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上) (限中國大陸以外地區銷售)
一本小說式的歷史史實書
作  者╱
陳舜臣
譯  者╱
卞立強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博雅文庫
出版日期╱
2025/07/24   (2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626-423-360-6
書  號╱
RH35
頁  數╱
628
開  數╱
25K
定  價╱
650 (特價 514)


陳舜臣,1924年在日本神戶出生,是具有中華民國與日本雙重國籍的華裔日本作家。其在臺灣居住時曾任新北市新莊中學英語老師。1961年以《枯草之根》榮獲第七屆江戶川亂步賞後,開始在日本文壇嶄露頭角。1967年,《鴉片戰爭》出版,是其第一部歷史小說,獲得廣大迴響。他的寫作範圍包括推理小說、歷史小說、現代小說、隨筆、遊記等超過百餘種。2015年以九十歲高齡在醫院逝世。

他一生獲獎無數,深受柏楊、司馬遼太郎等人的推崇。身為在日本出生成長的華人,讓陳舜臣不斷地思索及反省中日兩個民族在歷史及文化上的互動及認知。

得獎有:
1961年以《枯草之根》獲第七屆江戶川亂步賞。
1969年《青玉獅子香爐》獲第六十屆直木賞。
1970年以《再見玉嶺》及《孔雀之道》獲四十五年度推理作家協會賞。
1971年以《實錄.鴉片戰爭》獲每日出版文化賞。
1974年獲神戶市文化賞。
1976年獲第三屆大佛次郎賞。
1983年以《叛旗——小說李自成》獲第二十屆翻譯文化賞。
1985年參加《絲路》電視節目演出,獲第三十六屆放送文化賞。
1989年以《茶事遍路》獲第四十屆讀賣文學賞的隨筆.紀行賞。
1992年以《諸葛孔明》獲第二十六屆吉川英治文學賞。
1993年獲朝日賞。
1996年獲日本藝術院賞。
1996年獲第三屆井上靖文化賞。
1998年獲日本皇室頒贈勳三等瑞寶章。
※譯者簡介
卞立強
卞立強,安徽人,當代著名的日本文學研究家、翻譯家。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日語專業。曾任北京大學日語教研室主任、亞非研究所副所長、日本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日本創價大學客座教授、早稻田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及京都外國語大學名譽教授。

已翻譯出版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陳舜臣等,以及哲學家梅原猛、宗教思想家池田大作、歷史學家安藤彥太郎、依田熹家等人的著作,共60多本。

中文版自序 亞洲近代史的開端
主要登場人物

第一部
望潮山房主人
阿美士德號
江蘇巡撫
正陽門外
斷章之一
三昧火
廣州
暗殺
東方與西方
鴉片商人
年關的點綴
陷阱
地牢
再見吧,黑暗的牢房

第二部
蘇州水影
連家兄弟
買辦
弛禁
舞弊
斷章之二
潛逃的女人們
嚴禁論
前奏的炮聲
花園

第三部
上任
諭帖
包圍
屈服
鴉片東流
皇城初夏
甘米力治號
開端
退出澳門
九龍砲火
部署
穿鼻海戰
狂潮
斷章之三
火攻

鴉片戰爭(下)
(限中國大陸
以外地區銷售)
揭開108課綱
的世界史真相
從地圖開疆到人
工造島─南海百
年紛爭史
何謂歷史? (
限中國大陸以外
地區銷售)
閱讀的歷史 (
限中國大陸以外
地區銷售)
返璞歸真─純粹
的基督教




望潮山房的主人


那艘船來了!
連維材走到窗前,風平浪靜的金門灣海面上,陽光燦爛、波光粼粼,水天相接處已經出現了船影。他用望遠鏡一看,立刻明白就是﹁那艘船﹂。有三根桅杆,噸位可能是兩千噸,是道地英國製造的東印度型洋帆船。連維材凝視著它,也極力抑制著心底的興奮。
﹁新的時代就要到來了!﹂他自言自語地說。

