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顯示,請點選此處觀看網頁              本郵件若造成您的困擾,請連結電子報訂閱取消。
 
2011.07.12

NO.7

雙 週 報

 
 
編輯的話|
是什麼人生經歷,感動無數美國青年學子?──《子夜行》  
書泉選書|
《子夜行》  
延伸閱讀|
《口袋裡的鑽石:發現你的真實光芒》《天堂來的明信片-來自另一世界之愛的訊息》《與神交惡:我與神的婚姻問題》《大量閱讀的重要性》《不求回報的給予:我們該如何做來改變世界》  
近期好書|
《與神交惡:我與神的婚姻問題》《天堂來的明信片-來自另一世界之愛的訊息》  
名家觀點|
《口袋裡的鑽石》導讀──恆河母的明心見性之道 
最新訊息|
賀!博雅書屋《羈押魚肉》榮獲第35屆金鼎獎!/第35屆金鼎獎入圍:五南圖書《人權不是舶來品》/本週中央社每週好書讀:《毛澤東》/本週開卷:《日和見閒話》  
   
 

是什麼人生經歷,感動無數美國青年學子?──《子夜行》

 

文/Andrea

是什麼故事讓麥可.傑克森生前計畫改編成電影?是什麼人生經歷感動無數美國青年學子?
  《子夜行》是一部小說形式的自傳,講述的是作者白簡寧於八歲至十一歲,因家庭極度貧窮,單親媽媽無力扶養,而數度進出收容所及寄養家庭的遭遇,儘管他是書中主角,卻象徵無數同樣孤苦的孩童。不同背景的孩子因同樣悲慘的命運而相遇。他遇過孤兒馬可,他自稱收容所的「終身犯」,拒絕與人做朋友,因為任何孩子隨時可能因回家、被收養、或轉往另一個收容所而離開;他亦認識了母親再嫁的蝶西,深信自己被繼父討厭才被送來收容所。每一個孩子,無論待在收容所的時間長短,皆飽受身體精神的折磨,備嘗人世滄桑的苦難。他們有的逃亡流浪,有的掙扎求存,要被迫自立,還要戰勝孤獨。事實上,《子夜行》自1984年出版至今,始終代表著一個社會中,家庭、教育、校園問題的縮影。
  不過,正因為本書小主人翁從未真正感受過關懷、支持與希望,讓我們體會到他在追尋親情、友情,和他在絕望與哀傷中表現出的愛與勇氣,似乎是與生俱來,從而看見人性的光輝。
  在美國,有多所中學將《子夜行》列為指定閱讀書單,作者白簡寧也經常應邀到中學演講,廣受學生歡迎。在社群網站Facebook上很容易就能找到以Jennings Michael Burch為名的粉絲團,幾乎每天都有學生留言版上表達他們的感動及感謝之情,亦盼望作者親臨學校演講。作者在述說幼時遭受長輩及同儕欺凌的經驗時,也同時教導學生在面對校園霸凌時的態度,許多人認為《子夜行》的故事能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很多潛藏在同儕中的暴力可能因此消失。正如同因本書獲頒「中華民國文協會文學翻譯獎」的譯者汪班所說:「《子夜行》的感染力,既不會因地域不同而減弱,也不會隨時光流轉而消逝,他們的問題會久久受到中國讀者的同情與關注。」
  麥可.傑克森因意外過世而未完成他的改編計畫,只留下了以下簡短的訊息和報導:

  白簡寧帶著他在收容所時最愛的狗狗玩偶去見麥可.傑克森的影片

  麥可.傑克森計畫改編《子夜行》成為電影的報導

 
 

白簡寧(Jennings Michael Burch)著/汪班譯


定價350

放入購物車

孫越、洪蘭 感動推薦

 

子夜行


 

◎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1985年出版至今仍長踞美國的分類暢銷榜上。
◎流行天王麥可.傑克森生前曾計畫改編本書為電影。
◎廣受美國中學生喜愛的課外書單。

一個讓人痛徹心扉卻又滿懷愛與希望的真實故事。
  一個陰雨的天氣,母親抓著白簡寧的手直往收容所,說了句「我馬上就回來!」便含淚離去,從此他便逃脫不了流轉於收容所及寄養家庭的命運。
  一個來自破碎家庭、居無定所、受不到正規教育的幼童,要如何捍衛人性中脆弱的真、善、美?

