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和實踐典範的會診初探─以臺灣電視遊民新聞為例
作  者╱
許志明著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
2018/06/10   (1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57-11-9688-6
書  號╱
4Z09
頁  數╱
280
開  數╱
20K
定  價╱
400



臺灣的主流電視新聞報導,經常把遊民視為犯罪者或依靠他人施捨的可悲者,不過遊民新聞呈現的,不只是底層人物的生活世界,它還可能是一種「社會病癥」的顯現。本書主要運用美國學者凱爾納 (Douglas Kellner) 所提出的「媒體奇觀」(media spectacle) 來描繪電視遊民新聞的呈現及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另一方面,本書也嘗試將布赫迪厄 (Pierre Bourdieu) 實踐理論運用於電視新聞產製端。「媒體奇觀」理論來自批判典範,而布赫迪厄的實踐理論則來自於實踐典範,各別主張有其衝突與矛盾之處,但藉由遊民新聞的切入,它們在理論上卻可以產生連結與互補。除了能明確指出現今電視新聞的病灶所在,並且也能提出具體改善措施,無論在理論和新聞實務的硏究上,都開創出一種全新格局的視野。
※推薦文
《批判和實踐典範的會診初探--以臺灣電視遊民新聞為例》這本書,是我指導的學生許志眀的博士論文,由於兼具理論和實務參考價值,因此建議他商請五南圖書出版公司代為出版。

  志明已經在2018年1月份正式取得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主要從美國學者Douglas Kellner所提出的「媒體奇觀」及法國理論家Guy Debord 的「奇觀社會」概念切入,並將Pierre Bourdieu的實踐理論運用於電視新聞產製端,從媒體工作者為何、以及如何建構電視遊民新聞的角度切入,試圖了解實踐典範下的媒體結構力量如何影響電視新聞工作者?另一方面,結構又同時提供那些工具、資本給新聞工作者?如果要在激烈競爭的電視場域中生存,他們在工作表現上,又會使用何種戰略 ( strategy )、戰術 ( tactics ) 或技能 ( skill )?同時,這個硏究也進一步探討,布赫迪厄主張「慣習」結構,會讓行動者產生不思而行的實踐,但在過程中,是否會產生任何反抗意識?

  「媒體奇觀」概念為病態社會現象和媒體文本提供一種癥候式的診斷方式,而布赫迪厄實踐理論,則可以進一步解構電視新聞產製端,其行動主體與場域結構之間的動態交互歷程。「媒體奇觀」理論來自批判典範,而布赫迪厄的實踐理論則來自於實踐典範,各別主張有其衝突與矛盾之處,但藉由遊民新聞切入電視新聞的「病癥」探討,它們在理論上卻可以產生連結與互補。除了能明確指出現今電視新聞的病灶所在,並且也能提出具體改善措施,無論在理論和新聞實務硏究上,都開創出一種全新的視野,是這本論文的重要價值所在。

  志明自1990年擔任台灣晚報桃園駐地記者,迄今前後28年新聞工作經驗,期間歷經中時晚報高雄採訪中心記者、中視駐台東記者、超視南部中心文字記者、超視南部中心特派員、超視新聞部副主任、三立電視台社會中心副組長、東森新聞部製作人、東森新聞S台副理、東森原民台副台長、副執行長、東森新聞S台副台長、東森新聞部協理,目前是東森財經台新聞總監,新聞實務經驗豐富。他把工作中發現的問題融入其博士論文中,兼具理論與實務價值,非常難得。志眀在忙碌的實務戰場上,把握各種機會充實自己的理論深度,求學期間獲得世新大學圖書館頒發的優良借書獎,借書記錄名列前茅,其努力拚戰的精神,可見一斑。

         政治大學新聞系兼任教授/世新大學新聞系兼任客座教授翁秀琪

許志明
1966年出生於臺灣省屏東縣
現職
東森財經台新聞總監

學歷
世新大學傳播博士學位學程畢業 (2018年1月)

經歷
1990.10 臺灣時報桃園記者
1991.11 中時晚報桃園記者
1992.04 中時晚報高雄記者
1993.09 中視駐地記者
1995.10 超視南部中心記者
1997.01 超視南部中心特派員
1999.09 超視新聞部副主任
1999.12 三立新聞台社會中心副組長
2000.10 東森新聞部製作人
2003.07 東森新聞S台副理
2005.08 東森原民台副台長、副執行長
2007.01 東森新聞S台副台長
2007.03 東森新聞部協理
2009-2018 東森財經台新聞總監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章 硏究設計與方法
第四章 電視新聞的遊民形象呈現
第五章 遊民新聞與慣習形成
第六章 電視新聞場域的鬥爭遊戲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新冠疫情中的傳
媒角色:亞洲華
人社會的實證研

數位與數據經濟
時代影音產業研

蘇格拉底到大數
據:理性與非理
性的鬥爭
劇本/聲效的實
務與技巧
社群媒體與口語
傳播
論述研究與傳播
議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