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顯示,請點選此處觀看網頁              本郵件若造成您的困擾,請連結電子報訂閱取消。
 
2011.11.16

NO.08

月   報

 
 
 
編輯的話|
書與非書的旅行  
台灣書房選書|
臺灣教育碑記 校注  
延伸閱讀|
《日治時期-台灣公民教育與公民特性》《走進日治臺灣時代-總督府圖書館》《臺灣文化志(上中下卷)(精+書盒)》《臺陽筆記校釋》《臺灣旅行記校釋》  
近期好書|
《1949古寧頭戰紀-影響臺海兩岸一場關鍵性的戰役》《棒球樂事》  
名家觀點|
清領時期臺灣書院的特色/陳恬逸 
最新訊息|
福佬客三百多年的故事──彰化縣三山國王廟/賀!台灣書房《老神在在》榮獲國語日報「好書大家讀」優良少年兒童讀物  
   
 

書與非書的旅行

 

文/soe

陰雨綿綿的假日天氣涼爽,適合待在家中抓一本文史的書,一頁頁慢慢看,然後循著書中的脈絡趁好天氣出發探訪。這時候適合看:《臺灣教育碑記校注》,名為校注,是源出於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所輯刊的《臺灣教育碑記》,校注者加以整理並校釋注解,即方便文史工作者參考也方便讀者閱讀,書中並註明位址及沿革,值得讀者實地旅行走一趟,進而對台灣的書院有進一步的認識。

  書中清楚的寫道:「清領時期,臺灣各地建置了非常多的書院,雖然大部分在進入日治時期之後改建為孔廟甚或衰頹消失,但至今全臺各地仍有許多尚在營運或改制的書院。近幾年臺灣歷史與文化逐步受到重視,其中許多的書院也被列為三級甚至一級古蹟,還有非常多的人持續付出心力修建書院、舉辦各種講學與祭祀活動。.……它們的興盛與衰頹更代表了臺灣的進步與革新。」

  筆者並對書院的發展做概述,讓讀者很快的了解:「荷西時期,幾乎沒有任何由漢人興辦的教育場所,僅有一些由西方人對於原住民所設置的語言或宗教教育。明鄭時期以後,才開始有漢儒學的教育。

  明永曆十九年(1665),鄭經接受了參軍陳永華的建議,興建孔廟,設立學校。陳永華首先在靖王府南邊街坊,面朝魁斗山的地方興建孔廟,祭祀孔子;並設置明倫堂,講學授課。

  康熙二十二年(1683),鄭克塽降清,臺灣進入清領時期。清初時,為了避免在臺漢人反清復明,因此採取了禁止人民集會結社的政治主張。直到政權趨於穩定,施琅便奏請建立「西坊書院」,此即為臺灣第一所書院。

  在「西坊書院」之後,清代駐台的官吏陸續在臺南地區建置書院,例如康熙二十九年(1690),知府蔣毓英建「鎮北坊書院」;康熙三十一年(1692),知縣王兆陞建「彌陀室書院」;康熙三十二年(1693),知府吳國柱建「竹溪書院」;康熙三十四年(1695),分巡臺廈兵備道高拱乾建「鎮北坊書院」;康熙三十七年(1698),分巡臺廈兵備道常光裕建「西定坊書院」等。這些雖皆以「書院」為名,但實際上的作用卻比較近似「義學」,也就是以「識字」等基礎教育為主要訴求,而非正式為參加科舉考試的官方儒學。康熙四十三年(1704),知府衛台揆設置了臺灣真正的第一所規模完備、著重考課與科舉的正式書院─「崇文書院」。

  繼「崇文書院」之後,康熙四十九年(1710),知縣宋永清在高雄鳳山成立「屏山書院」;康熙五十九年(1683),分巡臺廈道梁文在臺南府城成立「海東書院」。由於當時臺南為政治中心,書院又多半由駐臺官員倡建,因此直到乾隆初期,臺灣的書院都集中在南部。

