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壘距離對盜壘真的重要嗎? 揮棒要多快?角度要多少才能擊出全壘打? 什麼叫投手的球路會跑? 球來就打!是真的嗎?變化球怎麼打? 球棒的甜蜜點到底在哪裡?
你不能不知道的棒球知識,帶你一窺真正的棒球原理! 前耶魯大學校長,後轉任大聯盟執行長,亦是波士頓紅襪迷的的巴特•吉雅瑪堤(Bart Giamatti)曾如此描述:「芬威球場上沒有廉價的全壘打,但所有全壘打所隱含的物理定律都與其所劃出的弧線同等高雅。」極富詩意的體認,誰說物理學會是抽象的學科?舉凡是高飛球的弧線、投手的球路軌跡、二縫線球、四縫線球、或是球棒甜蜜點的位置等等,無一不可用物理學原理來給予解釋。 棒球場就如同一個展示物理定律的奇幻舞台!只是大半的棒球迷忘了如何去欣賞這舞台上的展演。或許是過往學校課堂黑板上的物理公式太過冰冷,而無法吸引一般人的目光?沒關係,就讓這本書以抽絲剝繭的方式替所有的棒球迷上一堂你所會感興趣的物理課,並在棒球點滴之間揭開隱藏於棒球現象背後的科學原理。相信這本書會讓你激發出另一種觀看棒球的角度,甚至於對物理學也能多出一分好感,進而去追尋事物背後的基本道理?
|
※書籍推薦人 中華民國棒球協會選訓委員召集人 楊清瓏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許又方
|
※推薦文 用熱情澆灌的棒球科學
二○○九年十月八日,洋基與雙城展開季後分區賽,爭取進軍美聯冠軍戰的資格。當天比賽第五局下半,「酷斯拉」松井秀喜上場打擊,面對雙城菜鳥投手鄧恩一顆內角球,松井順勢一揮,看似一個平凡的高飛球向右外野急馳而去。萬萬沒想到,三秒鐘後,這顆球竟飛越了314英呎的大牆,是一支兩分全壘打,也徹底擊沉了明尼蘇達來犯者的士氣。 松井擊出的那顆球,看來並未確實打中「甜蜜點」(sweet spot),球在第一時間被擊出的飛行仰角也不盡理想,在一般情況下,最有可能的結果頂多是在全壘打牆前警戒區就會遭到接殺。但根據當天現場主播的說法,松井擊出球的當下,球場上空的風速竟高達每小時七、八十公里,風向正朝著中右外野吹去。換句話說,松井的全壘打,其實是靠風力之助,球場上的「空氣/物理」條件促成了這一切。 一般人都知道順風有助於物體的飛行,相反的,逆風則形成阻礙。但這些「助力」與「阻力」施加於一顆棒球上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如何計算?卻是多數人很想知道、卻往往不明就裡之事。如果再深入一點想,影響棒球飛行距離的,難道只有我們經常在電視轉播中所聽到的打者power而已嗎?大氣條件中的溫度、濕度、球與球棒的彈性係數、投手的球速、球種,以及打者揮棒的速度與角度,難道不也是影響擊球遠近的關鍵因素?然而,它們是透過什麼樣的原理在影響球的飛行呢? 時間稍微後退至二○○六年美聯分區季後賽第二戰,高齡四十二歲的老虎隊左投肯尼•羅傑斯(Kenneth Rogers)威風八面,令洋基打者一籌莫展,慘遭完封。賽後媒體披露,羅傑斯帽簷沾有不明黃色污漬,疑是使用松膠油。這件事當然無從證明,但球迷必然好奇的是,為何使用松膠油可以幫助投球威力大增?這與在球上抹口水(即一般通稱的「口水球」spit ball,1920年後已遭大聯盟禁用),能令球的變化幅度變大、增加打者擊球困難度的技倆是否如出一轍? 此外,球迷們一定更想知道,王建民那一手被喻為渾如鉛塊、進壘時會突然下竄超過一英呎的「性感」(sexy,前洋基隊友Johnny Damon的形容)下沉球,究竟是怎麼投出來的?為什麼「四縫線」直球會比「二縫線」直球的速度要略快一些?我們常在電視轉播的慢動作中看到的快速直球似乎到了本壘前會忽然往上竄,這是真的嗎?還是視覺上的錯覺? 前述的這些問題,不管是「看門道」或「看熱鬧」的棒球迷,一定都會想知道。但這牽涉複雜的物理原理,卻又是多數與我一般的普通球迷只能望之興嘆的難題。