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完整的儀器分析教科書
本書共二十七章,除第一章儀器原理導論外,其他各章概分六大單元,包括一般儀器分析所含之光譜/質譜、層析及電化學等三主要單元及特別加強介紹的「微電腦界面」、「電子/原子顯微鏡」/「放射(含核醫)及生化(含感測器及生化晶片)/環境和熱分析」等三單元。 在光譜/質譜單元(共10章)中,介紹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拉曼及雷射、螢光、磷光、化學發光及原子光譜法與核磁共振法、電子自轉共振法,、X光光譜法和質譜法。在層析單元(共3章)中介紹氣相層析、高效能液相層析、離子層析、毛細管電泳、凝膠滲透層析、流動注入法及超臨界流體層析。 在電化學單元(共3章)中介紹各種電位法、伏安電流法及電導電量法。在微電腦界面單元(共3章)中介紹邏輯閘晶片、運算放大器、類比/數位轉換器、二極體、電晶體及輸出/輸入晶片應用。 在電子/原子顯微鏡單元(共2章)中介紹各種電子顯微鏡、掃瞄穿隧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在放射/生化/環境和熱分析單元(共5章)中介紹熱分析、各種放射化學分析法、核醫檢驗法、空氣/水污染物檢測法、化學/生化感測器及微機電技術和化學/生化檢測晶片。
|
 施正雄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士、國立清華大學碩士、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博士 ◈經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所教授、所長、系主任 經濟部工業技術研究院化工所研究員 國防部中山科學院核能研究所副研究員 臺灣化學感測器科技協會理事長、消基會委員 ◈專長: 儀器分析、放射化學、化學感測器、無機化學
|
第一篇 導論及光譜/質譜法 第一章 分析儀器導論 1-1 前言 1-2 分析儀器設計原理 1-3 類比(A)/數位(D)訊號轉換 1-4 分析儀器基本架構 1-5 微電腦基本結構 1-6 二進位及十六進位 第二章 光譜法導論 2-1 電磁波及光波簡介 2-2 電磁波/物質作用及相關光譜法 2-3 光譜分析儀器基本結構 第三章 紫外線/可見光光譜法 3-1 光譜法分析原理 3-2 儀器結構 3-3 光譜法應用 第四章 紅外線光譜法 4-1 紅外線光譜法原理 4-2 分散式紅外線吸收光譜儀 4-3 非分散式紅外線光譜儀及應用 4-4 反射式及全反射紅外線光譜儀及應用 第五章 拉曼光譜法 5-1 拉曼效應及拉曼光譜法原理 5-2 儀器基本結構 5-3 拉曼光譜 5-4 傅立葉轉換拉曼(FT-Raman)光譜儀 5-5 雷射光源 第六章 分子螢光、磷光及化學發光光譜法 6-1 分子螢光及磷光光譜法原理 6-2 螢光光譜儀結構 6-3 螢光物質及螢光量子產率(Quantum yield) 6-4 螢光光譜法在化學分析應用 6-5 磷光光譜儀結構 6-6 化學發光光譜法 第七章 原子光譜法 7-1 原子光譜法簡介 7-2 原子吸收光譜法 7-3 原子發射光譜法 7-4 原子螢光光譜法 7-5 原子光譜法之應用 第八章 核磁共振譜法 8-1 核磁共振譜法原理 8-2 傅立葉轉換核磁共振儀(FTNMR) 8-3 化學遷移 8-4 弛緩時間 8-5 固態核磁共振法 8-6 核子奧佛豪瑟效應及遷移試劑 8-7 磁共振造影技術 8-8 二維核磁共振法 第九章 電子自旋共振譜法 9-1 電子自旋共振法原理 9-2 電子自旋共振儀之儀器結構 9-3 電子自旋共振法之應用 第十章 X光光譜法 10-1 X光及X光光譜法簡介 10-2 X光吸收光譜法 10-3 X光螢光譜法(XRF) 10-4 X光繞射光譜法 10-5 (X光)電腦斷層掃瞄攝影醫學診斷分析法 第十一章 質譜法 11-1 質譜分析原理及儀器基本結構 11-2 質譜儀離子化源 11-3 加速電場及介穩離子 11-4 質量分析器 11-5 離子偵測器 11-6 同位素質譜求化合物分子式法 11-7 串聯質譜法簡介 第二篇 層析分析法 第十二章 層析導論 12-1 層析法簡介 12-2 層析管柱效率 12-3 范第姆特方程式(Van Deemter