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讀懂詩人的心─品味古典詩歌
作  者╱
馮永敏著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博雅文庫
出版日期╱
2014/01/01   (1版 1刷)
  
目前無庫存
email:
I  S  B  N ╱
978-957-11-7397-9
書  號╱
RH28
頁  數╱
400
開  數╱
25K
定  價╱
420


作者:馮永敏教授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
專長:散文、文學理論、語文教材教法、作文指導、華語文教學
任職: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繪者簡介

封面設計:童安安
情境插圖:吳佳臻

作者序
主題一 感物抒懷
導 言 花草樹木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秋池一枝蓮    ﹝郭 恭﹞
菊 花      ﹝元 稹﹞
梅 花      ﹝王安石﹞
梅花絕句     ﹝陸 游﹞
詠 柳      ﹝賀知章﹞
小 松      ﹝杜荀鶴﹞
山 行      ﹝杜 牧﹞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導 言 鳥獸昆蟲
詠 鵝      ﹝駱賓王﹞
絕 句      ﹝杜 甫﹞
畫眉鳥      ﹝歐陽修﹞
房兵曹胡馬    ﹝杜 甫﹞
耕牛(和聖俞農具詩其三)﹝王安石)
聞蟬詩       ﹝李商隱﹞
蜂         ﹝李商隱﹞
蝶         ﹝李商隱﹞

主題二 時間省思
導 言 四季氣候
春 曉       ﹝孟浩然﹞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韓 愈﹞
山亭夏日      ﹝高 駢﹞
秋 詞       ﹝劉禹錫﹞
秋 夕       ﹝杜 牧﹞
江 雪       ﹝柳宗元)
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蘇 軾﹞
春夜喜雨      ﹝杜 甫﹞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月夜憶舍弟     ﹝杜 甫﹞
導 言 天象時辰
把酒問月      ﹝李 白﹞
月 夜       ﹝劉方平﹞
雲         ﹝來 鵠﹞
風         ﹝李 嶠﹞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 建﹞
暮江吟       ﹝白居易﹞
靜夜思       ﹝李 白﹞
夜宿山寺      ﹝李 白﹞

主題三 大地遊蹤
導 言 江山勝跡
望天門山     ﹝李 白﹞
登飛來峰     ﹝王安石﹞
望廬山瀑布其二    ﹝李 白﹞
宿建德江     ﹝孟浩然﹞
涼州詞      ﹝王之渙﹞
朝發白帝城    ﹝李 白﹞
岳陽樓      ﹝杜 甫﹞
黃鶴樓      ﹝崔 顥﹞
登鸛鵲樓     ﹝王之渙﹞
山 中      ﹝王 維﹞
滁州西澗     ﹝韋應物﹞
導 言 城鄉風情
烏衣巷      ﹝劉禹錫﹞
江南春      ﹝杜 牧﹞
錢塘湖春行白公堤 ﹝白居易﹞
楓橋夜泊     ﹝張 繼﹞
曲江對雨    ﹝杜 甫﹞
雨過山村     ﹝王 建﹞
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
遊小園不值    ﹝葉 適﹞
商山早行     ﹝溫庭筠﹞
小 池      ﹝楊萬裡﹞

主題四 人生多彩
導 言 悲歡人生
雜詩(其二)   (王 維)
回鄉偶書     (賀知章)
遊子吟      (孟 郊)
尋隱者不遇    (賈 島)
別董大(其一)  (高 適)
過故人莊     ﹝孟浩然﹞
憫 農(其二)  ﹝李 紳﹞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詠 愁      ﹝石象之﹞
淚        ﹝李商隱﹞
遣悲懷(其二)  ﹝元 稹﹞
導 言 領悟事理
馬        ﹝李 賀﹞
少年行(其二)  ﹝王 維﹞
北陂杏花     ﹝王安石﹞
金縷衣      ﹝無名氏﹞
晚 春      ﹝韓 愈﹞
琴 詩      ﹝蘇 軾﹞
題西林壁     ﹝蘇 軾﹞
觀書有感     ﹝朱 熹﹞
棋        ﹝裴 說﹞

主題五 時令風習
導 言 四時節日
除夜作     ﹝高 適﹞
元 日     ﹝王安石﹞
正月十五夜   ﹝蘇味道﹞
二月二日    ﹝李商隱﹞
寒 食     ﹝韓 翃﹞
清 明     ﹝杜 牧﹞
及第後江寧觀競渡  ﹝盧 肇﹞
中秋月       ﹝蘇 軾﹞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 維﹞
導 言 一般習俗
七 夕       ﹝崔 顥﹞
新嫁娘       ﹝王 建﹞
及第後宴曲江    ﹝劉 滄﹞
擣 衣       ﹝杜 甫﹞
柳         ﹝羅 隱﹞
贈汪倫       ﹝李 白﹞
社日        ﹝王 駕﹞
觀祈雨       ﹝李 約﹞

