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學生、老師和家長們: 謹代表公民教育中心歡迎您們參與「我們• 人民(We the People):公民行動方案」專題教育課程,希望大家會覺得既有趣又收穫豐富。 美國林肯總統曾說,我們的政府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我們有權參與自我管理,以保障我們的各種權利並促進共同福祉。而我們在享有此參與權的同時,也承擔了一定的責任,我們必須發展知識與技能俾能有智慧地參與,並且培養為全體人民促進自由和公義的意願。 我們深信本課程能增加學生們的知識、增進他們的技巧,幫助他們更深入的瞭解如何一起努力讓社會變得更好。 祝福大家。希望您們會覺得本課程確實是一個既具啟發性又很值得的學習經驗。
誠摯的友人 執行長 Charles N. Quigley
|
※書籍推薦人 侯俊良(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陳信聰(公共電視有話好說製作人兼主持人)專文推薦 顏慶祥(國家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張茂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葉大華(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委員)、林孟皇(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法官)、張明文(新北市教育局局長)、吳清山(臺北市立大學名譽教授)、黃旭田(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常務董事)、何榮幸(報導者文化基金會執行長)、陳俊宏(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全面推薦
|
※推薦文 讓公民素養的種子在校園深根 侯俊良(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 近年來,台灣出生率持續下探,少子女化已成為不能不面對的國安危機,如何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負起國家發展重責的公民,更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除了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之外,涵育公民責任、厚植民主素養、法治觀念、參與公共政策行動,更是課綱中重要的課程目標之一。 從太陽花學運、反黑箱課綱、環保運動、土地正義行動等不同類型的街頭行動,處處可見青年學子積極參與,見證青年學子對土地與社會的關注。國家發展委員會建置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也常見學生提案,透過另一種方式參與公共政策,中央及地方政府陸續設置青年相關部門,各項會議學生實際參與公共事務討論,更漸漸成為常態。 不過,若以整體比例而言,仍有更多學生並未實際參與公共行動,殊為可惜,我們以為,公民議題不該只是教科書上的知識,「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長期致力培養具有良好公民素養並懂得批判性思考的下一代,持續於各級學校推廣「民主基礎系列」(Foundations of Democracy)、「行動公民方案系列」(Project citizen),涵養學生參與政府運作的能力並引導學生實踐公共行動,對公民素養的培養具有莫大的助益。 2022年底,有機會進行我國史上首次修憲公民複決投票。 經多年討論,立法院終於在2022年3月25日以109票無異議通過「18歲公民權修憲」,之後將交由公民投票複決,以往只在教科書上出現的複決權,即將成真,一旦公民複決過關,未來我國的公民權將下修到18歲,與多數國家一樣,不過後續複決通過的門檻相對很高,相信學生代表們會透過具體公民行動倡議,努力讓修憲通過,這將是一個具時代意義的公民行動實踐。 再次感謝「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對提升台灣公民素養與行動力的努力,期待透過公民行動方案2的出版,讓公民素養的種子在校園深根。
提問與行動的工具書 陳信聰(公視有話好說製作人兼主持人 )
有時候,我們真的很生氣。 學校的規定實在太荒謬了!這樣的法律政策真是亂搞!明明可以這樣做,竟然沒人想要改變… 愛抱怨是一件好事,更是社會進步的最大動力。因為我們在乎自己的生活,我們期待環境可以變得更好。 因為有人抱怨台灣空氣實在太髒,所以政府被迫降低燃煤、管制各項污染源;因為有人抱怨全球暖化,於是歐盟明年更全面推動CBAM機制,以碳稅迫使各國淨零碳排;因為有人抱怨普丁瘋狂侵略導致生靈塗炭,所以西方各國紛紛提供烏克蘭軍事與經濟援助…。 不過,抱怨要有方法,我們稱為問題意識。這個問題到底是什麼?是誰造成的?有沒有人曾經想改變?又遇到了什麼困難…。抱怨之後要有行動,行動也要有方法:誰是握有權力的人或組織?要如何說服他?法令政策為什麼這樣制定?如果要改變,可以怎麼改,為什麼這樣改就可以讓事情變得更好?有沒有人會因為你的改變而受損受害?… 「公民行動方案2」這本書,是美國公民教育中心的專題教育課程。沒有太多大道理,也沒有複雜的理論陳述。它就是一本工具書,提供一套問問題跟付諸行動的方法,這套方法當然不是唯一途徑,更不是絕對真理,不過確實是有效可行的參考。 這當然只是本工具書,一切還是得回到初心,我們為什麼生氣?生氣之後我們如何行動?行動之後,你我的生活環境跟台灣社會,有沒有因此變得更好?
|
美國公民教育中心(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 http:www.civiced.org)
財團法人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簡介 2003年,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與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台北律師公會共同組成「法治教育向下扎根特別委員會」,正式取得美國公民教育中心授權,在臺灣翻譯出版「民主基礎-權威、隱私、責任、正義」系列叢書,並開始培養種子律師到校園推廣相關理念和課程。 2006年,為擴大參與層面,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將「法治教育向下扎根」執行工作交棒。民間司改會即運用美國金士頓公司孫大衛先生之一部分捐款成立「法治教育向下扎根中心」,將金士頓公司期望用於人權、法治等相關教育推廣工作之捐款款項專款專用,持續深入在校園及社會推廣民主法治的理念。 2010年歲末,為回應社會各界的期待,並加速提升台灣公民與民主法治教育的廣度與深度之理想。民間司改會、扶輪社、教育界、律師界,以長達一年多的時間,號召超過兩百多名的民間人士及單位共同捐助發起、籌備、並募集新台幣三千萬基金,於2011年12月正式成立了全國性的「財團法人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 我們深切期盼藉著「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的成立,凝聚更多元廣大的民間力量,讓我國的公民與民主法治教育邁向更嶄新精進的里程,推動全民共同參與打造及深耕我國公民與法治教育的基礎工程。期待在未來能更積極協助政府改革家庭、學校與社會的公民與法治教育,使其發揮應有的功能,讓公民與法治意識受到國人的重視與支持,進而真正提升台灣社會的民主素養與內涵。
|
給讀者的話 推薦序 前言
第一章 公民行動方案介紹 第二章 公共政策介紹 第三章 公民行動方案的進行程序 步驟 1:確認需要用公共政策解決的問題 步驟 2:選定班級要研究的問題 步驟 3:蒐集班級所選定要研究問題的相關資訊 步驟 4:發展專題檔案 步驟 5:在模擬公聽會報告專題檔案 步驟 6:經驗回顧 第四章 公民參與在民主國家的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