equation) 12-4 斯奈德方程式(Snyder equation) 第十三章 氣相層析法 13-1 氣相層析儀器結構及分離管柱 13-2 氣相層析偵測器 13-3 Kovats Index氣相層析分析法 13-4 熱解氣相層析法 13-5 無機金屬氣相層析法 13-6 串聯氣相層析法 第十四章 液相層析/超臨界流體層析法 14-1 高效能液相層析法(HPLC) 14-2 離子層析法 14-3 毛細管電泳法 14-4 凝膠滲透層析法(GPC) 14-5 流動注入分析法(FIA) 14-6 高效能薄層層析法(High Performance TLC) 14-7 其他液相層析法 14-8 超臨界流體層析及萃取法 第三篇 微電腦界面儀器分析應用 第十五章 微電腦界面(一)—邏輯閘、運用放大器及類比/數位轉換器 15-1 邏輯閘 15-2 運算放大器 15-3 類比-數位轉換器 第十六章 微電腦界面(二)—計數器、輸出/輸入元件及單晶微電腦 16-1 輸出/輸入晶片 16-2 振盪器及計數器 16-3 單晶微電腦 16-4 串列/並列傳送組件 第十七章 微電腦界面(三)—半導體、二極體/電晶體及濾波器 17-1 半導體簡介 17-2 二極體 17-3 電晶體及其應用 17-4 誘電性液晶顯示器及記憶體 17-5 RC/LR線路 17-6 儀器雜訊及處理 第四篇 電化學分析法 第十八章 電化學法導論及電位分析法 18-1 電化學分析法導論 18-2 電位法之電位及電極簡介 18-3 電位法之指示電極 18-4 電位滴定法 18-5 電位法測定化合物分解及形成反應平衡常數(Ksp,Ka,Kf) 第十九章 電化學伏安電流分析法 19-1 伏安電流分析法簡介 19-2 極譜法 19-3 循環伏安法(CV) 19-4 剝除伏安法 19-5 液動式伏安法及其應用 19-6 伏安電流式氣體偵測器 第二十章 電重量/電量/電導性分析法 20-1 電重量分析法 20-2 電解分離分析法 20-3 庫侖電量分析法 20-4 電導性分析法 第五篇 電子/原子顯微鏡表面分析法 第二十一章 電子顯微鏡/能譜儀表面分析法 21.1 電子顯微鏡/能譜儀導論 21-2 掃瞄式電子顯微鏡(SEM) 21-3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 21-4 化學分析電子能譜儀(ESCA)或X光光電子能譜儀(XPS) 21-5 歐傑電子能譜儀(AES) 21-6 電子探針微分析儀(EPMA)/電子激發X射線能量分散能譜儀(EE-EDS) 21-7 電子繞射儀 21-8 電子能量損失譜儀(EELS) 第二十二章 原子尺度掃瞄式探針顯微鏡法及表面分析法 22-1 原子尺度掃瞄式探針顯微鏡法及表面分析法導論 22-2 接觸式掃瞄顯微鏡 22-3 非接觸式掃瞄作用力顯微鏡法(NC-SFM)—磁力/靜電力顯微鏡法(MFM/EFM)) 22-4 掃瞄近場顯微鏡法(SNFM) 22-5 離子顯微鏡及相關技術 第六篇 放射及生化/環境和熱分析法 第二十三章 放射化學分析法 23-1 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線與活性 23-2 放射線及中子偵測法 23-3 核反應及核子反應爐 23-4 中子化學分析法 23-5 放射性同位素在化學分析應用 23-6 放射性同位素在醫學診斷/治療應用 第二十四章 環境污染物分析法 24-1 空氣污染及污染物分析 24-2 水污染及污染物分析 24-3 絕緣油中多氯聯苯(PCB)污染及偵測法 24-4 土壤中農藥污染及偵測法 第二十五章 化學/生化感測器 25-1 化學/生化感測器概論 25-2 壓電晶體感測器(PZ) 25-3 表面聲波感測器(SAW) 25-4 電化學感測器 25-5 半導體感測器 25-6 光學感測器-ATR及SPR技術 25-7 生化感測器 25-8 熱/溫度感測器 第二十六章 微機電與化學/生化晶片化學分析法 26-1 微機電系統/實驗室晶片簡介 26-2 微影技術 26-3 蝕刻技術 26-4 沉積技術 26-5 化學晶片 26-6 生物晶片 第二十七章 熱分析法 27-1 熱重分析法(TGA) 27-2 熱差分析法(DTA) 27-3 微差掃描熱量法(DSC) 參考文獻 索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