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具有下列四個特色:
一、參照西洋物理學史,簡單介紹一些我們的祖先在物理方面曾經做過的貢獻。 二、彰顯物理學本質:「和生活相關的實驗科學」,故盡量從日常生活中切入,敘述歷史淵源及當時背景來逼近問題核心和推導因子。 三、展示科學家們如何整理歸納實驗結果或物理現象、創造數學工具和符號的過程,同時以分析方式逐步詳細解析各章節的基本題目,誘導讀者自然體會到科學的嚴謹性,數學和物理的互動性。 四、因應生物和電子的二十一世紀,將物理學應用到我們最關心的人體,以加深親近感。
|
 林清凉 1931年生於台灣高雄縣,1954年畢業於台灣大學物理系,1966年獲日本東京大學物理學博士。 曾在該校及美國麻省州立大學Amherst分校和史丹福大學擔任研究員及訪問學者,專研原子核結構、核反應及和介子交換流的功能。曾任台灣大學物理系系主任,任內和同仁積極革新並且奠定自由、民主的學術和行政基礎,以及良好的研究環境,同時和沈君山教授排除一切障礙執行目前所謂的「通識教育」課程。 目前是台大物理系兼任教授。
戴念祖 1942年生於福建長汀縣,1964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物理系,曾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考古系教授,科學史所物理學史和化學史研究室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常務理事,物理學史專業專業委員和化學史研究室主任,中國管理科學院研究員和學術委員等。
|
Ⅳ 原子核物理簡介 (A)歷史回顧 (B)原子核的基本性質 (C)原子核的一些結構模型 (D)核的衰變、放射和輻射 (E)原子核反應簡介 (F)核分裂 (G)核融合 (H)最近的原子核物理學的研究情況 Ⅴ 基本粒子物理學簡介 (A)歷史回顧 (B)基本粒子 (C)量子電動力學簡介 (D)簡介強子物理學 (E)夸克物理簡介 (F)電弱理論簡介 (G)簡單的回顧和前瞻 (I)Dirac Eq. 和解及推導Vopep 附 錄 (J)角動量 (K)Green函數,Feynman傳播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