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廠經營與管理─理論與實務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food plant management
作  者╱
李錦楓、林志芳、李明清、顏文義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
2020/07/09   (2版 1刷)
  

若無法看見預覽文件請按此下載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86-522-038-9
書  號╱
5BG2
頁  數╱
328
開  數╱
16K
定  價╱
420



  本書由四位食品工廠管理方面學、經歷豐富的作者共同執筆,四位作者在書中將食品工廠管理的經驗加以解說之外,更將歷年高考試題收集供讀者參考以了解高考趨勢。
  目前職場就業時,各公私立機構都會要求各項證照做為錄取的條件。如何準備應考,坊間參考書籍不多。本書是專為高考食品工廠管理所使用的書籍,內容採用條列式來敘述,重點整理簡單明瞭,容易記憶,適合受過食品加工相關基礎教育的讀者使用。可花較少的時間,而得到預期的效果。
  為了讓本書兼具有工具書的效益,除了將食品工廠經營管理有關理論作簡要的敘述之外,在相關章節列入實務範例,讓讀者在有所需求時,可以馬上依照範例的內容格式依樣畫葫蘆,成為一份可用的實務文件,節省寶貴時間。

李錦楓
學歷
美國維斯康辛大學博士食品科學系博士
美國猶他大學植物營養與生化系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學士
經歷
國立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兼任教授(名譽教授)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正研究員兼副所長
美國維斯康辛大學博士食品科學系研究員
台灣省菸酒公賣局菸酒化學研究室研究員
台灣省菸酒公賣局菸酒化學研究室技士


林志芳
現職
國立金門大學退休助理教授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 博士
國立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 碩士
經歷
致遠管理學院餐旅系助理教授
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派塞內加爾穀類專家
致遠管理學院餐旅系講師
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派薩爾瓦多烘焙專家


李明清
現職
台灣優良食品發展協會TQF志工團副團長
中華知識經濟協會副秘書長
昶昕公司顧問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化工系畢業
經歷
味全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總廠長
和裕/純青公司 顧問


顏文義
現職
東海大學食品科學系兼任副教授
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兼任副教授
學歷
美國羅德島州大學食品科學博士
美國羅德島州大學食品科學碩士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學士
經歷
民生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品管
台洋冷凍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品管、副廠長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助教
美國羅德島週大學研究助理、助教

第一章 食品加工業趨勢
第二章 工廠計畫
第三章 工廠組織與生產管理
第四章 生產管理與合理化
第五章 設備與技術管理
第六章 新產品研究與開發
第七章 人力資源管理管理
第八章 品質管理
第九章 食品工業發展策略與措施
歷年考古題
附錄一 食品良好製作規範
附錄二 國際標準品質保證制度實施辦法
附錄三 申請國際標準品質保證制度認可登錄簡介

圖解醫務統計分

圖解護理統計分

圖解貝氏統計分

普通數學
圖解機率學
物理化學




第一章 食品工業趨勢

第一節 產業現況
一、食品工業的產業範圍
1.食品工業為食品產業之一環,上游為農業,下游為運銷業及餐飲業。
2.食品工業產品種類繁多,可分為22種分業。
3.廣義的食品工業包括食品機械、食品包裝材料與食品添加物工業。
二、食品工業的特色
1.民生必需工業
2.產品注重安全衛生
3.屬勞力密集產業,機械化程度低,工資低廉。
4.市場以內銷為主
5.原材料佔成本比重高
6.具地域性,原料供應具有季節性,大量性易腐敗。
7.進入障礙不高
8.原料的依賴程度高,能源密集低,受影響低。
9.產業種類多樣
10.中小企業為主,資本形成毛額低。

三、食品工業在製造業的地位(1995)
1.食品工業產值仍高,於製造業排名第三,僅次於電力電子工業及化學材料工業。
2.食品工業為民生工業之最大行產業。
3.食品工業為內需行產業,出口比重不高。

四、食品工業的產業結構
1.食品工業依產值規模比較,前六大分業為屠宰業、冷凍食品業、飼料業、碾穀業、不含酒精飲料業及雜項食品業。
2.食品工業之主要分業仍屬農產原料初級加工型態之產業,未來結構改善空間仍很大。

五、近幾年來食品投資狀況
1.近五年來累計國內投資(以投資抵減為指標)為海外投資之二倍。
2.近五年來累計海外投資(含大陸)為外人來華投資之二倍以上,資本進出產生逆差情況。
3.對大陸投資之每件金額逐年提高,即朝向大型化發展。

六、加工食品進口值比較
1.進口值十年來持續成長。
2.最近四年來出口值雖有成長,但未來成長空間不大。
3.依國際化自由化趨勢,加工食品進出口值將產生逆轉,由出超國變為入超國。

七、食品工業對台灣經濟發展之貢獻
1.賺取外匯:
台灣經濟發展初期,食品工業賺取大量外匯,培植了其他工業,創造產業附加價值,也因此提高生產毛額,增加國民所得及福利。
2.豐富物質供應,平衡貿易順差:
(1)經濟發展初期,經濟政策旨在賺取外匯時,食品工業正好肩負了此一使命。
(2)近年國際貿易順差加大,此時食品工業進口農產原料,不但豐富物質供應,促進了下游產業發展,還達到平衡貿易順差,疏解保護政策壓力,促進經濟均衡發展。
3.增加農產品附加價值,提供農村就業機會:
農業是食品工業的上游產業,食品工業的蓬勃發展,增加農產品的需求,使農業及農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