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
Deng Xiaoping: The Man who Made Modern China
原文作者╱
Michael Dillon
作  者╱
麥克•狄倫
譯  者╱
蔡心語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風雲人物
出版日期╱
2020/05/01   (1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57-763-943-1
書  號╱
1PY8
頁  數╱
384
開  數╱
25K
定  價╱
480


麥克•狄倫(Michael Dillon)是英國杜倫大學(University of Durham)當代中國研究中心(Centre for Contemporary Chinese Studies)的創辦人暨主任,並於校內教授現代中國史。他也是皇家歷史學會(Royal Historical Society)及皇家亞洲學會(Royal Asiatic Society)會員,曾於二○○九年在北京清華大學擔任客座教授。著有《中國近代史》(China: A Modern History)(I.B.塔利斯出版)。
※譯者簡介
蔡心語
蔡心語
喜歡文學、歷史與旅遊,從事出版業多年,譯作多達數十部。

謝詞

鄧小平生平新資料來源

第一章 四川的驕子:成長於牌坊村(一九○四∼一九二○)
第二章 追憶鄧小平的年華:一次大戰後中國共產主義在法國扎根(一九二○∼一九二六)
第三章 莫斯科與中國革命(一九二六∼一九三一)
第四章 軍人與共產黨員:突破逆境後在江西獲勝(一九三一∼一九三四)
第五章 革命與反抗:長征、延安與太行山(一九三四∼一九四五)
第六章 內戰與新中國(一九四五∼一九四九)
第七章 解放四川與入主重慶(一九四九∼一九五二)
第八章 北京與中南海(一九五二∼一九五六)
第九章 反右派與知識分子(一九五六∼一九五七)
第十章 大躍進、廬山衝突與中蘇決裂(一九五八∼一九六一)
第十一章 經濟再造(一九六二∼一九六五)
第十二章 二號走資派(一九六六∼一九七三)
第十三章 從牛棚回來(一九七三∼一九七五)
第十四章 治理中國(一九七五年一月)
第十五章 掌權(一九七六∼一九七八)
第十六章 經濟改革與對外開放(一九七八∼一九七九)
第十七章 以退為進:從四人幫到民主運動(一九八○∼一九九二)
第十八章 南巡與遺贈(一九九二∼一九九七)

全書注釋
附錄
鄧小平生平大事紀
參考文獻

考銓制度
拿破崙
中國大陸研究概

東亞民主化總論
─東亞國家之政
治體制選擇偏好
:一般公民、政
治菁英與地緣政
治面向之分析
公務倫理
大危機:全球挑
戰和全球治理



書評
「本書行文流暢,立論嚴謹,文筆生動,便於閱讀,對鄧小平人生的各個階段都能面面俱到,並非過度著眼於一九七八年之後的生涯,同時也揭露了鄧小平複雜而矛盾的一面。」
──《新帝王》(The New Emperors)作者凱利•布朗(Kerry Brown)
「麥克•狄倫透過這本引人入勝、詳盡闡述的鄧小平傳記,為讀者揭示中國強權政治與我們的政經體系如何大相逕庭。經濟上的改革開放看似將資本主義發揮到極致,其實還結合了政治上的干預及思想上的守舊。從這方面來看,習近平可以說直接承襲鄧小平的策略模式。」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邵逸夫中國學講座教授貝倫德•田海(Barend Ter Haar)

第一章 四川的驕子:成長於牌坊村(一九○四∼一九二○)

我一生問心無愧,讓歷史去評價吧【1】。

四川是中國西南方內陸省分,以麻辣美食聞名於世。在當地的平價餐廳裡,餐桌中央擺著一盆鋪滿紅辣椒的沸油,裡面烹著薄肉片。四川辣椒的麻辣程度就連中國其他地區的觀光客也難以承受(可能只有湖南旅客例外,湖南省與四川東邊接壤,也是毛澤東的故鄉),更別提外國人。四川在整個中國來看特別與眾不同,考古遺跡證實此地曾出現獨立的史前文化,使得當地人對自身特有文化更為自豪。

