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與武士道初探
作  者╱
吳春宜著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博雅文庫
出版日期╱
2013/11/01   (1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57-11-7346-7
書  號╱
RH27
頁  數╱
392
開  數╱
25K
定  價╱
400 (特價 316)


吳春宜 副教授
一九七九 輔仁大學東方語文學系文學士
一九八八 大阪府立大學綜合科學研究所學術碩士
一九九一 京都大學法學研究所法學碩士
一九九七 京都大學法學研究所法學博士
二〇〇二 日本交流協會専門家長期招聘採用(六個月)
二〇〇五 日本住友財團「亞洲諸國對日相關研究」研究獎助
二〇一〇 日本早稻田大學「台灣研究」講座 教授(一年)

現 職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 副教授、系主任

著 作
台湾の対日中両国の政治経済関係---その近現代の構造的変動を中心として(致良出版社・二〇〇一年)
冷戦後の日中台安保関係の研究---台湾海峡の帰趨を巡って(鴻儒堂出版社・二〇一一年再版)

共 著
馬英九政権の台湾と東アジア(早稲田出版・二OO八年)
辛亥革命一○○年と日本(早稲田出版・二O一一年)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武士
 第一節 武士之源起
 第二節 武士興起之契機
 第三節 武士階級之確立
 第四節 武士團之構成
 第五節 武士成長之背景
 第六節 武士之蘊涵
第二章 武士道
 第一節 武士之人生指南
  一、小幡景憲『甲陽軍鑑』
  二、山鹿素行『山鹿語類』
  三、山本常朝『葉隱』
  四、大道寺友山『武道初心集』
  五、新渡戶稻造『武士道』
 第二節 武士之戰鬥指南
  一、柳生宗矩『兵法家傳書』
  二、宮本武藏『五輪書』
第三章 武士道之時代別
 第一節 中世的武士道
  一、鎌倉時代
  二、室町時代
  三、戰國時代
 第二節 近世的武士道
  一、武士由戰鬥者轉化為士大夫
  二、朱子學:五倫 五常 名分論
  三、武家諸法度:存心持敬
  四、山鹿素行:士道
  五、陽明學:即知即行
  六、貴死輕生哲學
  七、單向的上下關係
  八、武士道的象徵.赤穗四十七士
 第三節 近代的武士道
  一、國家危機與國威宣揚
  二、被創造的傳統
  三、軍人敕諭:軍人五德
  四、教育敕語:十二德目
  五、新渡戶稻造:武士道
  六、『葉隱』:武士道就是體悟死亡之道
第四章 武士道與切腹
 第一節 最痛苦的自殺方式
  一、為何選擇切開腹部
  二、武士之所以為武士
 第二節 尊嚴的死
  一、慣例化
  二、儀式化
 第三節 切腹現場.實例
  一、外國人監視下的一人切腹.神戶事件
  二、遠播國際的集體切復.堺事件
  三、乃木希典的切腹
  四、三島由紀夫的切腹
第五章 武士道與佛教
 第一節 武士與禪
  一、練心練膽
  二、培養意志力
 第二節 訓誡與禮法
  一、克服死亡之思想
  二、自在於生死
  三、無念、無想、無心、無我
  四、武士之精神支柱
第六章 武士道與儒教
 第一節 中日儒教教育之差異
 第二節 武士道與朱子學
  一、官學化
  二、尊皇攘夷之源流
  三、日本主義
  四、明治維新
  五、王政復古
  六、吉田松陰
  七、坂本龍馬
 第三節 武士道與陽明學
  一、陽明學VS朱子學
  二、日本陽明學派之祖
  三、中江藤樹的武士道
  四、陽明學對武士之影響
  五、陽明學與幕末英雄
第七章 武士道與神道教
 第一節 神道
  一、國教化
  二、荒魂與和魂
 第二節 武士道中的神道
  一、靈魂淨化
  二、忠君愛國
  三、自我犧牲
  四、禊.祓
第八章 武士與武士道之特點
 第一節 武道
 第二節 了生死
 第三節 忌空言
 第四節 名與恥
第九章 武士道與戰前日本
 第一節 污名化下的武士道
 第二節 與近鄰扞格不入的武士道
第十章 日本武士道與中國士道
 第一節 尚武精神
 第二節 忠道與恕道
 第三節 文治與武治
 第四節 儒教與神道教

結語
後記
參考文獻

閱讀的歷史 (
限中國大陸以外
地區銷售)
反璞歸真─純粹
的基督教
跨域閱讀大補帖
─從歷史、文明
最初開始(全套
2冊)
何謂歷史?
認識基督教,讀
這本就對了(套
書)(全套2冊

