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顯示,請點選此處觀看網頁 本郵件若造成您的困擾,請連結電子報訂閱取消。 |
 |
|
|
NO.4 |
月 報 |
|
 |
|  |
|
|
|
|
|
|
|
|
走入咖啡館,走進台北人文歷史……
|
|
|
文/Ming
|
|
|
研磨現實的堅硬苦澀,將雜念過濾,滾燙的熱情倒入,加一點理想的甜──咖啡一杯在手,免不了細細品嚐,於是在這慢慢啜飲間,聚集在一起的人們也有了時間互相交談,談得久了、談得深入了,便有一群共同理想的人定時聚在一起,高談闊論…… 這就是台北的「明星」咖啡館,所產生的背景。人們到了咖啡館後,不只喝咖啡,也要酗文藝,因此順便聚會交流一番,於是在1960到1980年代,「明星」咖啡館聚集了一些真正的文壇明星,也是文人們交流、彼此認識的據點之一。 明星咖啡館引領的風潮,造成一股文人聚集咖啡館的風氣,於是在那個年代,咖啡館成了文藝的象徵,藉著文人們的自在揮灑,任何人走進咖啡館,好像都沾染上一些文藝氣息。 舉凡周夢蝶、瘂弦等著名詩人,當年都曾在文人咖啡館留連,「『田園』咖啡館裡的詩人聚會,辯論談心,我們呼吸的是純粹,是詩,而不是會議和運動。」楊牧這麼說道。對他們來說,這就是他們的心靈空間,讓他們展現思想的心靈空間 然而咖啡館的文藝現象,是「物」使然?還是「人」使然?毫無疑問人才是創造咖啡館精神的源頭,正如作者在序中說道「咖啡館終究不能讓我變成另一個人,咖啡館反而需要人來豐厚它,需要人來使它不一樣。」每個時代最前衛、最誠實的聲音都在人文咖啡館裡,而每個城市都需要這樣的咖啡館,它們散落在台北的街坊巷弄,點燃一抹暈黃光源,等待每個城市的心靈來發現、來探索、來沉溺。。 書中一張張的照片將咖啡館定格在瞬間,營造出咖啡館特有的氛圍,有些寧靜、燈光微弱,卻也有些喧囂。閱讀時彷彿我們自己也置身其中,想像著隔壁桌坐的,也許是黃春明,也許是林懷民,聽著他們的對話,如楊牧所說的,呼吸著空氣中那份純粹──在現實的角落,品嘗咖啡伴隨文藝的香氣。 書衣的設計,採用咖啡館一個寧靜的角落,彷彿悄悄觀察著咖啡館的視角,帶領讀者進入咖啡館的人文歷史,一切才正要開始──準備好用一杯咖啡配上一本書了嗎?
|
|
|
|
|
|
|
|
|

吳美枝 著
定價320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 戴寶村 推薦
|
|
台北咖啡館-人文光影紀事
|
|
毎個時代最前衛最誠實的聲音,都在人文咖啡館裡…… |
|
每個時代最前衛、最誠實的聲音都在人文咖啡館裡,而每個城市都需要這樣的咖啡館……。從1949年至今,台北人文咖啡館的魔幻光影,始終吸引著靈魂震盪的人們,他們走進咖啡館,高談闊論,他們走出咖啡館,冥思靜觀。凍結在時光的某個瞬間,於是本書試圖在一張張的光影定格裡,凝視咖啡館的人文心靈,在一段段的字裡行間,看見咖啡館的人文歷史。這是台北的人文咖啡館史,聽見不同世代的文人心靈詠嘆。 ..mor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台灣爵士光譜
張翔一
定價:350元 |
|
發現城市心靈庇護所-SPA
陳妍君
定價:220元 |
|
尋找藝術
湯皇珍
定價:450元 |
|
Surprise!博物館
陸銘澤著
定價:350元 |
|
非搖擺不可(附光碟)
林煒盛
定價:320元 |
|
|
|
|
|
|
|
|
|
|
|
|
|
 |
|
林煒盛 著

|
|
非搖擺不可(附光碟)
|
|
|
|
|
|
|
|
寫給樂迷及樂手的爵士樂工具書
|
|
|
|
增訂新版,更多爵士樂知識要與你分享! 附:紐約職業樂手專為本書錄製的試聽CD 本書是一本簡單易懂又實用的爵士樂工具書,書中不僅介紹爵士樂的歷史、爵士大師及著名的爵士專輯,還有其他同類爵士書未曾詳述的爵士樂演奏方式及樂器編制等。無論是樂迷、樂手或入門者,都能透過本書領略爵士樂的脈絡及奧妙,解開心中長久以來的謎團。 本書作者林煒盛以自身旅居紐約從事職業爵士音樂演奏者十年來的資歷,以最深入淺出的方式,告訴讀者如何欣賞與理解爵士樂,同時,更有來自以「爵士樂之都」著稱的紐約的第一手爵士樂資訊。 ..more
|
|
|
|
|
|
|
|
發現城市心靈庇護所-SPA
|
|
陳妍君 著