  乾隆二十八年(1763),在現在新北市泰山區出現了北臺灣第一所書院─「明志書院」。明志書院的成立,除了淡水同知胡邦翰的幫助之外,貢生胡焯猷的捐地義舉更是功不可沒;雖然書院幾經波折,但靠著各方的協助以及地方人士的努力維護,直到今天,明志書院仍是泰山一帶重要的景點與文化資產。
清朝中葉以後,臺灣各地陸續出現許許多多的書院,有官辦、有官民合辦、有民辦,甚至有西方傳教士所設立的書院與教堂。

  西元1896年,臺灣進入日治時期。明治三十年(1897),臺灣總督府在各地設置了十四所「國語傳習所」,這裡所說的「國語」,指的其實是「日語」。不久後又開辦「公學校」,原來的書院多半被當成臨時教室、宿舍、醫護所等等,失去了原有的教育功能。有些書院因此頹圮沒落,有些則轉型成廟宇、文祠,以免去被拆除的命運,也有些如明志書院在戰後重新整修維持。無論是哪種形式,書院具實質科舉的教育制度已然遭到破壞。」

  而這些書院如今都在哪裡?有的還保存著成了古蹟,或做其他用途的場所了,有的只是立碑紀念,就在你匆匆路過的轉角。下一回,在路上慢慢走,細細觀察身邊的環境,你會讀到更多。

 
 

陳恬逸◎校釋


定價380

放入購物車

 

臺灣教育碑記校注


 

清領時期,臺灣各地建置了許多書院,雖然大部分在日治時期改建或消失,但至今全臺各地仍有許多尚在營運或改制的書院,有些也被列為古蹟。而《臺灣教育碑記》是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在民國四十八年出版,收錄了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臺灣教育志稿》中有關臺灣書院的碑記作品,又收錄《臺灣中部古碑文集成》中部份碑文及《明志書院案底》。

  本書首先介紹清領時期的臺灣書院沿革與發展,再針對《臺灣教育碑記》做校注,並整理該書院的沿革及不同版本。讀者可從中了解臺灣書院在教育史上輝煌興衰的一頁。..more
   
   
   
 
 
         
 

日治時期-台灣公民教育與公民特性
王錦雀著
定價:390元

 

走進日治臺灣時代-總督府圖書館
張圍東著
定價:350元

 

臺灣文化志(上中下卷)(精+書盒)
伊能嘉矩 原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編譯
定價:1500元

 

臺陽筆記校釋
作者:清.翟灝/校釋:劉瑋如、陳文儀
定價:230元

 

臺灣旅行記校釋
作者:邱文鸞、劉範徵、謝鳴珂/校釋:周永芳
定價:290元

 
                     
 

李福井◎著

放入購物車

 
1949古寧頭戰紀-影響臺海兩岸一場關鍵性的戰役
 
   
 
   

一場攸關今日兩岸局勢的激戰,決定了兩岸的歷史命運

 
   
作者身為古寧頭人,在戰火中出生、成長、淬煉,從戰爭的背影之中,尋繹出國府生死存亡的一戰,一字一句寫下時間無法褪去的烽火情懷,並為它找出歷史的座標。翻閱這本書,好比打開一部扣人心弦的小說,你會跟著文字起伏激盪,然後重新咀嚼幸福,因而更珍惜今日所擁有的一切。

  古寧頭大戰已屆60週年,這是一本紀念意義很大的歷史讀物,記者出生的作者,書寫筆觸比一般歷史書籍更加感性柔軟;透過採訪用第一人稱觀點來描繪戰爭,深刻的刻劃讓它比小說更加動人。..more
 
         
 
棒球樂事
 

陸銘澤◎著

放入購物車

 
 
 
 

爆笑又動人的台灣棒球文化、現象

 
 
※書籍推薦人曾紀恩 葉國輝 謝仕淵 專文推薦

誰說女生不能打棒球?
誰說棒球只分輸與贏?
還有吉祥物、加油棒、啦啦隊......場內場外樂事一籮筐!

