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天文學
別萊利曼趣味科學系列
Entertaining Astronomy
原文作者╱
Я. И. Перельман
作  者╱
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別萊利曼
譯  者╱
劉玉中
出版社別╱
小五南
書  系╱
學習高手
出版日期╱
2019/07/26   (1版 2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57-11-9929-0
書  號╱
ZC15
頁  數╱
228
開  數╱
正20K
定  價╱
320 (特價 253)



別萊利曼趣味科學系列

●全世界青少年最喜愛的趣味科普讀物
●暢銷20多國,全世界銷量超過2000萬冊
●世界經典科普名著,科普大師別萊利曼代表作

科學家如何計算遙遠星體的質量?
你知道時間分成五種嗎?
從月亮上可以看到怎樣的天空?
恆星和行星有什麼不同?

  《趣味天文學》是俄羅斯著名科普作家別萊利曼百餘作品之一,以幽默有趣的奇妙故事及經典難題,將天文學知識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互相結合,使天文學不再抽象遙遠,幫助讀者鞏固既有知識,培養對於天文學的興趣,並啟發讀者深入探索學習。
※書籍推薦人
台北市高中物理科教師輔導團召集人 郭鴻典
※審定者簡介
郭鴻典
郭鴻典
1961年出生於嘉義縣。台師大物理系畢業,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學分班結業。
曾任教新北市竹林高中,現任教於台北市立和平高中。
曾擔任台北市高中物理科教師輔導團召集人、物理科課綱修訂委員,多年來受教育部委託,擔任大學學測及大學指考物理科試題評論教師代表。

別萊利曼趣味科學系列

  俄羅斯科普大師別萊利曼,一生熱愛科學,善於觀察並發現世界萬物中蘊含的科學知識與原理。
  「趣味性」是別萊利曼作品的最大特色,其內容總是充滿了各種奇聞軼事,藉此激發讀者對於科學知識的興趣。如果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麼別萊利曼系列作品肯定就是最好的老師及教材。
  在「有趣」的同時,別萊利曼始終緊扣各學科的基礎知識,正因如此,其作品才能成為流芳百世的經典之作,雖然科技日新月異,但科學基礎卻從沒有改變。別萊利曼鼓勵讀者探索、懷疑,進而舉一反三,從各個角度去理解看來「枯燥」的公式、定理,就是為了建立穩固的學習基礎,因為唯有具備良好的基礎,才能真正地提高科學素養,創造出嶄新的世界。

第1章 地球和它的運動
1.1 地球上和地圖上的最短航線
1.2 經度和緯度
1.3 阿蒙森是往哪個方向飛的?
1.4 五種計時法
1.5 白晝的長短
1.6 不同尋常的陰影
1.7 一道關於兩列火車的題目
1.8 用懷錶找方向
1.9 白夜和黑晝
1.10 光明與黑暗的交替
1.11 極地太陽的一個謎
1.12 四季始於何時?
1.13 三個「假如」
1.14 再一個「假如」
1.15 我們什麼時候離太陽更近些:中午還是傍晚?
1.16 再遠一公尺
1.17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
1.18 非地球時間
1.19 年月從何時開始?
1.20 2月有幾個星期五?

第2章 月球和它的運動
2.1 是新月還是殘月?
2.2 月亮的位相
2.3 孿生行星
2.4 為什麼月亮不會掉到太陽上去?
2.5 月亮看得見的一面和看不見的一面
2.6 第二個月亮和月亮的月亮
2.7 月球上為什麼沒有大氣?
2.8 月球世界的大小
2.9 月球上的風景
2.10 月球上的天空
2.11 天文學家為什麼要觀察日月食?
2.12 為什麼日月食每隔18年出現一次?
2.13 可能嗎?
2.14 解答關於日月食的幾個問題
2.15 月球上有什麼樣的天氣?