1
清道光十二年三月二日︵西元一八三二年︶,地處亞熱帶的福建省廈門城,從早晨起就被酷熱的陽光所籠罩。
廈門是由岩石構成的島嶼。島上的名勝,無論南宋大儒朱熹所創的白鹿洞書院,還是大虛法師開基的南普陀寺,無不以奇岩怪石而著稱。
城區的東郊有一座豪宅,庭院裡也羅列著各種奇石。豪宅的大門上並排掛著兩塊匾額—﹁鴻園﹂、﹁飛鯨書院﹂。字寫得很潦草,很難說寫得好,甚至應該說是敗筆。邊角上署名是﹁定庵書﹂。
路過的讀書人都會抬頭看看這兩塊匾額,看後往往搖頭說:﹁這麼豪華的宅子,門匾卻寫得如此拙劣。﹂
這天早晨,一頂轎子從門前經過時,轎簾突然揭開半邊,露出一張眼角下垂的半老男子的臉。
﹁暴發戶!﹂此人抬頭望了望宅子說,接著吐了一口唾沫,再猛地放下轎簾。
這宅子是廈門的富商—金順記老闆連維材—的別墅兼家塾。宅子建造在一座山的斜坡上,園內的建築物遠遠看去就像堆疊在一起似的。
︽飛鯨書院志︾上記載此宅—﹁依山而建,其形如筆架。﹂也就是說,這宅子呈階梯狀,就好像擱筆的筆架。這種說法,也好似在賣弄、炫耀它的氣派、奢華。
大門的左邊就是名為﹁飛鯨書院﹂的家塾,其餘部分是連家的別墅。
家塾是四進式的書院,前座為門樓,二座為文昌堂,三座為講堂,後座為經明閣;兩側的廂房則為寢室和書庫。書院的名字取自白鹿洞東邊的名勝﹁玉屏山﹂,並以此山上的名岩﹁飛鯨石﹂而為名。
書院隱掩在杉樹林中。經明閣的上面還有一座建築物,門上的木匾寫著﹁望潮山房﹂四個字,題字的筆跡和連同松宅大門上的匾額一樣。蝴蝶瓦的屋脊向上翹起,外觀是一座中國傳統式建築物,內部卻完全採用西方樣式設計。金順記的老闆連維材和帳房先生溫翰,此刻正在這座山房的一間屋子裡。
連維材打開四面帶有蓮花花紋的玻璃窗,舉著望遠鏡正朝著外面觀看。望遠鏡鏡頭落到大門前正掀開轎簾、仰望宅子的那個半老男子充滿憎惡神情的臉上。
﹁金豐茂的老闆在大門外吐口水了。﹂連維材回頭朝著溫翰說道。
﹁給我看看。﹂溫翰伸過手來想拿望遠鏡。
﹁他已經放下簾子了。﹂
﹁不,我要看海。﹂溫翰接過望遠鏡,對著大海看著。
從這座山房可以清楚地看到大海,所以這山房名為﹁望潮山房﹂就是這個緣故。縱目望去,東面是金門,西面是鼓浪嶼,南面有大膽、青嶼、梧嶼各島,一片和平景象。
連維材把手放在額上遮擋住一些陽光。
連維材,四十三歲。濃密的粗眉毛嵌在他那緊繃的微黑臉上,薄薄的嘴脣、尖尖的鼻子,使他全身緊裹著一股嚴峻的氣氛。不過,他的眼睛裡卻流露出一種沖淡這種嚴峻氛圍的溫和眼神,這也可能是他故意顯露出來的。
溫翰剛過六十,辮子已經雪白。厚嘴脣,瞇縫眼,一副平凡臉孔,讓人感覺不像老闆連維材那麼嚴肅。
他倆的相貌完全不同,但兩人確有相似之處,那就是當他們不說話時所造成周遭的那種嚴峻氣氛。
看來溫翰本人也很了解這一點,就像連維材極力想流露出柔和的眼神一樣,他也在自己的脣邊經常掛著微笑。
﹁還沒來嗎?﹂連維材問道。
﹁還沒有。﹂溫翰把望遠鏡轉向下方,﹁呵!金豐茂……坐在很氣派的轎子裡呢!﹂
﹁管他的,他愛坐什麼就坐什麼吧!﹂連維材輕蔑地說。
接著兩人離開窗邊回到屋子中央。
室內的家具幾乎都是西式的,邊上刻有蔓草花紋的乳黃色穿衣鏡是法國貨,椅子之類是英國製的,桌子是荷蘭商人送的。
東面的牆壁上掛著一幅小型的波斯畫,連維材看著這幅畫。畫中一個戴帽、王子模樣的男子,緊挨著一位躬身的貴婦人;旁邊有三頭鹿在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