顛覆你的歷史觀
:連歷史老師也
不知道的史實




第一章 武 士
 武士自平安末期出現,經鎌倉、室町、戰國、安土桃山、江戶等時代的存續、發展、確立,以迄明治時代的廢止,其身分、職責略有變化,粗分概可化約為:自平安末期發生起直至安土桃山時代為止的大約四百年間的中世期,武士身分屬統治階級,主要職責為戰鬥員。因為,其間是武人治天下,以現代的話來講,謂之軍管。所以,上級武士還得擔負地方行政事務之處理。之後進入屬近世期的江戶時代,武士之角色任務有了改變,意即原來純屬軍人身分的戰鬥員,由於兵農分離加上天下泰平,武士遂轉型為士大夫專門負責中央、地方之官僚體系的運作。其後,幕府時代結束,回歸天皇親政的明治期,武士階級被廢除,成為歷史名詞。以下,擬就武士的源起、發展、成長等略作探討。

第一節 武士之源起

  要理清武士之起源,不妨從武士此一稱謂正式定形,或約定俗成,換言之,意即「武士」一詞成為歷史用語 之前的幾種對武士的說法先予以探討,當有助於較易突顯武士之形象和意涵。
  一、「ますらお(ますら男)」的諧音:masurao,其意為大夫.丈夫之謂。ますら是優秀之意,お是指男性。亦即指了不起的男子。因此,masurao在表意時亦有以「健兒」兩字表記。在萬葉集 (卷一九 | 四一六四)中有如下的詩句,歌頌著masurao的雄姿英發。「高舉梓弓,遠射十里外,腰佩銳劍,名留後世」。古代王朝尚無武士一詞之稱謂,此處非常明顯地所謂masurao指的不是普通一般的男人,而是剛直勇武之男士 。
  另在萬葉集(卷二O | 四三九八)中,masurao們自現在的關東一帶被召集而發配到現在的北九州(兩地相去一千公里以上)去戍守邊疆。此處就是描述、詠嘆這些勇士們在出發、告別妻小時的心境。本事蹟的記錄大約完成於天平勝寶七(紀元七五五)年 。換言之,八世紀中期的masurao應可視為古代武士。
  二、「もののふ的讀音:mononofu(現代漢字表記:武士【ぶし:busi】;古代漢字表記:物部【もののべ:mononobe】)意為壯士。在萬葉集(卷三 ︱三六九)有提到:「物部的臣的壯士們,奉守大君之任命」之語。所謂臣之壯士,係指奉仕於朝廷的官人。亦即勇武之士,已不單只是防守邊疆的士兵而已,而是已進化
到可以在宮廷中服務的官人。那為何會以「物部」來表記「武士」?依據對萬葉
集的研究,有兩種可能的說法。一為「武士(もののふ:mononofu)」係由「物部(もののべ:mononobe)」轉化而來。另一為古代朝廷中的「物部(もののべ)」一族,其職司係專掌鎮攝惡靈。在當時只有能夠打擊惡魔的人士方配稱為「武士(もののふ)」。總之,「武士(もののふ)」後來演變成針對奉仕天皇的宮廷官人之總稱。舉凡宮廷之警備、警察、司法、檢察等之下級武官皆是 。
  三、つわもの的讀音:tuwamono,漢字以兵字表記。原意指武器、兵器之意。之所以會成為武士的代稱,是因東國(現在的關東、東北地方一帶)在一O世紀中期曾發生讓朝廷、貴族們震撼不已的「平將門之亂 」。當時,在律令制下朝廷於各大行政區 皆派駐國司 ,但東國屬偏僻未開之地,派任的國司不是未赴任,就是根本不設此一職位。因之,地方事務皆委由次官代理、處理,這些次官任期一滿並未回京城,都在地化而形成地方豪族。且他們皆懂得致力於強化政治力,因之,所擁有的權力甚而超越國司。其關鍵就是它們擁有「つわもの(兵)」,也就是有武裝力量作為他們的後盾。平將門就是由在地豪族起家、壯大、進而敢與朝廷對抗、甚而稱帝,雖被平定,但此一事件卻成為武士抬頭之契機。
  四、到了一O世紀後期,「ますらお、もののふ」之類的勇武之士已演變、進化成係拿著武器擔任守護朝廷與貴族們安全之警衛。他們隨侍在主公的身側,保護主公之安全。此時之稱呼為「侍ふ・候ふ(さぶらふ:saburafu)」。而「侍ふ・候ふ(さぶらふ:saburafu)」又係由「さもらふ:samorafu」轉化而來。「さもらふ」其意為奉仕於主公、貴人身旁且擔任警備、保護之責的人物,而後此一稱謂再轉化為「侍(さむらい:samurai)」,其漢字的另一表記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武士(ぶし:bus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