  本書是作者白簡寧自述八歲到十一歲的日子。他來自單親家庭,由於家境極度貧窮,母親多病,無法照顧他兄弟六人,致使他數度進出收容所及養父母家,飽受身體精神的折磨,備嘗人世滄桑的苦難。然而,本書的小主人翁追尋親情、友情,和他在絕望與哀傷中所表現出來的求生本能裡,卻讓我們感受到生命中與生俱來的愛與勇氣。整部故事亦是一個社會中,家庭、教育、校園問題的縮影。
  《子夜行》出版至今仍長踞分類暢銷榜上,美國多所中學長期列為課外書單,並深受學生喜愛。作者目前到處受邀至各中學演講,從小飽受欺凌的經驗讓他格外重視校園霸凌問題。又一九八五年出版期間,正值美國人民對兒童福利及領養機構發展關注的時期,本書一方面便揭露了寄養家庭及收容所不當管教孩童的事實。..more
   
   
   
 
 
         
 

口袋裡的鑽石:發現你的真實光芒
恆河母(Gangaji)著/不言 譯
定價:260元

 

天堂來的明信片-來自另一世界之愛的訊息
丹•葛登(Dan Gordon)/不言 譯
定價:250元

 

與神交惡:我與神的婚姻問題
蘇珊.以蕯柯絲(Susan E. Isaacs)/小路 譯
定價:320元

 

大量閱讀的重要性
李家同
定價:250元

 

不求回報的給予:我們該如何做來改變世界
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蕭文珒譯
定價:320元

 
                     
 

蘇珊.以薩柯絲(Susan E. Isaacs)/小路譯

放入購物車

 
與神交惡:我與神的婚姻問題
 
   
 
   

爆笑又感人的信仰探索回憶錄

 
   
「上帝跟我應該去參加配偶諮詢,因為我們相處的並不好。」
  與《秘密》、《與神對話》背道而馳的辛辣風格,但卻不失真誠與信仰堅定。

  如果你四十歲、沒工作、沒房子、男朋友跟別人跑了,你大概也會像本書的作者蘇珊.以薩柯絲那樣大罵四方神祇。怨天尤人並不可恥,任何人都會這樣,而蘇珊剛好是個基督教路德教派的信徒,所以她幹譙的對象是上帝。
  蘇珊認為她是那麼虔誠地信仰上帝,但上帝竟然沒有好好照顧她。她甚至認為她與上帝的關係就像配偶一般親密,所以當她發現她與神的關係出問題時,她決定帶上帝去接受婚姻諮商。
  這是一本爆笑的個人信仰探索回憶錄,先別排斥它只因作者談的神是基督教的神。這本書的趣點在它的情感真誠、文字幽默、與神對話的直接勁爆,以及把神拉去見心理醫生,既檢討神,也內視自己看不見的那一面的、極富創意的探索方式。..more
 
         
 
天堂來的明信片-來自另一世界之愛的訊息
 

丹•葛登(Dan Gordon)/不言譯

放入購物車

 
 
 
 

 
 
空氣中的一聲低喃、一抹熟悉氣味、不經意的一撇……
  你發現了嗎?那是我從另一個世界,寄給你的明信片。

  丹•葛登是好萊塢知名編劇,作品有《捍衛正義》、《1996黑獄風雲》、《執法悍將》、《聖境預言書》等。天堂來的明信片不是來自天上的啟示,而是某個已經去世的人,剛好以一個訊息暗示我們,讓我們明白,所謂的生命,不因死亡而終止。
  丹.葛登一生都收到這樣的明信片──由他的父親、大哥,以及他的兒子(二十二歲死於車禍)所寄來的。它是美麗、啟發靈感的,一個特殊家庭共四個世代的回憶錄,他們彼此間如何維持連繫,如何成為另一個人故事的一部份,甚至是在他們去到另一個世界的時候。..more
 
         

《口袋裡的鑽石》導讀──恆河母的明心見性之道

余德慧(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恆河母的這本書是我所瞭解的身心靈書當中,最透澈、清楚卻是最困難的書。對這本書我所有能夠表達的敬意就是為它寫一些註解,幫助靈修的朋友在語言上有所疏通。我的註解不及全書的萬分之一,我只能盡力。

