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統運動訓練手冊
作  者╱
鄭信雄
出版社別╱
書泉
書  系╱
教子有方
出版日期╱
2021/08/23   (1版 3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86-121-872-4
書  號╱
3ID8
頁  數╱
180
開  數╱
25K
定  價╱
250

※推薦文
佑佑,是個舌頭肌肉不張、說話不清楚(俗稱大舌頭)的男孩,對自己身體的概念很不足,穿衣褲很慢,生活自理能力差;「視知覺」有問題,閱讀困難;肌肉張力不足,走路無法走一直線;專注力短,若無人引導,只喜歡玩一些簡單的玩具。為了解決孩子的問題,尋遍醫界之兒童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物理治療師……,但當時台灣在「學習障礙」方面的認知與概念,才剛起步,而醫院物理治療之內容、情景,家長不能目睹,只能在外等候;我們雖按醫界之指示訓練佑佑,而他亦能接受,無奈並無太大之進展,深感挫折。
但我們從沒放棄,仍不斷蒐集資訊、文獻及尋求其他協助之機構,一直到了2001年6、7月間,從鄭信雄醫師所著《如何幫助情緒困擾的孩子》書中,內容所描述之個案情景與佑佑雷同。因此聯絡了鄭醫師所創辦的「財團法人台北市永春文教基金會」,進行專業的評估及長達八個月的密集式感統運動訓練,我們發覺他有長足之進步。
除了持續在永春訓練外,我們動員了所有的家人去協助他;例如佑佑之二姐、三姐、媽媽甚至爺爺也陪他趴在滑板上,一起玩接龍,讓佑佑在重複、看似枯燥的訓練中,覺得很有趣,也不以為苦。如此全家配合協助,而佑佑也非常能接受。如今,佑佑已能上臺向學弟妹演講「弱勢者如何學習」,獲得全國身障桌球比賽第一名,騎很少人會的獨輪車、還會日本劍道。
上述只是在說明佑佑目前之成果,非常令我們幸慰。至今佑佑一直是非常努力、非常辛苦地在學習,因為他需要用比一般人多三倍,甚至五倍以上的時間,方能學成;若非佑佑有超人的耐心、毅力及永春文教基金會正確之訓練方法奠定基礎,恐永遠無法達成目前之成果。
永春文教基金會在1989年成立,從事促進好動分心和學習障礙孩童福祉之各項學術研究及運動訓練之推廣。鄭醫師所引進、改良之感統運動訓練,可由家長陪伴孩子在家做滑板三項運動-推球、交換球、手走路;鄭醫師認定感覺統合的效果是從此種運動而來,不能偏廢;亦認為這不是每星期30分鐘一次的知動訓練可比擬的。
2006年,鄭醫師與台北榮總合作,以科學「功能性磁振造影」之方法驗證,顯示密集感覺運動訓練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的療效,不僅可完全改善好動、衝動和注意力不足的問題,也可調整感覺統合失常的前庭反應不足(前庭平衡器官在大腦形成的形象和影響很模糊)、觸覺防禦(額葉皮質感覺敏銳且控制困難)、兒童運用障礙(本體感受動覺和前庭平衡器官在大腦形成的身體形象模糊不清,引起五官協調笨拙,特別是手眼協調不靈巧,讀寫困難)、視覺空間形狀感覺失常(原理同運用障礙,加上大腦視覺皮質協調的不靈巧)、和重力不安全症。
鄭醫師畢生研究驗證,將其寶貴之各種研究資料,以簡單淺易之文字編著成《感統運動訓練手冊》,值得家長、特教界、體育界及復健醫師、職能和復健治療師之参考守則。
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
教育經濟暨特殊教育經濟研究院區
院長 黄 國 藏  敬題

鄭信雄
高雄醫學院畢,曾任職台大神經精神科及台大兒童心理衛生中心,在美國休士頓德州醫療中心貝勒醫學院專攻神經內科三年。
回國擔任台北長庚醫院、羅東聖母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公保、台安醫院、神經科兼任主治醫師之餘,從事兒童好動、衝動、專注力不足、和學習障礙之診斷研究。1989年成立財團法人台北市永春文教基金會,運用感統運動訓練來治療好動、衝動、分心、情緒困擾和學習障礙的學童,至今共發表了28篇論文,建立台北市國小感統運動發展常模和診斷工具(1991.06)、全台灣6∼12歲兒童常模和診斷工具(1998.08)、全台灣3∼6歲幼兒常模和診斷工具(1996.12)、和香港地區3∼6歲幼兒常模和診斷工具(2009.06)。
著有《如何幫助情緒困擾的孩子》、《如何幫助學習困難的孩子》及《突破孩同學習障礙》等三書,和針對注意力不足/好動症、跟學習障礙學童所做功能性磁振造影中文和英文論文,發表於國內外期刊,頗受國內外教育界重視。平日亦接受海內外人士的諮詢。

第一章 就在你我身旁的實例
第二章 感統運動訓練前的評估
第三章 感統運動訓練原理
第四章 感統運動訓練方式
第五章 四歲以下的感統運動訓練方式
第六章 給家長及教育人員的建議
附錄(針對一般大眾和職能治療師、復健師,精神科、神經科醫師)
附錄一 2011暑期感統訓練改善成效,家長後繼和學校訓練的優點
附錄二 2006功能性磁振造影顯示感統訓練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的療效

自閉症大學生玩
勝手冊:老師沒
有教的校園生存
法則
自閉症活動手冊
:幫助孩子溝通
、交朋友和學習
生活技能的活動
泛自閉症者的社
交能力訓練:學
校沒有教的人際
互動法則
太膽小怎麼辦?
幫助孩子克服恐
慌症 (限中國
大陸以外地區銷
售)
自閉症社交技巧
手冊:幫助孩子
學習社交技巧與
結交朋友的活動
幫助遲緩兒的魔
法語言互動