地處偏遠的四川省
四川位於中國西半部,與廣東、福建、江蘇和浙江等沿海經濟重鎮相隔上千公里。一九七八年,經過一番激烈辯論後,中央委員會終於採納鄧小平的意見,認為中國應該改變路線,朝「改革開放」前進,幾個沿海省分便是第一批受惠的對象。四川向來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省分,直到一九九七年政府將重慶劃分出去為止。在中國人心目中,不管從哪個層面來看,四川都不算是貧困地區,但它仍與幾個省分共同被列入西部大開發政策,這項計畫於一九九九年開始執行,目的是解決中國西部地區貧困和發展落後等問題。四川與中國西部地區都有許多窮鄉僻壤,特別是在與鄰省交界的山區,山上的居民多半是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然而,整體來看,四川的發展並沒有鄰近的甘肅、貴州和西藏那般落後,這一點可以說部分歸功於趙紫陽。一九七五年,趙紫陽接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書記,引進市場改革政策,比國家推行的改革開放還要早。他在四川的改革大獲成功,為鄧小平增添強大助力,得以說服中共高層的反對派揚棄一九六○與一九七○年代過度中央集權經濟形態。因此,四川省有充足的理由榮登中國經濟現代化先鋒的寶座。
四川地處偏遠,當地人和大多數中國人一樣,都認為自己是漢族的一分子,但他們和中國其他地區的漢人大不相同。從四川人的居住地放眼望去,四周群山環繞,他們說著一口西南版中國國語,外人很難聽懂。四川人或許都會說普通話,但就和鄧小平一樣口音很重。
四川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兩個古王國,也就是巴國和蜀國。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巴國和蜀國在此之前便已孕育出與北方平原和長江谷地不同的文明。有些考古學家認為,四川盆地是中國文明另一個搖籃。歷經數世紀的移民與發展,尤其是在戰火綿延的一九四○年代,大批官員、軍人和難民從中國各地湧入蔣中正設立的陪都重慶,使得四川不再與眾不同,但當地人依然對本地文化相當自豪。還有一件事令他們更加自豪,那就是他們的老鄉鄧小平因打造中國現代經濟奇蹟而聞名於世。鄧小平為了從軍和從政,年紀輕輕便離開故鄉,遠渡重洋前往法國,回國後參與長征,一路登上中南海的權力核心。在如此漫長的歲月裡,他不僅保有四川口音,在四川中部農村養成的堅毅與獨立個性也未曾改變。
成都是四川省會,也是解放軍成都軍區總部。成都軍區是軍事重鎮,負責指揮派駐西藏的軍隊。儘管貴為省會,成都卻因重慶而黯然失色。重慶是中國二十一世紀迅速發展的大都會之一,與勁敵上海競爭中國第一大都會的頭銜。二次大戰期間,日軍節節逼進,蔣中正被迫撤離南京,以重慶作為國民政府的臨時首都。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重慶發生國民政府屠殺共黨囚犯事件。為了紀念戰時重慶共黨地下組織的諸多事蹟與屠殺事件,當地成立一座博物館,展出內容令人印象深刻,吸引許多人前來參觀。此外,小說《紅岩》也描述了當時的情景,本書於一九六一年出版,共青團出版部近年重新發行,在博物館的販賣部列為重點展示品【2】。
重慶在改革開放初期便迅速擴張,一九九七年升格為直轄市,直接受中央政府管轄,地位等同於省。中國只有四個直轄市,另外三個是北京、天津與上海。儘管如此,由於和東邊繁華的大都會相隔遙遠,一般人依然多少把重慶視為窮鄉僻壤,直到二○一一年,重慶一躍而為全國目光焦點。當時市委書記薄熙來欲藉唱紅打黑運動(恢復文革時期的「紅色文化」及剷除惡勢力)拉抬政治聲望,卻落得臭名遠播,因為他和妻子谷開來捲入英商海伍德(Neil Heywood)謀殺事件。谷開來因殺害海伍德而被判處死刑,緩刑兩年,後改為無期徒刑。二○一三年九月,薄熙來因貪汙、收賄與濫用職權等罪名,遭判無期徒刑。自從新市委書記上任後,重慶重新聚焦於商業活動,繼續吸引無數觀光客遊覽長江三峽。

【1】 趙曉光與劉杰,《鄧小平的三落三起》,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二○一一年,第三頁。
【2】 羅廣斌與楊益言,《紅岩》,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二○一一/一九六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