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顯示,請點選此處觀看網頁 本郵件若造成您的困擾,請連結電子報訂閱取消。 |
 |
|
|
NO.17 |
月 報 |
|
 |
|  |
|
|
|
|
|
|
|
|
不只在美術館,「美」其實到處都有啊!
|
|
|
文/Ming
|
|
|
正逢暑假期間,大家有沒有旅行計畫呢?小編每去旅行一次,就更加體會到台灣真的很美,有山、有海、有歷史遺跡、有異國風情……。太忙不能出門的時候,收到朋友寄來的明信片,欣賞著上面美麗的風景,也是「小確幸」之一呢。
《追尋台灣的風景圖像》這本書中,作者李欽賢老師介紹了許多畫家及其畫作的故事,故事精采、畫作優美,看了真令人賞心悅目,也發現其實「美」並不是多麼不可求的東西,而是就在窗外的風景裡、轉角的日式建築裡、寄出的明信片和郵票裡……
日治二戰期間,台灣美術界配合「非常時」的政策宣傳(指跟平常不同的時期),有「時局色」的繪畫因應而生──意思是畫面中若出現國旗、軍隊、出征等鼓舞士氣的元素即能象徵「時局色」。我們看到畫家翁崑德的畫作「月台」,嘉義車站的月台,擠滿手持日本國旗為軍人送行的民眾。熟悉的鐵棚架、列車,到現在都還能在台灣的火車站見到,相同的場景,月台上站著的不再是手持日本國旗的民眾,而是等著返鄉或出遊的旅客,要不是翁崑德先生的一幅畫,誰能想像得到過往與現在完全不同的景象呢?
「繪葉書」──也就是明信片,也為我們保存了許多老台灣的景色,正如現在我們去各地旅行,總會見到觀光景點販賣當地的風景明信片。在以前也是一樣,以台北為例,在現在的衡陽路一帶,當時有一家菊元百貨店,是最上鏡頭的景象,因為它擁有全台第一座電梯──可說是當時最「潮」的地標呢!除了現代化地標外,大自然風景也是繪葉書的好題材,台灣日日新報曾票選台灣八景,並邀請畫家吉田初三郎作畫,製成繪葉書,包括阿里山、日月潭等有名的觀光景點,雖然不是人人都能去旅行,買張繪葉書總是容易多了,因此這些繪葉書,便成為形成台灣印象的好管道。
還有最近爆紅的台中宫原眼科,以歐風復古建築(及冰淇淋)聞名,但您知道嗎?歐風建築不只在台中,在以前的基隆也隨處可見,這在畫家倪蔣懷的筆下,都被記錄下來──一幅名為「基隆驛」的水彩畫,緊鄰港邊的紅磚建築,忠實地為我們重現日治時期基隆的歐風情調。畫作背後還有一小段故事:當時基隆是要塞地區,不能隨便攝影繪畫,而倪蔣懷筆下眾多以基隆為主題的畫作,都是他送經官方檢查過沒有涉及機密後才放行的。可惜基隆這樣富有歐風的建築,在二戰時因戰火而毀壞,幸好有倪蔣懷的畫作,可供我們回憶、想像過去美麗的風光。
不只存在於畫作之中,試著用過去那些畫家看台灣的角度去看看這塊土地,也許你會發現台灣比記憶中的還要美,一起來追尋台灣的風景圖像吧!
|
|
|
|
|
|
|
|
|

李欽賢◎著
定價300

|
|
追尋台灣的風景圖像
|
|
|
|
台灣的風土尚未流失,只需不斷的提醒已經遲緩的知覺,書名既取為「追尋台灣的風景圖像」,就是要邀請有心的讀者一起來踏青,一起來探勘百年來台灣地表的原貌,藉本書的知性旅路,發掘出台灣人的美意識。 網羅台灣人們的視覺經驗,從廣義的公眾性視覺藝術切入,內容主要分成四個大部分,包括:精緻藝術角度觀察畫家的原鄉情、近代文化生活美感意識的發現、交通工具及其相關的運輸公共美學及工業設計範疇,最後是城市生活變遷來看藝術家如何與城市對話。 四大走向裡所涵蓋的種類包羅萬象,從純粹藝術品的雕刻、繪畫到設施類的燈塔與紀念碑,從動態的交通工具到人文活動的美術館、老街、公園,無不包括在內,讓讀者從中訓練意識生活的美。 ..more |
|
 |
 |
 |
 |
|
 |
|
 |
|
 |
|
 |
|
|
皇民化社會的時代
林呈蓉
定價:320元 |
|
台灣大代誌
勁草 著
定價:300元 |
|
台灣博物大調查
張靜宜、張麗芬合著
定價:320元 |
|
台灣的音樂與音樂家
林瑛琪著
定價:290元 |
|
尋找藝術
湯皇珍
定價:450元 |
|
|
|
|
|
|
|
|
|
|
|
|
|
 |
|
王派仁◎著