場外高聲吶喊「便當便當,揮棒落空」的球迷
場邊勁歌搖擺(因無法熱舞)的吉祥物
在主播台上說出「這支全壘打,像變了心的女朋友回不來了!」名言的主播們
當然還有球場上的主角──奮戰的球員們

  棒球並不是只有好壞球和三出局,賽制、球場、球衣、球賽、球員、媒體、商品、加油方式、飲食、電影、魔咒......等,這些事物組成了台灣棒球。回顧台灣棒球一路走來,這並不是一本歷史書,而是由這些組成台灣棒球的事物,讓我們看見不同面向的棒球,棒球早在你我生活中。 ..more
 
         

清領時期臺灣書院的特色

陳恬逸,摘錄自《臺灣教育碑記校注》導讀
清領時期臺灣書院官辦的教育機構可以分為府學、縣學、書院;民間自辦的教育機構則稱之為書院、義學。府學、縣學都是具有秀才身份的人才能唸的學校,而書院、義學則是所有人都可以就讀的。

  臺灣在清代一直屬於福建省管轄,但因為中間隔著臺灣海峽,管理上並不方便,所以在臺灣另設有臺灣府,並定期派巡道視察,又在臺灣府下又陸續設置了「縣」及「廳」,每個時期對於各縣與廳的劃分略有出入,大致的沿革發展,我們依照臺灣開始出現書院的康熙二十二年至光緒二十二年(1896)間製作一表,置於本節末。

  清初分別在府、縣、廳設置「府學」、「縣學」、「廳學」,並統稱為「儒學」,也就是以前對學校的稱呼。事實上,清代當時並不重視臺灣,甚至到了輕視的態度。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廷正式將臺灣納入版圖,設置了一府三縣,但仍歸福建省管轄,靠著往後駐臺官員的提倡,才逐步設置儒學,而建置的順序,幾乎可說是依新增行政區的順序由南至北成立。

  由於當時移民到臺灣的多半是具地利之便的福建閩南一帶人口,而駐臺官員又多半是以祖籍福建為主,因此在書院、義學的授課師資也多半使用閩南話上課,而非使用北京官話。早期的書院並不具實質意義,雖稱作「書院」,實際的功用卻如同「義學」,以推廣基礎童蒙教育為主,而且常常當初設置書院的官員一離臺,書院也就逐漸被棄置,而新的官員一來,又重新建置另一個書院。

  雍正年間,下令福建、廣東二省官員學習北京官話,並在臺灣各縣增建「正音書院」共四所,主要的目的,就只是為了糾正鄉音、改說官話。

  清中葉以後,民間私人書院大量出現,也反映出臺灣文教發展已漸具規模,甚至有許多是從詩社、文社擴充成書院的,如彰化縣的「興賢社」後來成為「興賢書院」、「玉峰社」擴充成為「登瀛書院」等。

  清代臺灣書院可分為官辦、官民合辦與民間私立三種。官辦的公立書院,多半由駐防官員直接擔任講席;官民合辦則是官員與地方仕紳合力出錢出力所興辦,例如對北臺灣教育貢獻良多的「明志書院」;而民間私辦的書院則單純由地方仕紳出資興建,如彰化縣的「道東書院」。無論是哪一種形式,都受到官署嚴格的查覈。

  清領時期的臺灣書院在規格、教育制度、祭祀、運作方式等各方面都有所承襲與改良,這些書院的成立是靠著無數耕耘在這塊土地上的先人們,奉獻自己的心力,只為了孕育下一代的莘莘學子,正因為他們無私的奉獻,才讓臺灣的教育發展逐漸蓬勃、茁壯。
 

 

【得獎訊息】
【得獎訊息】
【得獎訊息】
【媒體通告】
五南文化首頁取消/訂閱電子報| Copyright (c)2009 Wu-Nan Book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02-27055066  客服傳真:02-27066100 地址:106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339號4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