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樓大拍賣」、「一元便當」等等促銷場景在台灣早已司空見慣,近年來「平價商店」開幕時的排隊長龍也歷歷在目。這些並非台灣獨有,而是整個地球村的普遍現象,赤裸裸反映出地球人的「貪便宜」。儘管有著「『俗密』(台語發音,便宜東西的意思)沒好貨」的俚語,也反映出老祖宗早已就告誡我們「便宜貨是品質低的劣等物」,但不受教的世間人還是喜歡「討價還價」,還是希望有「折扣的便宜」。
或許「貪便宜」的人性不會消失,那麼,「廉價商店」會不會繼續存在?「便宜貨」是否已到窮途末路?就是有趣且攸關世人福祉的問題了。
這本《廉價商品:全球貿易與便宜貨的窮途末路?》就為我們解答這個問題。作者以全地球人耳熟能詳的「沃爾瑪」(Wal Mart)為主角,故事由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發生後的十一月黑色星期五(每年感恩節隔天的星期五,美國大量民眾上街採購年節禮品造成交通繁忙,而零售業銷售額也因假期開始而竄高)、美國紐約長島綠田購物中心的沃爾瑪前瘋狂購物人潮揭開序幕。
怵目驚心的搶購廉價商品場景
作者這樣寫著:「……凌晨一點就有幾百個等著購物者排隊等著搶購、兩點已聚集兩千人,五點門一開,顧客蜂擁而上瘋狂的往前推擠,混亂中,一個守衛試圖把玻璃大門當盾牌,用來抵擋破門而入的人潮,結果門的金屬框被擠得變形,玻璃碎一地,顧客和工作人員紛紛往前撲進入口的通道,堆疊在已經摔倒在地的顧客、守衛和碎玻璃上,尖叫聲四起。
三十四歲的守衛吉米泰.達穆爾,儘管有一百九十六公分高,一百三十三公斤重,體格壯得像美式足球的後衛球員,然而門一開,他的體型和力氣完全不敵大批人群推擠的力道,他才試著要把人群往回推,立即就被推倒在地。
他被人們踩在腳下,掙扎著想要呼吸到一點空氣。湧進來的人潮繼續踐踏他的身體,還不斷碰撞企圖施行心肺復甦術的員警,然而達穆爾那時候對急救已經毫無反應。在緊急救護人員抵達現場以前,第一波進場的顧客大部分都已通過入口處,整個商場內滿滿都是人了。店裡面,有些顧客緊盯著電視機,還有更多的人在玩具部門逛了起來。距離沃爾瑪的大門口沒幾呎遠,通常接待人員站在那兒歡迎顧客光臨的地方,達穆爾在兩台自動販賣機中間的水泥地上喪失了性命。
在開門搶購之後兩小時,亦即達穆爾被宣告死亡整整一小時,沃爾瑪宣布因發生死亡事件而必須關閉店門,很多顧客不願意離開。……群眾居然大吼:『我們星期五一大早就來排隊了!』大家都繼續買東西。」
這個怵目驚人的場景有如世界未日饑民、難民搶糧、暴動一般,不只反映出人民對廉價商品的熱烈需求,也凸顯出經濟不景氣時更渴求廉價品。沃爾瑪是廉價商場的代表,由於它的成功,帶動各類廉價商店的紛起。廉價商品的低價,最重要的是「壓低成本」,舉凡勞動成本、原料成本、運輸成本等等都要壓低,當全球化興起,高科技帶動物流便利,以及人口大國中國放權讓利改革,讓「委外」(outsourcing)更加盛行,而「血汗工廠」、「黑心產品」、「仿冒品充斥」等等接著出現。這股風潮衍生了剝削勞工、奴工充斥、黑道流氓猖獗,而「占領華爾街運動」所反映的中產階級下流化、M型社會,1%富人v.s.99%窮人的極端分配不公現象,其形成也與人們追求廉價商品脫不了干係。問題是:廉價商品局勢還能維繫多久?廉價商品真的廉價嗎?
本書分三大部份以七大章就廉價商店和商品的崛起、演化和即將結束娓娓道來,最後一段更神來一筆點出「便宜的東西其實非常昂貴」,這也就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有得必有失」的恆常不變真理,特別值得讀者們深思並咀嚼再三。
本書所描述的廉價商品是二○○八年金融海嘯之後的情況,隱隱約約透露出廉價商品並不一定造福人類,特別對窮人並非都是福音。這未免令人感慨萬千,也讓人不禁想起廉價商店「沃爾瑪」的創辦者山姆.沃爾頓(Sam Walton, 1918-1992)及其經營理念和開創沃爾瑪的過程。茲參酌《富比士二百年英雄人物榜》一書作下文的介紹。
沃爾頓有「窮人的福音」之美譽,也就是說,其創辦沃爾瑪是為窮人著想,將物品價壓得極低讓窮人買得起。
窮人的福音──沃爾頓
沃爾頓小時候就和弟弟以推銷雜誌、擠牛奶、送報紙等工作貼補家用。一九四○年大學畢業後就在潘尼百貨公司(J. C. Penney)工作,對顧客服務哲學有了體悟,也發覺自己適合零售業,於是確定了自己該走的方向。
二次世界大戰時,沃爾頓放棄工作從軍。戰後,像其他退伍軍人一樣,沃爾頓充滿自信急於彌補在戰爭中損失的歲月。他沒回潘尼百貨公司,而是向岳父借了二萬五千美元,買下阿肯色州新堡(Newport, Arkansas)的賓富蘭克林商店(Ben Franklin Store)開始自行創業。
一九五○年時,沃爾頓已經把新堡的賓富蘭克林經營成該區最成功的一家店,但卻因為失去租約被迫結束營業。他遷往班唐維拉,又買下一家賓富蘭克林,更名為沃爾頓廉價商店(Walton’s Five & Dime)。整個五○年代,在賓富蘭克林大型連鎖店系統中,沃爾頓不斷增加「沃爾頓式賓富蘭克林」連鎖店。過程中,他學到日後建立王國的第一課:面積二萬五千平方英尺的大店,可以在五千人不到的小鎮生存,只要它能吸引方圓十或二十英里的鄉間居民前來購物。
沃爾頓隨時留意全國各連鎖店的動態。每當他聽說明尼蘇達州有家「自動式」賓富蘭克林商店,就搭巴士親自前往參觀。那個年代,大多數商店的貨架都繞著櫃台擺設,由店員為顧客拿商品。但是,自助式商店的貨物陳列在四面貨架上,顧客可以自行查看、比較。由於用人成本低,商品的售價也略低。沃爾頓回來後,也開了一家自助式的沃爾頓廉價商店。
五○年代末期,沃爾頓又嘗試新作法,在幾家旗下的「沃爾頓家庭中心」增添許多種類的商品。一九六二年初,他準備與賓富蘭克林合作開折扣商店,但被拒絕,因為他們無法以沃爾頓要求的低價出售商品。不過,他們倒是建議沃爾頓去看看葵斯吉(S. S. Kresge)低價連鎖店新開幕的折扣商店K商場(Kmar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