為了弄清楚那些縈繞我心已久的棒球科學問題,我一直在尋找相關書籍以求解惑,但很可惜的是,市面上很難找到一本關於棒球科學的中文專論。 所幸,理論物理學家,同時也是超級棒球迷的李中傑教授顯然聽到了多數球迷的心聲,遂運用所學,將棒球裡涉及的物理問題一一作了詳細的理論分析,並且附上實驗數據與實際事例,讓喜愛棒球者得以藉由他易於親近的文字進入這項被喻為最難運動的科學世界裡,一窺其然與所以然。這本厚達三百多頁、共十個章節的《棒球場上的物理學》精彩至極,既是專業的物理學論述,亦可以是普及化的科普撰著──只要讀者有心想弄懂它。 李教授雖與我素昧平生,但基於對棒球相同的熱愛,使我們兩位領域完全不同的學院中人有了交集。他囑託我為這本書寫序(實在萬不敢當),我既感興奮,又覺惶恐,深怕自己有限的科學知識不足以推薦這本好書百分之一的精華,因此格外認真地將初稿研讀了一遍。閱讀過程中,對李教授學識讚嘆之餘,我充分領會到他對棒球所灌注的熱情與執著,完全不下於其物理專業。人類世界之所以有這麼多美好與新奇的事物不斷被創發,不正是這樣豐沛的情感在背後驅使嗎?
許又方 謹誌於禿筆樓
|
 李中傑 現職:真理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
第一章 球迷間的傳聞 第二章 力學初探 2.1 笛卡兒座標系與物體的位置 2.2 物體的速度 2.3 物體的加速度 2.4 位置向量、速度與加速度間的關係 2.5 盜壘 2.6 牛頓的三個運動定律 2.7 牛頓之重力理論 2.8 理想狀況下的棒球飛行 第三章 作用於棒球上的力 3.1 「飛行」棒球上的力有哪些? 3.2 空氣是一流體 3.3 「流體力學」的小簡介 3.4 棒球飛行的流體力學 3.5 馬格納斯力的方向 3.6 作用於飛行棒球上之力的表示式 3.7 阻力係數的大小 3.8 馬格納斯係數的大小 3.9 再看棒球飛行時所受到的力 3.10 附錄:白金漢Pi定理 第四章 棒球的飛行 4.1 拉普拉斯之夢 4.2 空氣阻力對棒球飛行軌跡的影響 4.3 馬格納斯力對棒球飛行軌跡的影響 4.4 趙士強的那一球 4.5 外野邊線的強勁飛球 4.6 再看內野高飛球 4.7 環境與場地效應 第五章 投手的技倆 5.1 萊恩特快車 5.2 投球前的須知 5.3 球種介紹 5.4 物理學家眼中的投手技倆 5.5 GAMEDAY–PITCH f/x系統 5.6 PITCH f/x對球種的分析 5.7 王建民得意與難過的一天 5.8 PITCH f/x下的蝴蝶再現 5.9 口水球 第六章 球來就打…變化球怎麼打 6.1 打擊者的難處 6.2 紅線密碼 第七章 棒球的特性 7.1 棒球的演進 7.2 棒球的反彈係數 7.3 能量的概念 7.4 細看棒球的反彈過程 7.5 反彈係數與能量的關係 7.6 影響棒球反彈係數的其它因素 第八章 球棒的特性 8.1 球棒的歷史 8.2 影響球棒好壞的因素 8.3 球棒的輕重與揮棒難易度 8.4 質量中心 8.5 力矩與轉動慣量 8.6 握長棒vs.握短棒 8.7 球棒的轉動慣量 8.8 揮棒速度 8.9 附錄:估算球棒轉動慣量的簡單模型 第九章 打擊出去 9.1 打擊者對球棒的選擇 9.2 理想狀況下兩物體間的正向碰撞 9.3 球棒與球的接觸 9.4 球棒擊球時的有效質量(證明) 9.5 球棒的反彈率 9.6 打擊出去的棒球可飛多快? 9.7 打擊所造成的球自旋現象 第十章 細看球棒遇見球 10.1 「.406」 10.2 木棍被敲擊後的振盪模式 10.3 球棒遇見球後的震盪模式與球棒的「甜蜜點」 10.4 球棒與球的接觸時間 10.5 外野手的防守 10.6 再看球棒的「甜蜜點」–撞擊中心 10.7 何處是球棒的「甜蜜點」? 10.8 彈簧墊效應 10.9 加料球棒 10.10 Ted Williams的最後一擊 尚未結束的結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