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實在禁抑不住她的好奇心了,便不顧一切,趁著伊比米修斯不在家,偷偷的騷動的將這祕密的箱蓋打開了。啊!這一開啟,人類的幸福便為之斷送過半了!原來箱中別無所有,有的不過是無數小魔鬼,有風溼、傷寒等等的病魔,對於人類的身體,給以種種危害;又有妒忌、復仇等等的惡鬼,對於人類的精神,給以種種痛苦。潘多拉驚得呆了,一時也想不到將箱蓋復合上去。等到她清醒回來時,箱中所囚的惡魔們早已飛散完了。她猛的將箱蓋上,箱中只剩了一個東西伏在箱底未去──這個東西便是名為「希望」的……
這是摘錄自書中〈前言•人類的創造〉一小段潘多拉掀開箱子的情節,讀起來像小說跌宕起伏、讓人入迷,這樣的文字與眾多市面上希臘羅馬神話的書不同,只有身為作家的鄭振鐸懂得如何利用學者考證的資料整理編譯、如同新創的故事。
要理解西方藝術的文明,勢必得先讀懂希臘羅馬神話才能更快的理解西方藝術。許多西方的藝術品創作的靈感即來自於希臘羅馬神話傳說。今天介紹由早期作家整理自西方學者考證的希臘羅馬神話傳奇資料編譯的「故事書」,內容不同於一般僅僅敘述介紹。
首先,認識編譯者。 鄭振鐸(1898年—1958年),曾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1920年創辦《文學週刊》與《小說月報》,也是作家、文學家和翻譯家。
他在旅居英法期間搜羅資料,根據英國人類學家詹姆斯•喬治•弗雷澤(James George Frazer,1854-1941)關於希臘羅馬神話的研究成果編譯近三十則愛情故事──《戀愛的故事》(即五南出版:《希臘羅馬神話與傳說:諸神的愛》) 於1929年出版。後來,又根據歐洲學者的研究以及希臘神話的廣泛搜集、翻譯,整理西方相關著作,編寫了《希臘神話與英雄傳說》。鄭振鐸是學者也是作家,以他的學經歷及視野選編,等同於名家推薦。
再者,譯文如同一篇篇的小小說。 譯者認為翻譯也是創作,其編譯的年代正逢胡適、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支持白話文運動,文言與白話的過渡時期 ( 1919年「五四」前後的改革運動。民國成立,使部份文化界的人覺得應該以一種新的書面語言來寫作。提倡書面語不用文言,改用白話或語體。)所以文字讀起來與現代詞語用字略微不同,不過還是可以理解意思。比如:「那末」、句尾疑問用「麼」(在本版已改為「嗎」字)等;尤其字裡行間有著滿滿的人物對話的情感、情節起伏,好讀甚至迷人。讓人不禁想:果然是作家的文筆。每一篇都是一則好看的故事,細膩而豐富,不僅僅是敘述說明。
作家郁達夫(1895∼1945)說,學者一般是不大會創作的,但鄭振鐸的作品「卻也富有著細膩的風光。」鄭振鐸反對盲目的翻譯、反對把翻譯與創作對立,認為翻譯的作用不僅是「媒婆」而且類似於「奶娘」,只有有選擇的翻譯才能使我們的創作豐富而有力。
翻開希臘羅馬神話傳說,理解西方文藝源頭之外,您所看到的不僅是當年白話文言過渡的文字樣貌,又因為率真奇麗的譯文,一篇一篇翻閱,領略書中人物或悲或喜的情緒,很能夠享受沉迷在文字中的樂趣。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