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動力學》一書共分七章,首先介紹摩托車的類型和規格、幾何參數、重心位置的計算及轉向幾何關係等。第二章簡述摩托車輪胎的構造、類型,及輪胎的魔術公式與附著橢圓。第三章探討摩托車直線行駛的各種阻力,進而導出摩托車行駛方程與功率方程,介紹摩托車的動力性指標及求最高車速的方法。第四章介紹制動受力分析,滑動率對制動的影響,摩托車的防鎖定系統等。第五章闡述前後懸吊系統的種類、運動比、設計參數及其優缺點,說明懸吊系統的調校原理與步驟,最後介紹摩托車架的種類與優缺點。第六章系統地討論了摩托車的振動簡化模型和振動模態,摩托車的平面振動,振動多剛體模型,時域響應。第七章則分析摩托車過彎的騎乘姿勢,介紹操控性及穩定性試驗及評估方法,說明陀螺力矩與方向穩定性的關係,分析轉倒的原因,逆操舵原理等。
|
 張超群
現職 南台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 副教授 學歷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機械工程博士 專長 多體動力學、車輛動力學、汽車噪音及振動
劉成群
現職 克萊斯特汽車公司高級工程師 學歷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機械工程博士 專長 汽車噪音及振動、多體力學、車輛動力學
|
1. 概論 1-1 摩托車的分類 1-2 摩托車規格 1-3 摩托車的組合部件及自由度 1-4 摩托車的幾何參數 1-5 摩托車的穩定直線行駛 1-6 摩托車重心的位置 1-7 摩托車的質量慣性矩 1-8 摩托車轉向機構的運動學 1-9 騎乘姿態
2. 摩托車輪胎 2-1 概論 2-2 摩托車輪胎的結構 2-3 摩托車輪胎的分類 2-4 輪胎的花紋 2-5 摩托車輪胎規格的表示法 2-6 摩托車輪胎的斷面 2-7 輪胎外徑的影響 2-8 輪胎的受力分析 2-9 車輪的側向特性 2-10 車輪的縱向特性 2-11 輪胎的魔術公式 2-12 摩托車輪胎附著橢圓 2-13 輪胎不平衡度和不均勻度的實驗測量
3. 摩托車直線行駛動力學 3-1 摩托車的傳動系統 3-2 摩托車引擎扭矩和功率 3-3 摩托車引擎轉速和車速的關係 3-4 驅動力 3-5 摩托車的行駛阻力 3-6 摩托車直線行駛方程及其推導 3-7 摩托車行駛的驅動-附著條件 3-8 摩托車行駛功率方程 3-9 摩托車的動力性指標 3-10 摩托車變速器傳動比 3-11 摩托車二次傳動比
4. 摩托車的制動性 4-1 概論 4-2 制動力 4-3 摩托車制動時的受力分析 4-4 摩托車的前翻 4-5 滑動率對制動的影響 4-6 防鎖死煞車系統與連動式煞車系統 4-7 摩托車煞車的使用 4-8 摩托車循跡控制系統 4-9 彎道ABS 4-10 摩托車穩定控制系統
5. 摩托車的懸吊系統與車架 5-1 概論 5-2 避震器與彈簧之物理模型 5-3 避震器之彈簧 5-4 阻尼器 5-5 摩托車前懸吊系統 5-6 摩托車後懸吊系統 5-7 避震器的調整 5-8 摩托車車架
6. 摩托車的振動 6-1 基本概念 6-2 簡化模型 6-3 平面振動 6-4 多自由度振動理論基礎 6-5 多剛體模型 6-6 時域響應
7. 摩托車的操控性及穩定性 7-1 引言 7-2 操控性及穩定性所涉及的內容 7-3 方向穩定性及回正力矩 7-4 陀螺力矩與方向穩定性 7-5 低轉倒和高轉倒 7-6 逆操舵 7-7 影響摩托車操控性的參數
8. 電動摩托車 8-1 概論 8-2 電動摩托車規格 8-3 電動摩托車馬達 8-4 達特性曲線 8-5 傳動方式 8-6 電動摩托車動力性能
附錄 摩托車的逆操舵原理 參考文獻 索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