第3章 行星
3.1 白晝時的行星
3.2 行星的符號
3.3 畫不出來的東西
3.4 水星上為何沒有大氣?
3.5 金星的位相
3.6 大沖
3.7 行星抑或小型的太陽?
3.8 土星環的消失
3.9 天文學上的字謎
3.10 比海王星更遠的一顆行星
3.11 小行星
3.12 我們的近鄰
3.13 木星的同伴
3.14 別處的天空

第4章 恆星
4.1 恆星為何叫恆星?
4.2   為什麼恆星會閃爍,而行星的光芒卻很穩定?
4.3 白天能看見恆星嗎?
4.4 什麼是星等?
4.5 恆星代數學
4.6 眼睛和望遠鏡
4.7 太陽和月球的星等
4.8 恆星和太陽的真實亮度
4.9 已知星體中最亮的恆星
4.10 地球天空和其他天空的行星的星等
4.11 望遠鏡為何不會將恆星放大?
4.12 以前是如何測量恆星的直徑的?
4.13 恆星世界的巨人
4.14 出人意料的計算
4.15 最重的物質
4.16 為何把這類星叫做恆星?
4.17 恆星距離的尺度
4.18 最近的恆星系統
4.19 宇宙比例尺

第5章 萬有引力
5.1 垂直發射的炮彈
5.2 高空中的重量
5.3 使用圓規畫行星軌道
5.4 行星向太陽墜落
5.5 赫菲斯托斯的鐵砧
5.6 太陽系的邊緣
5.7 凡爾納小說中的錯誤
5.8 怎麼秤地球的重量?
5.9 地球的核心是什麼?
5.10 太陽和月球的重量
5.11 行星和恆星的重量與密度
5.12 月球上和行星上的重力
5.13 最大的重力
5.14 行星深處的重力
5.15 有關輪船的問題
5.16 月球和太陽所引起的潮汐
5.17 月球和氣候

漫畫生物
國中漫畫教科書
套書(全套4冊

圖解國中生物
國中理化一點都
不難
國中地球科學一
點都不難
國中自然科學一
點都不難套書(
全套4冊)




1.19 年月從何時開始?

  莫斯科的時鐘敲了12下——元旦來臨了。但是莫斯科以西的地方還是除夕,而莫斯科以東的地方已經是元旦了。由於地球是球形,因而東和西就不免會相遇,也就是說,應當有這樣一個地方,它是新年與除夕的分界線,是新年與舊歲的分割處。

  這個分界是存在的,叫做「換日線」。它通過白令海峽,彎彎曲曲地在180°經線附近穿越太平洋,它的精確方向是由國際協定來規定的。
  這是一條想像出來的線,它穿越太平洋。在這條線上開始地球上月日的交替。那裡好像安裝著我們的日曆的大門,一切新的日子都從這裡開始,新年也從這裡開始,再沒有別的地方比這裡更早進入到一個新的日子。日子從這兒誕生,然後奔西去,環繞地球一周,重新回到誕生的地方,最後消失。

  蘇聯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要早些進入新的一天——任何一個新的日子從白令海峽水中誕生之後,馬上就在蘇聯的傑日尼奧夫角進入居民生活,然後開始它的環球航行。也就是在這個地方,在蘇聯亞洲部分最東的地方,日子完成它24小時的任務之後消失。就是這樣,日子的交替在換日線上進行。最初那些周遊世界的冒險家,並沒有確定這條線,所以把日子搞混了。跟麥哲倫一同周遊世界的安東尼.皮卡費達,曾這樣描述過他的環球航行:
  「7 月19 日,星期三,我們看到綠角島,就拋下了錨……為了搞清楚我們的航行日誌是否正確,我們派人到岸上打聽今天是星期幾。岸上的人回答說是星期四。這讓我們很吃驚,因為根據我們的日誌,今天才星期三。我們覺得無論如何也不會錯一天。後來我們了解到,我們的計算沒有什麼錯誤。但是我們一直追隨著太陽的運動向西航行,當回到原地的時候,應當比留在原地的人少過了24小時。只有想到這一點,才會明白岸上的人和我們都沒有錯。」

  那麼現在的航海家駛過換日線的時候是怎麼做的呢?為了不把日子搞錯,他們如果是由東向西航行,經過這條線的時候就把日子往前算一天;如果由西向東穿過這條線,就需要把日子重複算一天,也就是說1號之後還是1號。

  由此可見,儒勒.凡爾納在小說《八十天環遊世界記》中所講述的故事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書中講述說,冒險家環遊了世界回到自己的故鄉,時間是星期日,而那裡還是星期六。這種情況只有在麥哲倫時代才會有,因為那時候還沒有關於換日線的協定。愛倫.坡所講的笑話「一個星期有三個星期日」的情況,在我們這個時代也是不可能的。這個笑話是這樣的:一個水手從東往西環遊世界歸來,在故鄉碰見自己的好朋友,他也剛剛完成從西往東的環球航行。他們其中一個說昨天是星期天,另一個卻說明天才是星期天,而他們留在故鄉的朋友說,今天是星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