級政府、消防署、內政部,與行政院的能量及能力問題,也會在此基礎上檢視國軍與民間的力量,一般人要在這個基礎上作均衡評量,並非一件容易的事,直覺上會從有限的報導與資訊中,傾向於去表揚民間與宗教的付出,並凸顯國軍的介入,但很容易在此忽略了政府的角色與貢獻,難得的是作者對這一點了然於心,常能作公允的論斷。自發或被動員的民間貢獻當然是最值珍貴的,國軍則在緊要關頭發揮了關鍵性力量,所以當然應該好好凸顯這些不可或缺的龐大力量,但也不要忘掉,救災與災害管理權責所在的公權力主體,實際上仍在各級政府,國軍更是政府的一部分。相關機制與法令的運作及修訂,其權責集中在相關部會與行政院,因此負責第一線(救災實務的一部分,但並非全部)的地方政府,最容易砲打中央,不免會以為自己與災區零距離而且主導救災重建的正當性最高,所以由中央在現場災區設置單一窗口統籌,是平衡這件爭議以及做好分工整合的最好方法。
救災的動員能力與效能,常要看災害本質,如大地震與海嘯,事前基本上無跡可尋(雖然大地震仍可以有幾十秒的預警,海嘯預警餘裕可以更高一點),來了一翻兩瞪眼,現場在短時間內必須有效啟動關係人命的緊急救災、衍生災害的持續救災(如日本311的福島原爆事件、大地震後易致災害地區的降雨及土石流防治)、後送的急救醫療,與災後安置。當救災與安置大體告一段落後,隨之而來的重點則是復原與重建。但大水災(如921震後隔年的桃芝與十年後發生的88水災)發生之後的救災,則由於災害來臨尚屬有跡可循,如異常降雨預報與微分區洪水演算,雖然不穩定性高,但仍有餘裕可以在這些基礎上,事先介入處理(如疏散),接著異常降雨大水肆虐後,時間可能持續長達幾天,此時之救災模式與大地震迥異,救災成效好壞將大有不同,如災情資訊是否能及時有效提供,緊急救災機制是否能順利大規模啟動(包括出動直升機與國軍),指揮體系是否強而有力,這些因素在在影響了該類災害的救災成效。
本書在「動員」與「組織間合作」相關各章,寫得特別具體,亦有恰當評論,部分原因係因作者熟悉國內警消動員與跨國救災業務之故。作者也實際協助過桃芝風災時東埔蚋溪旁嚴重受災區竹山的木屐寮,進行救災與災後復原工作,後來並由重建會委託作進行社區防救災行動計畫的執行。楊永年教授當然更關心臺灣政府救災體系與運作上應該如何改進,以及全民與社區防救災的概念與實際如何落實之類的問題。這類問題都涉及結構與行為因素之共同改善,徒靠既有法令與結構是不足的,還需要及時激起全民的關心與愛心。前者是政治性的,如在面對重大災害時,頒布緊急命令、制定暫行條例、籌措特別預算,與設立統一窗口,這些舉措都是因應全民關心下的政治動員。後者則是對救災重建助益甚大的民間捐款與龐大民間動員,以及影響社區共識至鉅的社區總體營造,並非出諸單純的法令與政策架構就可做到。所以結構的改善固然重要,但在同理心沛然勃興下發動的大量捐款與充滿愛心的民間參與,才是臺灣救災與重建受到國際重視及高度評價的主因。本書一直強調在災害來臨時,自助與共助是基本功,但要達到該一目標,就非得做好各層次的分工整合不可,這也是一個有效救災體系應該要植入的重要元素。
我想,楊永年教授已經將其一生中最寶貴的經驗與見解,融入在本書之中,在此特表推薦與敬佩之意。

黃榮村
中國醫藥大學生醫所講座教授
臺大心理學系名譽教授
曾任政務委員兼行政院921重建會執行長
教育部長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

楊永年
美國南加州大學公共行政博士,美國紐約大學公共行政碩士。現服務於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生命科學系合聘教授。曾任成功大學政治系暨政經所主任與所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副研發長、科技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通識教育中心主任、主任秘書等。2004年擔任京都大學客座教授,2013年獲選傅爾布萊特訪問學者,前往美國柏克萊大學研究,2019至2010年在日本關西學院大學與美國聖休士頓大學講學研究。曾任中央與地方政府廉政會報委員、臺北市政顧問、臺灣透明組織常務理事,與中英文期刊編輯委員。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救災體系基礎概念
第一節 救災體系的定義
第二節 相關理論與領域
第三節 研究架構

第三章 救災資訊
第一節 災害資訊
第二節 資訊傳播管道
第三節 資訊平臺

第四章 救災動員
第一節 人力
第二節 非人力
第三節 經費

第五章 救災組織間合作
第一節 合作的誘因
第二節 合作的意願
第三節 合作的能力
第四節 合作機制的存在

第六章 救災體系──中央政府
第一節 組織定位
第二節 組織位階
第三節 組織結構
第四節 人力資源
第五節 總統
第六節 行政院長

第七章 救災體系──地方政府
第一節 縣市政府
第二節 鄉鎮市區公所
第三節 地方政府首長

第八章 救災體系──社區
第一節 自助
第二節 共助
第三節 公助

第九章 救災體系──非營利組織
第一節 資訊
第二節 動員
第三節 組織間合作

第十章 結論
參考書目

考銓制度
拿破崙
中國大陸研究概

東亞民主化總論
─東亞國家之政
治體制選擇偏好
:一般公民、政
治菁英與地緣政
治面向之分析
公務倫理
大危機:全球挑
戰和全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