拒學恐懼症根本在感統觸覺防禦
個案情形
曉華(化名)是一個5歲半的大班男孩,適應幼稚園生活有困難,無法入學和跟同伴玩。媽媽描述他的徵狀:(1)有嚴重的分離焦慮,一旦面臨分離,會伴隨腹痛等生理反應;(2)易記仇,用大吼大叫方式表達憤怒;易焦慮,常擔心未發生的事;(3)無法自行閱讀,親子共讀時,手會東摸西摸,摺書頁;(4)每天生氣哭鬧頻率5∼10次;(5)不耐等待,面對空白時間會焦慮、慌張。
從媽媽的描述和感統訓練師的觀察中,可以看到孩子掌理身體五官的腦前額葉發育敏感不成熟,有嚴重腦神經生理上的敏感和抑制困難;此類感統失常現象叫做「觸覺防禦」,嚴重者甚至會造成人際互動困難、遇到人多的場合便會想要逃避的恐懼症狀。其真正的原由就是因為眼睛ヽ耳朵ヽ嗅覺ヽ味覺和全身皮膚防禦性觸覺的過度敏感,腦神經又無法調節抑制,享受上學的樂趣,而產生的拒學或學校恐懼症的情形。
透過「非語文抽象推理能力測驗(TONI 2)」,測出曉華抽象推理能力大於136,從觸覺防禦的本質來看,曉華情緒管理(EQ)的分心、衝動喊叫和拒絶上學,跟抽象推理能力大於136的潛在能力有落差,而無法達到學習應有的效果,甚至無法愉快自在地生活;若持續如此,成年後會有就業、人際的困難,或自覺聰明無法發揮而有懷才不遇之感。但如接受3∼6個月治療訓練到感官不再過度敏感和畏縮,可以自在上學及和他人互動後,配合家長的引導,曉華在學業和長大後事業上會具有高度成就或競爭的潛在能力傾向。
分離焦慮、各種恐懼症等真正背後原因-是感統失常的「觸覺防禦」
從精神科和心理學觀點,認為肚子痛或和母親分不開等不上學理由為分離焦慮;從感統評估可看到更多的症狀,分離焦慮只是「觸覺防禦」中的部份現象,不是原因。心理學上的減敏治療法,其實無法根本解決問題的核心。觸覺防禦的過度敏感和畏縮,若沒治好,往往會有「別人都在看我、在談論我或評論我...」,有點關係妄想的味道,然後待在家裡無法上班。其實這不是脫離現實的精神病,只是嚴重敏感且「抑制困難」自我防禦的聯想。只要每天進行感統運動訓練,3∼6週就可初步看到感官不再敏感和畏縮,可以上班及和跟別人互動。3∼6個月後則可看到積極的生活態度。
孩子的進步—密集感統訓練兩個月看到滿意的進步,但三~六個月加上家長配合是必需的
曉華媽媽是國中老師,經過評估師的解釋,瞭解孩子是因為感覺運動統合失常導致情緒和學習上的困難後,母親很快的就決定要認真配合。暑假時除一週四天到機構上課外,在家也很認真的陪孩子做三項運動。第一個月後媽媽就觀察到孩子分離焦慮明顯降低,會主動進入感統教室,情緒較穩定、能主動關心其他人;三個月後,孩子從原本較怯懦的個性變得勇敢,遇到困難時較不會有腹痛;情緒來時大吼大叫的時間持續縮短,喜歡找朋友,幫助別人的頻率增加,等待的過程比較有耐心、睡眠品質和量有改善,整體情緒也開心許多。
經過暑假密集班的訓練,因為孩子持續進步,媽媽便試著讓孩子回到學校,先上半天課,再慢慢延長為全天;透過幼稚園老師的觀察,除了仍有插嘴(代表抑制衝動及同理心尚未全改善)外,其他適應狀況都很不錯。到了第六個月,因為孩子感冒,其行為表現及體力有退步的現象。通常孩子的表現如果突然急遽下降,經檢查都是因為後頸第一頸神經根發炎所造成的;孩子會覺得睡不好、情緒起伏大、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等過幾天身體免疫力提升後,就會改善。媽媽能夠接受並體諒孩子的情況,除刻意忽略某些失常,仍繼續執行感統訓練運動計畫(母親可依孩子體能狀況增減運動數量)。透過一系列的頸背收縮運動,達到對前庭系統激興與抑制的調節,作用到理性大腦前額葉和軀體區的腦神經通路。慢慢地我們觀察到曉華開始變得活潑,會主動找別人玩,對於陌生的環境及狀況也比較不害怕。媽媽覺得曉華像是開竅了,變成一個活潑開心的孩子。密集感統訓練療效達到腦神經通路的打通,而且是長久的增加,讓孩子達到專注、情緒穩定及眼手協調靈巧的整體改善。
未來展望-能不能出類拔萃?父母如何觀察和鼓舞/尋求學校輔導室的協助
由於曉華測出「非語文抽象推理能力測驗(TONI 2)」能力大於136,感統訓練師也建議家長:持續觀察孩子在讀寫及課業上是否都能適應良好,等孩子上小學後也可以請輔導室協助進行魏氏智力測驗,確定有資優傾向後,家長可給予適量之加深加廣的自我教育學習:鼓勵孩子對有興趣的題目,從自修和找答案中得到樂趣,並逐步擴展孩子的學習自修和承擔責任跟執行的能力,讓孩子確實達到聰明和情緒發展(EQ)相匹配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