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與人文—教師發展與課程設計》,彙集六年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全書共四篇十三章,包括護理人文教師培育、人文教學方案設計及護生的人文反思。第一篇以護理人文素養與內涵為主軸,包括「白衣天使的人文素養」、「護理人文內涵」與「人文教學策略」。第二篇以護理人文教師發展計畫為重點。第三篇以護生社群與人文教學對話,提供「以護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方案設計;將人文社會學科內涵融入,設計「人文與護理專業對話」課程,創造吸睛的人文課程設計;發展垂直整合專業與通識核心系列性課程的教學方案。第四篇聚焦護生的人文反思心得、護生的眼光,及敘事書寫應用在護理課程的反思。本書可供護理系科教師在人文教學及人文系列課程設計之參考。
|
※推薦文 推薦序 十年磨一劍,彰顯護理魂 本人很榮幸獲邀為慈濟科大葉美玉院長所著《護理與人文—教師發展與課程設計》一書為序,同時分享她與同儕們在十年中的自身體驗、知識沉澱,與為提升護理師生的人文素養所做的貢獻。 護理專業教育由西方傳入,是以助人為導向的科學與藝術,職場中需面對生老病死的複雜問題,是高壓力與高情緒充斥的就業環境,工作內涵除需秉持科學精神(真),遵照醫囑操作臨床技能,還需包含關懷同理的態度(善與美),提供衛生指導、撫慰情緒、提供希望、改變思維、矯正行為與醫療團隊協調合作等獨立功能,只有具備成熟人格、廣泛知識、關懷本質與純熟技能者方能勝任。然因臺灣護理教育學制複雜,包含大學、五專與四技。以專科為例,國中畢業學生接受護理養成教育的入學門檻偏低,若教師只以專業科學知識為主,致使學生人文知識普遍不足,難以由多元角度、深入觀點與宏觀視野,深刻領略護理專業的真善美境界,執業時,僅以疾病與醫療處置為導向,過於著重知識記憶與技能操作,在功利主義的驅策下,使護理人的「心」與「魂」未被激勵及活化,使自己成為「匠」而非「師」,除難以鞭策自我成長與堅守承諾,無法體會自我成就感與人生價值,更成為護理專業發展遲滯之主因。 人文教育可追溯至先秦時代的六藝教育,西方則為古希臘時期的博雅教育。人文知識若能落實於生活、學業與工作中,有助於人格形塑、品格培養和潛力開發。人文教育一旦能被重視,得以健全學生的人格結構與社會處世之道,使其擁有獨立思考、應用科學與文學等知識,之後再融入專業知識,將可成為擁有韌性的專業人,同時處理職場困境與生活逆境。誠如法國知名作家羅曼•羅蘭所言:「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與偉大的行動者。」因此,強化人文教育已成為今日奠基高等教育與品德教育之全球共識。惜國內護理專業教育者尚未全面覺醒與體會,在護理養成教育中未能強化人文教育扎根,由生活素養、生涯發展、生活反思及生命價值等層面輔導學生健全人格發展,形成今日社會的暴力、虛浮與功利主義盛行,成為教育中之嚴重缺失。 本書藉由資深老師們多年的教學與研究實證,將人生體驗與人文教育中許多珍貴的元素,藉由多元的教學技巧與創新策略,以敘事法書寫教案,在思辯、分析、比較、整合、應用與推論下,使知識與生活結合,發揮知行合一之效,期能在潛移默化與師生互動中,將以上元素植入未來護理人的心中,一旦能體會生命歷程中助人之美,必能成為屹立不搖的基石,在職場中發揮專業功能,進而凝聚成貴重的「護理魂」。 本書顯示,人文教育猶如土壤,能讓專業知識如種子般在其中萌芽與成長,進而將知識與生活連結,形成大樹。護理人為國家重要資產,培養過程需奠基於人格成熟與縝密思維,強化知識吸收、整合、應用與推演能力,方能展現護理人的智慧,護理人若忽視人文教育,無疑是捨本逐末。期盼此書能成為校園中師生必讀之作,為現今護理教育帶來清流,展現教育革新的力量。
李選 教授、考試委員
|
 葉美玉 現職 慈濟科技大學長期照護研究所教授兼護理學院院長 臺灣護理管理學會常務理事暨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 財團法人社教文化基金會董事 學歷 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博士 長庚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精神心理衛生護理碩士 經歷 長庚科技大學健康照護研究所教授暨創所所長 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暨護理研究所教授兼學生事務長 長庚技術學院護理系副教授、教授 長庚技術學院護理系助理教授兼學生事務長 桃園療養院護理科督導 康寧護專教務主任暨護理科主任 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病房護理長、精神科護理督導、護理教育組督導 市立療養院護理師
廖珮君 現職 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學歷 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教育心理輔導組博士 臺灣大學護理研究所精神科組碩士 經歷 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講師 臺大醫院精神科病房護理師
呂雀芬 現職 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學歷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護理與健康照護所博士 經歷 長庚科技大學學生諮商中心組長 臺北榮民總醫院護理部/精神科病房護理師 長庚技術學院護理系講師 長庚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講師
林慧君 現職 自由撰稿人 學歷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經歷 長庚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長庚科技大學教學發展與資源中心組長
宋素卿 現職 長庚科技大學健康照護研究所副教授 長庚科技大學學生事務處衛生保健組組長 學歷 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博士 美國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精神衛生護理學碩士 美國Emory University 護理學士 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護理師 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專科護理師 台灣性教育學會理事 杏陵基金會特約性教育講師 教育部健康促進學校計畫輔導委員 教育部健康資料資訊網站計畫輔導委員
羅文賜 現職 長庚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學歷 美國印第安那州立博爾大學音樂系藝術博士 美國印第安那州立博爾大學音樂系藝術碩士 西班牙馬德里皇家音樂院演奏家文憑 經歷 長庚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吳淑美 現職 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 學歷 臺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產科組碩士 經歷 長庚護理專科學校講師、助教 敏盛醫院加護病房護理師 紅十字會臺灣省分會服務組護理師(急救教練)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護理師
江衍良 現職 長庚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學歷 政治大學國家發展所博士 經歷 長庚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人文社會學科召集人
李惠玲 現職 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講師 學歷 臺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 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助教 長庚紀念醫院急診室護理師
|
導 言 第一篇 護理人文內涵 第一章 白衣天使的「人文素養」/葉美玉 第二章 護理人文教育的內涵/葉美玉 第三章 人文教師的培育/葉美玉 第二篇 護理人文教師發展計畫 第四章 人文教師培育工作坊/葉美玉 第五章 文學與藝術人文教師社群/林慧君、葉美玉 第六章 跨領域教師社群—深度訪談與回饋/葉美玉 第三篇 人文課程設計 第七章 護理人文教學方案的發展與設計/葉美玉、廖珮君、宋素卿、呂雀芬 第八章 當人文社會學科遇上護理專業/葉美玉、林慧君、江衍良、李惠玲 第九章 垂直整合通識核心與專業的人文課程設計/葉美玉、廖珮君、宋素卿 第四篇 人文反思評價 第十章 垂直整合通識核心課程與護理專業課程之評價/葉美玉、廖珮君、呂雀芬 第十一章 數位人文影像的反思/廖珮君、葉美玉 第十二章 護生的眼光/呂雀芬、葉美玉 第十三章 以敘事書寫融入產科護理課程之人文反思/吳淑美、葉美玉 結 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