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發展與教學設計論
作  者╱
王文科、王智弘著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
2014/09/01   (9版 1刷)
  

若無法看見預覽文件請按此下載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57-11-7695-6
書  號╱
1IT6
頁  數╱
656
開  數╱
20K
定  價╱
700


  本書為了便於解析,並附有圖表可供對照,如果作為附圖或附表篇幅略多,或僅適合供作參考部分,則以附錄呈現。圖表都載於文中,附錄則視需要載於每章的文末,也算是一種新的嘗試。
  本書之撰寫博採眾說立論,除了緒論一章,其餘大致可歸納成理論基礎篇、課程發展篇、教學設計篇,最後一章(12章)則為課程與教學研究篇,如此構成本書之完整體系。
  本書為了便於解析,並附有圖表可供對照,如果作為附圖或附表篇幅略多,或僅適合供作參考部分,則以附錄呈現。圖表都載於文中,附錄則視需要載於每章的文末,也算是一種新的嘗試。
  本版除了增訂與更新資料,以及釐清相關內容概念之外,並於各章之末,增列問題討論,藉收提綱挈領之效。

王文科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教育學博士(1983)
民國58年高考教育行政優等及格
現任: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暨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兼任教授
曾任:
彰化師範大學(台灣教育學院)講師、副教授、教授兼註冊主任、進修部主任、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長、教育學院院長、副校長、代理校長
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教授兼教務長
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師培中心主任
中國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中華資優教育學會理事、亞洲障礙理解學會副主席
中正大學學報、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學報、中正大學中正教育研究、台灣師大特殊教育研究學刊編輯(審)委員(顧問)
學術著作:
專書著作十餘冊;譯作十餘冊;期刊、研討會、技術報告論文等共五十餘篇
學術榮譽:
教育部青年著作甲等獎
中國教育學術聯合會學術木鐸獎
嘉新水泥學術著作獎(二次)
教育部教學特優教師獎
國科會研究成果教授級甲等獎十三次(其中五次為優等獎)

王智弘
學歷:
舖路明燈印第安那大學(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教育心理學哲學博士(2003)
舖路明燈印第安那大學(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教育心理學理學碩士(2000)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理學士(1995)
現任: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專任副教授兼所長
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曾任:
中台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副教授兼畢業生、生涯輔導處處長、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主要著作:
譯作六冊;學術期刊論文、國際學術會議論文及專書論文共四十餘篇
學術榮譽:
舖路明燈印第安那大學研究院博士生補助研究獎
舖路明燈印第安那大學獎勵出席學術研討會補助

第1章 緒論
第2章 課程/教學的文化與社會學基礎
第3章 課程/教學的哲學基礎
第4章 課程/教學的心理學基礎
第5章 課程理論
第6章 課程設計(一)
第7章 課程設計(二)
第8章 課程評鑑
第9章 教學理論
第10章 教學設計(一)
第11章 教學設計(二)
第12章 教學評量
第13章 課程/教學研究