存有的平和──被動的大地

  恆河母的老師帕帕吉教導的「存有的平和」非常接近法國哲學家列維納斯在他的存有哲學裡所談的「被動性」(Passivity)。一般認識世界的方式是以凡夫意識的觀點建立的,所以全然以人的主動性為生命存在的依歸,其目的在於成就人類的世界。但是帕帕吉的修行是將世界轉向存有。恆河母非常精確的說明:前者是故事,後者是生命。故事是世界的故事,生命是存有的生命。存有的生命是在取消世界意識之後的被動性。被動性是存有的大地,它的力量是支撐生命的底下磐石,而不是往外伸出去的出擊力。被動性的大地沒有故事,只是一切的支撐,所以恆河母在初見帕帕吉的眼神裡透出的是「一片廣漠」。故事是一連串的意念,配上世界裡的情事變化,對一般人來說,故事已經能叫人垂淚,可是對帕帕吉這些修行人,故事只是生命的裝飾,那多采多姿的故事絲毫無法觸及生命的絲毫。
  對修道人來說,把人沈潛到意識背後的被動大地,並非只要無所作為,或簡單的無事,而是要克服「意識優先」的心態。在修道人眼裡,意識是建築在被動大地的違章建築,一方面意識的格局窄,處處受制於現實環境;一方面意識所興的念頭隨著世界變化,宛若浮波,人的生命若受制於意識,只能在苦難裡度日。

本我真相不是念頭
 
  因此,恆河母勸人把念頭與自我分割出來,不要把念頭當作本我。但是,當意識炙烈的時候,人們根本就無法跳脫意識的掌控,所以恆河母的教法是「停下來」,讓意識自行運轉,你就是不動,然後看出這些念頭其實並沒有那麼霸道,如果有修道基礎的人,通常會看出這些念頭的限制,甚至這些念頭找到無念的空隙,直接進駐本我的真相。
  恆河母用「本我的真相」是個難以使用語言可以說明的。本我的真相並不是告訴你本我是什麼,因為本我從來都不能以「是什麼」來說明。對修道人來說,本我的真相其實是一大片清澈湛然的「什麼都不是」,從最膚淺的體會來說,身體的森羅萬象本身就是本我的真相,但那不是一堆器官的感覺,而是有身體的無器官感覺。這話怎說?通常我們體會的身體感是透過神經系統的標註,把各種感覺局部化,例如你「看」是用眼睛,但瞎子則用耳朵與觸覺。瞎子的眼睛之標註能力消失之後,他的其他身體感官會來代替眼睛標註。如果瞎子放棄替代的標註,那麼瞎子是否什麼「看」的感覺都沒有?其實,人的感官不作標註並不見得就沒有覺知,那時會出現「無器官」的知覺,那就是一片湛然。

無標註的身體

  人的身體不作標註會使人產生一種非常深刻的寂靜。恆河母有時會說那是發亮的意識或自由意識。無論用何種說詞,那是在現實意識之外的另類意識(altered state of consciousness,簡稱ASC),這種另類意識在早期人類就發現了,他們被稱為「巫者」。現代的催眠也證實這另類意識是存在的。但是長久以來,人們並不知道這另類意識有何功能,修道人也很早就發現這個區域,有人稱之為「自由空間」,有人稱之為「太虛」,有人命名為「涅槃」、「三摩地」等。
  這另類意識的感覺與現實意識有著根本的差異,它是流動的,而不似現實意識的「釘住」。如果你以意識捕捉意義,你會發現你是將意義一一釘牢,然後將之排列成一串意義。這是因為意義本身就是被標註的東西,但是另類意識缺乏這標註,所以有感覺卻無法被固定,以致於感覺如流水般。……(全文詳見《口袋裡的鑽石》)
 

 

【得獎訊息】
【得獎訊息】
【得獎訊息】
【得獎訊息】
【新聞書評】
【新聞書評】
五南文化首頁取消/訂閱電子報| Copyright (c)2009 Wu-Nan Book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02-27055066  客服傳真:02-27066100 地址:106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339號4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