閱讀的歷史 (
限中國大陸以外
地區銷售)
反璞歸真─純粹
的基督教
跨域閱讀大補帖
─從歷史、文明
最初開始(全套
2冊)
何謂歷史?
認識基督教,讀
這本就對了(套
書)(全套2冊

顛覆你的歷史觀
:連歷史老師也
不知道的史實




主題一 感物抒懷
  詩人常因身世遭遇、胸襟抱負、時間境遇、構思立意等,「或因寄所托,或取諸懷抱」,以致內容同中有異,各有風韻。

  情以物遷,外界之物,可以引發人們內心情感的波動。故詩人常描摹物象,藉以吐露心緒,舒展性靈。《文心雕龍.明詩》曾言:「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感物抒懷是詩歌最常見的題材類型之一。
  詩人在細緻描摹事物的同時,寄託自己的感情,物的特點與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鳴,物品與感情相統一,感情有所依託。詩人因物而興懷,寫物不僅貼切恰當,描摹其形態,更要著重寄託一己之情感,己情、人情、物情三者相互貫通,所以,劉熙載《藝概》說:「詠物隱然只是詠懷,蓋個中有我也。」這些詩歌的妙處在於,既有物理,又有事理,還具情理,抒情中還飽含作者個人情思,使人讀著不僅實獲我心,而且意味無窮。詩人常因身世遭遇、胸襟抱負、時間境遇、構思立意等,「或因寄所托,或取諸懷抱」,以致內容同中有異,各有風韻。即使詠同一事物,各人的取向也不盡相同,表現手法或比擬、或比興、或博喻,各具匠心,不一而足。
  世間萬物紛繁,各具形態,凡日常生活所見所有,無一不在詩人吟詠之列。自然界生物的生機勃發,其中又以動、植物在詩歌中最為常見,因此,以下從動、植物中,擇取花草樹木及鳥獸昆蟲兩類詩歌來閱讀。


導 言 花草樹木
  花兒有芬芳的香味,艷麗的色彩。它們形色的自然美,生動活潑,令人賞心悅目。所以,許多詩人喜愛吟詠,內容十分豐富。而一棵樹、一叢草,本來是極普通的植物,但為什麼在詩人的筆下,這些常見的景物,千姿百態,栩栩如生,讓人有耳聞目見,身臨其境的感受呢?我們仔細品讀下面的詩篇,看看能不能從這些作品中發現其中的奧秘!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詩 意
  四月份,人世間(山下)大部分的花兒都凋落了,和朋友翻山越嶺,來到了遊人很少的廬山大林寺,發現情景完全不同,這座高峰寺廟裡,正盛開著一片紅艷亮麗的桃花,真是令人驚喜。一直很惋惜春天已經回去了,到處找不到春的影子,沒想到春天躲到這地方來了。

賞 析
  白居易愛花如命,詠花無數,種花萬千,他甚至用擬人手法深情吟出「少府無妻春寂寞,花開將爾當夫人」的詩句,人們因此又稱他為「風流太守」。他於元和十二年作〈大林寺桃花〉,並在〈遊大林寺序〉說:「大林窮遠,人跡罕到,環寺多清流蒼石,短松瘦竹。」原來,廬山主峰大漢陽峰海拔一千七百七十四公尺,大林寺海拔約一千五百公尺,在山勢高、氣溫低的條件下,花期會有較長時間的推遲,因此,大林寺桃花開放的時間會往後推遲二十到三十天。廬山大林寺桃花盛開,就是因為山高風冷,氣溫比平地低一些,所以春天來的慢,當山下的花草都凋謝時,正好是峰頂桃花綻放的時候。詩中的「芳菲」,意謂芳香而豔麗。詩人不直接說世間百花,而是別開生面的借用花的特徵-「芳菲」一詞來替代。
     詩人在山外春已歸去的時節,來到山中卻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因此,詩人寫桃花,沒有從花的顏色外形來描寫,而是從桃花是春天的花朵來想像,用桃花的盛開,代表了春天的氣息和快樂。同時,在詩人的心目中,春天好像一個天真淘氣的孩子,躲來轉去,從平地悄悄的藏到高山寺廟中,使山中的春光充滿了活力。詩人用桃花替代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寫得具體形象,更寫出春光頑皮活靈活現的樣子。這首詩既有濃厚的詩意,又隱含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地勢越高氣溫越低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