圖解教學科技與
媒體
實驗教育面面觀
教學原理與實務
新教學原理與設

教學原理
圖解當代教育社
會學




第十二章   教學評量
第七節 實作評量與檔案評量
     在本書第四章第四節的註腳中,提到真正評量的兩種類型,即實作評量(performance assessment)和檔案評量(portfolio assessment)。本節採取Borich(2007,pp.425-438)的觀點予以分析。
壹、實作評量
實作評量是指要求學習者展現他們所能做的事情的一種最佳評量方式,評量
的內涵聚焦於獨立判斷批判思考與做決定等技能。在運動領域,潛水、體操是可以用來顯現學生就其所學實作的例子。根據他們所得的分數,來決定誰贏得獎牌、誰是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等等,凡此即為實作評量。教師使用實作評量來評估學習者在科學、社會或數學等學科領域的複雜認知過程與態度。要這麼做時,教師須確定可直接觀察和評定學習者分析、解決問題、做實驗、做決定、測量、與他人合作、提出口頭報告,或創造出成品的情境。這些情境係模擬真實世界的活動,猶如在工作中、在社區裡、或各種進階訓練中期待的活動一樣。
     要讓學習者展示所知和所為的最佳方式之一,是透過檔案(portfolio)。教師透過檔案來觀察和評鑑學生在教室內、外執行常被使用以及珍視的複雜活動的能力。通常經過審慎設計的實作測驗,學習者需要做密集式研究、團體式合作、角色扮演等,才能提出答案。傳統的紙筆測驗多用於測驗知識、理解、或部份應用領域,至於複雜的思考技巧、態度和社會技能的評量,實作測驗是一項合宜的安排。
二、檔案評量
     檔案評量的主要目標在於述說學習者在某一學科領域,達到精熟、長期成就和重要成就的成長故事。檔案是一種有計畫地搜集學生習者已經獲得的成就以及他採取達成成就之步驟在內的記載文件。這種蒐集的過程,代表著教師、學習者、有時候也包括家長在內一起努力合作去決定檔案目標、內容和評鑑規準。檔案是一種深度了解的量數,能夠揭示跨學期或學年之能力和理解力的成長情形。換言之,檔案是用來顯示學習者最後的成就和達到那個境界的努力情形的最佳方式之一,
     在班級中使用檔案的目標,在於顯示學習者最佳的文采、藝術作品、科學方案、歷史思維、或數學成就。同時,檔案也顯示學習者採取抵達該境界的步驟;所以檔案係將學習者最佳的作品和作品進展情形二者編輯而成。
檔案有三種類型:其一、工作檔案(working portfolio) :代表「進展中的工
作」,作為經過學生選擇和潤飾之成就的儲存處,準備接受較永久評量或展示的檔案。其二、展示檔案(display or show portfolio) :係由學生從他的工作檔案中,選出最佳的作品,當作展示檔案。透過教師的協助,學生學習針對位在其他作品前面的那些作品之品質,進行批判性判斷。其三、評量檔案(assessment portfolio) :包括在展示檔案中的全部或選出的一些作品,以及在工作檔案一開始的一些作品。因此教師是評量檔案的主要觀眾。多數學校使用檔案評量,乃在於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動機,並藉以顯示學生學習的成長和成就。
     就建立檔案而言,可以分成五個步驟:
一、決定檔案的目標:以班級本位的檔案而論,所要達成的目標包括:調控學生的進步情形、通知家長有關學生學會的內容、給接任的教師傳送訊息、評鑑教學的效果、顯示已經獲得的成就、評定課程的等第。
二、確認認知技能和素質:透過檔案可以測量得到學習者的知識建構與組織、認知策略(分析、詮釋、計畫、修正) 、程序技能(清晰溝通、編輯、繪製、演說、建構) 、後設認知( 自我調控、自我反思)以及若干素質或心智習慣(如變通性、適應性、接受批判、持續性、合作)以及期望精熟等能力。教師期望學生展現的成果、過程或作品類型有:成品(如詩篇、論文、圖表、繪圖、地圖等)、複雜的認知過程(即獲得、組織和使用資訊技能)、可觀察的實作表現(如身體運動如跳舞、體操或打字,口頭陳述,使用專門化程序如解剖青蛙,平分一個角,遵照處方),以及態度和社會技能(如心智習慣、團體工作和再認技能)。
三、決定計畫檔案的人:使用檔案的利害關係人是教師、學習者,以及他們的父母,所以要讓家長參與,並送交一份檔案評量說明書給他們。請家長和學生討論檔案評量的目標和內容。
四、決定要放入檔案的產品以及每項產品的樣本量:根據教學目標,決定要放入檔案的類別,並允許家長和學習者選擇每一類別要放入的樣張數量。
五、建立檔案記分鑰:教師須決定在檔案中每一類別、或整體檔案的實作表
     現為佳、可或劣。評定檔案的內容,並針對教師認為重要的素質或特徵,予
     以列出,並加以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