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近年來備受討論,也經歷了許多實踐歷程,成果令人敬佩。在各地的案例不斷累積之餘,如何透過系統化的整理,將政府與民間的角色清楚地說明與釐清,是本書的初衷;而如何從中找到關鍵的議題進行分析比較,進而找到臺灣可行的軌跡,是本書的內容。三位作者分別從PERFECT等七個面向進行探討,並以簡練易懂的文字和所有關心地方創生發展的朋友們對話,一起澆灌這片土地。
|
 李智仁 跨領域的生活家,雖然經歷產官學研不同職任,但內心最關心的仍是這片土地與土地上的人們。從法律領域出發,累積金融、企管、科技與文化等領域的心得,透過不同方式的發聲,發揮影響力。喜歡研究與旅行,因為二者都能擴展視野,也都能洞悉實況;喜歡和志同道合的夥伴們一起品味生活,一起進行並享受研究與旅行的樂趣,也是一位無可救藥的地方創生倡議者。
陳德齡 原生自一個跟著爸媽看電影長大的家庭,曾經創業成立公司,從事國内外藝術電影行銷、映演、代理發行等文化推廣工作,行銷過的代表作包括《無米樂》、《珈琲時光》、《醫生》與《烏干達天空下》等,也是臺灣第一個電影訪談、報導與評論的網路電子報《放映週報》創辦人之一,長期致力於策動電影文化藝術普及化及藝術教育深耕工作。其後,進入了國家級行政法人文化機構服務,督導並推動臺灣影視聼文化資產保存等國家政策型任務。現在的身分是多家公司的諮詢顧問,也是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的博士候選人,持續跨領域研究,也喜歡透過文化跨域的整合性工作,創造具有文化及社會影響力的創新價值與事物,為臺灣社會找到文化自信。
嚴昱如 一位斜槓文化創意領域的非典型科技法律人,服務於國內智庫,提供國家政策與法制建言(領域涵蓋創新創業、人工智慧與數位科技產業等)。因為喜愛傳統文化,曾與夥伴一同創業,結合服務體驗、遊戲化設計傳遞地方人文特色,創業期間也取得了創意產業博士學位,感受到實務與研究並進的樂趣。個人思維深受創造力理論及設計思考的影響,熱衷探究臺灣如何在人類與科技變革的趨勢裡,創建與世界共享、具影響力的永續發展生態。
|
Population 從人口角度看地方創生 Education & Talent 從教育與人才角度看地方創生 Responsibility 從責任角度看地方創生 Finance 從金融角度看地方創生 Environment 從環境角度看地方創生 Culture 從文化與影像角度看地方創生 Technology 從科技角度看地方創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