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3第0289期 通往圖像世界的智慧之鑰



1Y2P
圖像思維:找尋中西名畫在藝術史、自然史、時尚史與科技史中的角色與意義
作者:邱琳婷
定價:420元 優惠價:336


定價:500
優惠價:395
定價:380
優惠價:304
定價:360
優惠價:288



通往圖像世界的智慧之鑰
邱琳婷


  2018 年暑假,我以傅爾布萊特(Fulbright)學者的身分,到美國華李大學(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進行研究訪問。為了介紹自己同時表達感謝之意,我將自己所撰寫的《臺灣美術史》贈與該校美籍友人。只見不懂中文的她接過書翻閱時,略為一頓,但隨後又開心地說:「我可以欣賞書中的圖像。」的確,圖像就像是世界語言,它比文字更容易捉住我們的目光。然而,「圖像」的背後,實有各種疊加的語意,以及不同層次的思維,有待我們進一步考掘。因此,當我們掌握相關的研究之後,便會發現「圖像」的魅力,逐一在我們的眼前顯現。

  我曾在相關的文章指出, 十九世紀奧地利藝術史學者黎格爾(Alois Riegl, 1858-1905),在其大作《風格問題》書中,提出「藝術意志」(kunstwollen)的概念,並以此闡釋埃及與近東、希臘與西方的裝飾紋樣,如何反映出其文化的創作思維。二十世紀前半葉移居美國的德國藝術史學者歐文.潘諾夫斯基(Erwin Panofsky, 1892-1968),更提出一套系統性地解釋「圖像」的學說,他認為「圖像」可分為三個層次來理解:前圖像志的描述、圖像志分析、圖像學的解釋。

     爾後,英國的藝術史學者鞏布里希(E.H.Gombrich, 1909-2001)則在《藝術與幻覺》一書中,從心理學的認知角度,提出「製作先於匹配」(making before matching),並以此解釋不同時期的繪畫,如何以二度空間的圖像再現三度空間的自然;而這個尋找「匹配自然」的過程,也形塑了十九世紀以前西方藝術史的發展架構。

     本書的撰寫初衷,即是希望透過古今中西的作品,藉由學者專家的觀看思維,帶領讀者理解圖像被製作、被觀看的脈絡,進而發現閱讀圖像的樂趣。為了較系統性地闡釋圖像的思維,本書的內容,主要分為「人」、「景」、「物」三個篇章。前兩篇又依文化與研究視角的差異,「人」的篇章,分為「東方美人」與「西方人物」;「景」的篇章,則分為以東方為主的「筆墨山水」與以西方為主的「地貌風景」。至於「物」的篇章,因包括自然史(natural history)與科技的範疇,故分為「繪畫與自然史的疊影」及「藝術與科技的交融」兩個章節。

     最後我們會發現,「圖像」果真是世界的語言;而其背後的「思維」,則是我們通往圖像世界的智慧之鑰。...more







Copyright ⓒ 2001 Wu-Nan Book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按此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