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輔助芳香療法
作  者╱
蔡憶雲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
2018/12/31   (2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57-763-161-9
書  號╱
5L09
頁  數╱
608
開  數╱
16K
定  價╱
900
教學資源╱
投影片((外加))



•華人世界首位中醫芳療博士費時兩年完成,以國際芳療證照考試範圍為基準,內文分為芳療學、生理學,全書28萬字;參考收列最新國際芳香療法發展趨勢、專業升級,並合乎世界衛生組織所訂定之「整體輔助芳香療法」規範內容;可謂是國內最完整而專業之教科書。
•適合有意願從事國際芳療師、醫護人員學習之專業書籍。
•載有12種純露及30種常見基底油,最新之整體輔助應用方法,以及精油與天然素材泥療法、天然凝膠、水溶性素材、蠟、粉狀物、保濕劑的廣泛應用。
•書中對於較不為人熟知的精油禁忌症狀與特殊安全考量,多方解說,提供使用者正確的使用觀念,降低錯用、過用所帶來的傷害。
•依據作者多年輔導美容SPA的經驗,書中對如何建立與經營SPA有基本指導。
※推薦文
推薦序

芳香療法,肇始岐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療法也,選取氣味芳香之藥物,配成內服外用之劑型,以達鼓舞正氣、辟穢解毒、解肌發表、疏風散邪、化濕醒脾、通關開竅、止痛消腫之功效。其源流也,肇端于先秦,形成於漢晉,發展於隋唐,興盛於明清。其療效也,多途並進,可補內治法之不足;簡便廉驗,堪稱外治法之奇葩。嗟乎!天下之疾,變化多,內外兼治,和合為要;治病之道,療法眾,調理陰陽,辨證為綱。
中醫典籍之中,雖未見芳香療法之確切稱謂;歷代文牘之內,卻蘊含芳香療法之理論濫觴。早至殷商甲骨文中即有熏燎、艾蒸與釀制香酒之記載。周代即有佩帶香囊、沐浴蘭湯之習俗。先秦兩漢,《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記載諸多芳香療法之理論與藥物。唐宋時期,《新修本草》、《海藥本草》收集大量外來芳香之品。《太平聖惠方》以香藥命名之方劑達百餘首。明清之際,《普濟方》專列「諸湯香煎門」,收集方劑近百首。《本草綱目》廣搜博采古今芳香之藥,詳述塗法、擦法、敷法、撲法等多種給藥之途。吳師機《理瀹駢文》有言:「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亦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膏中用藥味,必得通經走絡、開竅透骨、拔病外出之品為引。」「率領群藥開結行滯,直達病所,俾令攻決,無不如志,一歸於氣血流通,而病自已。」吳氏治病,膏藥為主,敷、熨、塗、熏、浸、擦、搐、嚏、吹、吸、坐多法並用,誠乃內外合治之典範,芳香療法之大成。前賢高論,遍佈典籍之中,亟待同道傳承;芳香之術,內蘊岐黃要旨,期冀後學發揚!
蔡憶雲女士,乃吾之博士研究生。勤奮好學,矢志岐黃。年逾不惑,負笈北疆。其生多年研習芳香療法,並立志使芳香療法與其他多種自然療法相結合,以合「天人合一」之旨。吾以為此實乃有益之嘗試!
欣悉吾生之作付梓在即,囑余作文以為序,爰抒管窺,略言所感。

時農曆丁酉仲夏
李冀漫筆於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蔡憶雲
1956年生,父母來自中國山東省高密縣,出生於臺灣雲林縣。
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日本國立東京大學比較文學比較文化研究所研究生、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內科方劑學博士畢業。

經歷
1. 呂底亞香塾整體輔助治療訓練中心負責人(英國TAS芳療師協會認證學校/英國BEMA老人按摩協會認證學校)
2. 連鎖芳療SPA顧問
3. 曾任北醫進修推廣部「嬰兒按摩指導員培訓班」講師、經國管理學院化妝品管理科兼任講師、臺灣科技大學美容SPA專修班講師

國際證照
1. 加拿大聯邦芳療保健師協會(CFA)認證講師、會員
2. 英國TAS芳療師協會認證會員認證講師、會員
3. 英國IFA芳療師協會國際會員
4. 美國國家整體芳香療法協會(NAHA)認證會員、推薦講師
5. 英國The Guide of Beauty Therapists整體輔助療法認證講師
6. 英國FHT國際整體治療師協會認證會員
7. 美國Bill Watson Hwa Shen Associates專業花精療法班結業及認證講師
8. DR.Lenis身心靈療癒法生命密碼講師
9. 美國Comfort Touch老人按摩修業證書 (Certificate of Completion)
10. 英國BEMA認證學校老人按摩修業證書(Approved school of BEMA) 暨英國BEMA老人按摩協會講師證書
11. 英國Helen McGuinness Health and Beauty Training International芳香療法學校認證講師(專業芳療臉部、嬰幼兒按摩、孕婦按摩、印度頭部按摩、熱石療法、芳療全身按摩暨病理按摩)
12. 英國國家認證機構Vocational Training Charitable Trust(VTCT)整體輔助治療嬰幼兒按摩講師
13. 加拿大Joyessence 芳香療法學校認證講師