|
|
|
|
|
|
讓都市人心靈、身體放鬆的秘密花園
|
|
|
「讓自己放鬆一下吧!」 「一同進入這身心靈合一的國度裡……」 「在玫瑰花瓣裡溫柔的睡去,」 「辛勤的雙足更應該被溫柔的對待,」 「休息吧!在這裡找到最原始的感動。」 當忙碌在這世界工時最長的地方成為一種常態時,那些如同催眠般的溫柔平靜心靈語言也同時滋長,有個集合這個消費現象的名字叫做Spa。 Spa為什麼流行?而人們又為什麼需要Spa?台灣的Spa又有什麼不一樣。作者帶著如同拍攝一支紀錄片的精神前往這個乍看有些龐雜棘手的消費現象裡,並將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詳加紀錄並據以分析,在解構和重構的反覆裡,提出對於這個現象心有所感的解讀和發現。 ..more
|
|
|
|
|
|
|
|
重返咖啡館的美麗時光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戴寶村 |
|
一手拿外帶咖啡杯一手握駕駛盤的開車人,可能很關心油價的上漲,卻未必知道咖啡是全球僅次於石油的第二大交易商品,是人類飲料作物的冠軍,喝咖啡的習慣以及世界各地的連鎖咖啡店正是全球化的重要表徵。咖啡從15世紀中葉在非洲被發現到傳播擴散,由僧侶的提神劑到歐洲上流社會的社交飲品,再成為所有人的日常飲食消費。而17世紀荷蘭人將咖啡推廣到東南亞、中、南美洲,咖啡也成為核心殖民國家對依賴被殖民地區的支配,顯然咖啡不單只是生產與消費的物質,已衍生出更多的文化意涵。 台灣在清治末期曾一度引進咖啡種植,但未成氣候。日治時代日本為了發展熱帶產業曾在花東地區、嘉義、台南種植咖啡。上流社會也以喝咖啡作為「毛斷」(Modem)的行為,台灣人有了西方飲食初體驗。戰後以來隨著台灣社會與西洋歐美的互動密切,咖啡館日益增加,尤其九0年代連鎖咖啡店如雨後春筍的開設,台灣人的咖啡消費大增,消費品味也逐漸多元提昇,台灣儼然成為「R.O.C.」(咖啡共和國)。 由於咖啡消費現象日益盛行,咖啡的相關研究也成為研究者寫作者關切的課題,有從物質史角度探討咖啡如何成為上癮的嗜好,有從消費文化敘說其歷史流變,或考察咖啡館的空間文化,至於連鎖咖啡業的崛起與經營,更是熱門的研究議題。 美枝這本《台北咖啡館:人文光影紀事》,並不是參一腳似的要為咖啡添加一些泡沫或薰味而作的探究,作者從不同的視角觀察台灣的咖啡歷史文化,她採取以台北的人文咖啡館及咖啡館中的人文交織為題綱,並將其置放於歷史時間脈絡來鋪陳咖啡館的人文光影。她用長時段敘述,串起阿拉伯到台灣的咖啡,用兩個20年分述台北文人咖啡館的時代溫床和文人咖啡館的盛宴,再以兩個10年時段告別狂飆年代及嬉遊當代人文咖啡館,在流行大眾化浪潮下,期盼有特殊人文風格咖啡館的再生與維繫。 《台北咖啡館》這本書以很有咖啡感覺的調性娓娓道出咖啡館的人文光影,尤其美枝發揮她個人的攝影特長,為本書配置了相當多的圖像作品,更增添書本的質感。新書問世,忝為師者,同享喜悅,乃特為她撰文序薦。期盼讀者點一杯或調製一杯好咖啡,在香味與氛圍下閱讀這本書,讓我們的咖啡消費增添更多的人文氣息。 |
|
|
 |
 |
 |
 |
 |
 【得獎訊息】
|
|
 【得獎訊息】
|
|
 【得獎訊息】
|
|
 【新聞書評】
|
|
|
| 五南文化首頁| 取消/訂閱電子報| Copyright (c)2009 Wu-Nan Book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02-27055066 客服傳真:02-27066100 地址:106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339號4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