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幾年前我在英國旅行時,在倫敦的舊書店買到了兩本古老的食譜,一本是歐洲中世紀的食譜,另一本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食譜,這兩本食譜彷彿是貧乏與富足的對立樣本,世人很難想像歐洲中世紀的人們的飲食是多麼地單調,窮人除了吃一成不變的農夫麵包外,就是各種燉豆,富人則吃各種烤、燉家禽、野味,蔬菜除了蕪菁、萵苣等等色澤平淡的外,看不見各種顏色鮮豔的如黃玉米、紅蕃茄、紫無花果、黑橄欖等蔬果。
因為這兩本食譜,激起了我研究歐洲文藝復興時代飲食的興趣,我們常聽人們說,you are what you eat,看你吃什麼東西,就可以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從一個人的飲食習慣,最可以判斷一個人的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背景,我們也說一代富貴懂穿衣,三代富貴才知飲饌;因此富足一代的社會,充其量只會懂買衣飾,社會只有富足平安三代以上,才有精緻的飲食文化。
歐洲中世紀是所謂的黑暗時期,宗教的限制,任何顏色或形狀鮮豔奇特的東西皆不可食,因為是魔鬼的產品,再加上戰爭頻繁、貿易不便、物質缺乏,造成東西方的往來受阻,農田漁牧凋零,人們的餐桌上只求溫飽,根本談不上感官的愉悅與享受,想了解歐洲中世紀飲食的貧困,只要想想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飲食,就可以了解政治、經濟、社會如何塑造一個時代的飲食風貌,沒有富足安康的社會,人們絕不可能吃得好吃得巧吃得鮮吃得奇。
世人皆知歐洲文藝時期是歐洲歷史中繼希臘、羅馬盛世文明之後的巔峰文明,所謂文藝復興的Renaissance是再生之意,即再生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因此不管是詩文、建築、雕刻、美術等等,都可看到向希臘羅馬取經、模倣的過程,但較為世人忽略的是,文藝復興復興的不只是文藝而已,希臘羅馬文明的再生是全面性文明的再生,也包括了飲食、服飾、香水、首飾金工等等。
《達文西廚房:義大利烹飪秘史》這本書,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即一向被認為最能代表全方位的文藝復興天才的達文西,在藝術、科學、哲學各方面都閃閃發光,難道在飲食方面沒有特殊的表現嗎?整個文藝復興時代的人們吃什麼?怎麼吃?不只是口腹之事,更和整個時代的精神相關。
文藝復興時代是巔峰文明,義大利之可以做為這個創造力的中樞,和幾件歷史大事相關,首先是因威尼斯和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之間愛恨交織的關係,不僅劫掠了君士坦丁堡的財富,也承繼君士坦丁堡的東西物資交流的地位,成為東方物資(香料、絲綢、金工等)輸入歐洲的重要門戶。再者,佛羅倫斯和梅迪奇家族大量延攬東方的人才,並在君士坦丁堡被回教徒佔領後,成為東羅馬帝國菁英難民聚集的重鎮,也讓東羅馬帝國延續了希臘、羅馬帝國的文明在佛羅倫斯當時富裕的文明沃土上再度開花結果。另外,在義大利熱那亞出生的哥倫布,在西班牙皇室的資助下,打開了美洲新大陸的大門,讓大量前所未見的物資流入歐洲,徹底改變了歐洲人(尤其是西班牙和義大利)的飲食文明,例如今日在歐洲餐桌上常見的紅黃青椒、辣椒、馬鈴薯、玉米、蕃茄、巧克力等等都來自中南美洲,如果沒有以上的食材,幾乎做不出今日的歐洲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