上篇 芳香療法
Chapter 01 芳香療法的哲學思想
Chapter 02 芳香療法的歷史
Chapter 03 芳芳香療法與整體輔助治療
Chapter 04 芳香療法的定義
Chapter 05 精油的萃取方式
Chapter 06 精油的純度
Chapter 07 調配精油
Chapter 08 吸收途徑與使用方法
Chapter 09 精油的護理方法
Chapter 10 禁忌症狀與特殊安全考量
Chapter 11 精油的化學成分
Chapter 12 植物科屬與單方精油
Chapter 13 純露 / 芳香花露 / 花水
Chapter 14 基底油
Chapter 15 其他素材
Chapter 16 臨床芳香療法與整體輔助療法
Chapter 17 芳香療法與其他自然療法的偕同作用
Chapter 18 如何建立芳療工作室
Chapter 19 芳療師的職業道德

下篇 人體生理學
Chapter 20 生理學總論
Chapter 21 各系統解剖生理學、常見生理疾病及芳香養護法

附錄
Appendix 1 精油生理作用一覽表
Appendix 2 精油的情緒心理作用
Appendix 3 專有名詞釋義
Appendix 4 疾病治療
Appendix 5 精油的揮發度

參考書目

圖解藥事行政與
法規
《金匱要略》婦
科學二十二堂課
:從教室走向臨
床之路
圖解針灸學
中醫養生學
圖解金匱要略
圖解傷寒論


投影片((外加))

若要索取未隨書附送(外加)且未於此提供下載的教學資源,請詳洽業務人員(02-27055066#824)(僅提供教師使用)


第一章、芳香療法的哲學思想

凡是歷史久遠,與人類生活傳統文化結合的治療方法,皆有屬於自己的思想源淵;芳香療法的基礎哲學是自然療法、傳統醫學與整體論。

芳香療法的哲學基礎源自古希臘醫學的「整體論」(holism),亦即「整體醫學」(holistic medicine)的核心理論,「holistic」一詞源於希臘文的「holos」,意為整體;治療「healing」這個字也源於此,由此可見「治療」與「整體」之間的關連性。整體論是指一個系統(宇宙、人體等)中各部分為一有機整體,不能割裂或分開來理解。因此一位整體醫學治療師評斷、診治病患時,必須從個體的生理、心理、情緒與所處環境、精神信仰等因素著手,將各失衡因素調整至與整體產生平衡狀態。也可說一個整體的組成部分是緊密互連,使得它們不能獨立存在,各部分的總和不等於整體,不能在沒有參照整體的狀況下做結論。

     從醫學角度來解釋,內臟、細胞是構成身體的部分,於研究上可各自獨立分析;但是就有機生命而言,構成其生命的部分,若不整合起來,其存在都不具意義。同時,一個有機生命體並非單獨存在,必須聯繫與其所賴以生活的環境。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活於天地萬物之間,也依賴自然存活。自然界的
變化,對人體有一定的影響;例如:日夜、四季、朔望,為了適應外界環境的
變化,人體有「生物時鐘」現象,調節我們每天的賀爾蒙量、新陳代謝,也調
節月經週期、成長發育的速度與程度、青春期與更年期的始末。種種生理變化,實質上也反映我們內在的情感、心智活動,我們實在有必要瞭解身體內部的狀況。人只有與自然相協調,方可形成正常的生命活動,保持健康無病:也就是中醫所追崇「天人合一」的至極身心靈健康狀況。

然而,芳香療法在近代受西方醫學影響,納入還原論哲學基礎,在其治療基準之上進入現代醫學領域。還原論是將複雜的系統、事務、現象不斷細分和簡化,將整體拆解成若干表面獨立的個體,再加以理解和描述。這個思維模式影響現代醫學與藥物學,將治療的本質放在藥物的有效成分上,而忽略在自然界與其化學成分類似的植物上;使不能被人體代謝完全分解的人工合成藥物取代了可以被人體完全代謝的天然成分,以致於治療過程產生許多無法預期與控制的副作用。

這個現象對某些芳香療法治療師的影響即是治療時注重疾病的症狀而不是原因,對疾病的解釋仰賴現代醫學的檢驗設備、細胞分子學的定義,以致於未能發揮自然醫學整體論的精神,而大大降低治療效果。

世界三大古代醫學—中國醫學、印度醫學與希臘醫學是以整體治療的觀點進行思考與治病。在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認定標準中,芳香療法與中醫的針灸療法、藥草療法,順勢療法等都是立足於共同理論上的自然療法。這些原理彼此之間具有互補作用,不論何者都是從人類的理解角度與對生命的認知來解釋自然為何物。從某種程度而言,會有因人、文化而發生理論思想與治療方式的差異。但是其中有三者是這些自然療法共通的信念,即是相信「生命力、陰陽、有機植物」是維持健康生命的基礎。

回歸芳香療法的治療本質是一種整體療法,執行時應納入身體、心理、情緒的需求,以及生活形態、膳食結構和人際關係等等方面考慮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