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人都可以是總編輯的「自媒體」時代,傳播素養做為一種能力不只是資源上的數量,而是各種行動的機會。 從印度裔經濟學家沈恩(Amartya Sen)的福利經濟學出發從事傳媒研究,能為我們帶來甚麼樣的新視野? 傳播的福利經濟學分析,可以從兩個基點開始: 一是將研究與分析的單位,從傳播資源,移轉為傳播能力, 二是對理想傳播體制的追求,從絕對的公平正義,轉為相對而可實踐的傳播體制安排。
|
 王盈勛 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欄作家,曾任平面媒體總主筆、有線電視系統台節目部經理,管理學院博士、傳播學院碩士與學士,研究領域主要為媒體經濟、創新管理,著有《我反對多元文化,有時候》、《理所不當然》、《何不斗膽一下》、《世界是斜的》、《白話數位經濟》、《傳播新制度經濟學》等書。
|
自序 從資源到能力的傳播經濟分析 壹 媒體與傳播的經濟分析 貳 沈恩的福利經濟學 叁 對能力取徑的批評 肆 什麼是傳播福利經濟學? 伍 發展與國際傳播的重生 陸 資訊與數位落差:從資源到賦權 柒 媒體素養做為一種能力 捌 傳播與人權 玖 沈恩、哈伯瑪斯與公共領域 拾 能力取徑與其他傳播經濟分析的比較 拾壹 理想社會與真實烏托邦 拾貳 如何衡量傳播能力 拾叁 傳播能力與通識教育 拾肆 展望 附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