|
|
走著橋-古橋閱讀與散步
|
|
|
|
|
|
|
|
全彩編排,看見一座座古橋的故事
|
|
|
|
臺灣還倖存了一些古橋,他們曾連接兩岸的交通,如今還架通了過去與現在的時空。 這些古橋有的是先民開墾的遺跡, 如石板橋;有的是先人就地取材的智慧,如糯米石橋;有的是臺灣現代化的見證,如日治時期引進新科技而建造的花梁鋼橋......於是我們在這些古橋身上, 看見臺灣人民的生活、歷史、故事。或許曾經走過,或許只是驚鴻一瞥,但若我們放慢腳步,仔細閱讀與欣賞她們的故事,我們就能了解她們在交通、經濟發展、生 活、技術工法、建築藝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讓我們一起去拜訪這些見證臺灣發展的古橋,走過她,不只閱讀了一篇史頁,同時也在舊日的時光迴廊,進行一趟心靈的旅程。 ..more
|
|
|
|
|
|
|
|
帝國與便所-日治時期台灣便所興建及污物處理
|
|
董宜秋◎著

|
|
|
|
|
|
認識台灣的廁事發展不可或缺的一本書!
|
|
|
廁所,一個天天在使用的地方,一個常常讓你心急如焚的地方,一個家家戶戶,所有公共場合都有的地方,它的存在是如此理所當然。但在一百年前,並非如此。本書將會告訴你:女人是如何蹲在房間使用尿桶,男人是如何挑著糞桶去田裡施肥,抗日份子為何將嚴禁隨地大小便視為日治初期的 苛政,廁所是歷經怎樣的政策、法令、經濟、習俗、社會觀念……的變遷,而成為現今的隱密空間。 本書切中民眾生活,是認識台灣的廁事發展不可或缺的一本書! ..more
|
|
|
|
|
|
|
|
發掘台灣美意識李欽賢 《追尋台灣的風景圖像》序(節錄) |
|
「美意識」是日本常用語彙,但若直接從漢字意會,也不難解讀箇中意涵,就是專指有文化深度的美感知覺。台灣仍有許多尚待發掘的「美意識」,埋藏在我們記憶的深層,只因無知覺地遭到塵封,造成集體性無視風土原味的鈍感,而且也拉出我們與視覺美意識的距離。
日本人談美,幾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光是幾朵紫陽花,就能衍生出不同時代的刀劍、馬鞍、布紋、彩繪、漆器、茶碗等各種器物上所繪的紫陽花圖案,詮釋日本美術精神史的源流。當然,這得在歷史悠遠的國度,方有可能從傳統美術工藝裡,求出美意識的元素。
台灣美意識鮮少有人談起,卻反而是台灣視覺藝術的考古學寶庫,其實才有無窮的材料可以挖掘呢!本書擬試圖透過四個面向,尋找潛藏在時光隧道中台灣的美意識。
首先就精緻藝術層面,探討畫家的原鄉情。從大家耳熟能詳的前輩藝術家黃土水雕刻台灣水牛說起,在深入膠彩畫家郭雪湖、陳進早年譜成的風土民情圖像,以及同是膠彩畫家呂鐵州、林玉山立足台灣觀點,表現本地的農村符碼。其他尚有各地藝術家,圖繪他們所熟悉的故鄉風景,和畫家眼中新文明、新產業的景觀。在這個層面上,筆者一反年代演進的歷史方位論,嘗試以精神風土的著眼點,尋回近代台灣視覺藝術的土地情操。
其次是闡明近代文化生活的美意識,就當年知識分子的視線,包羅了廣泛流通的繪葉書、風景戳、宣傳海報、出版品插圖等等,乃至銅像、燈塔、紀念碑等不經意間的視覺接觸。這些物件向來是我們所忽略的,事實上,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視覺藝術。
第三,大家都知道現代交通工具,每年都在推陳出新;為各種車輛行駛的周邊設施,也不斷地變造和改進,是以從20世紀開始,根本就是近代視覺藝術中的工業設計產品。本書將之擴大為運輸的公共美學,納入了經典火車站、鐵道文化遺產、蒸汽機關車造型、以及戎克船、公共巴士與台北橋滄桑等分目,以現代的眼光來看,此般具有公共視覺性的文明產物,仍是極尖端、富創意的科技美學。 |
|
|
 |
 |
 |
 |
 |
 【重要公告】 |
詐騙集團猖獗,本公司網路訂書付款方式如訂單所示,無其他額外付款途徑。若讀者接獲不明人士以本公司名義索款,請務必來電27055066#843、#889求證。或撥打165防詐騙專線,本公司已向165防詐專線申訴。 |
 【座談活動】 |
|
 【得獎訊息】 |
|
 【得獎訊息】 |
|
|
| 五南文化首頁| 取消/訂閱電子報| Copyright (c)2009 Wu-Nan Book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02-27055066 客服傳真:02-27066100 地址:106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339號4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