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教育社會學
作  者╱
蔡啓達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圖解系列
出版日期╱
2020/08/01   (1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86-522-075-4
書  號╱
1I2M
頁  數╱
208
開  數╱
20K
定  價╱
280



四大特色
●ㄧ讀就懂的教育社會學理論入門知識
●文字敘述簡單、易懂、觀念清晰完整
●一文一圖表方式快速理解、加強記憶
●附歷屆考題,適合教甄、教檢之考用

  「教育社會學」一直是教師、家長、學者等所關心的議題,而坊間所出版有關教育社學之書籍琳瑯滿目,也幾乎皆以「文字敘述」為主要方式呈現,通常僅限當作大專教科用書或教學研究之用。
  本書再次突破此限制,兼採「一頁文、一頁圖」的方式呈現,其目的即在於讓艱深難懂的教育社會學原理之概念,以「專業、淺顯、易懂」的方式,讓所有階層的普羅大眾更能接受與更方便閱讀,以將教育社會學的概念逐漸推廣之,並深植於普羅大眾的內心。

蔡啓達

學歷
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博士(課程與教學)

經歷
國小教師、主任共17年
國小校長15年
國立嘉義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教育部綜合活動教科書審查委員(2003-2006)
雲林縣國教輔導團綜合團副召集人(2005-2011)
雲林縣國教輔導團性平團副召集人(2011-2019)

第一章 概念篇
第二章 重要人物的思想
第三章 重要理論篇
第四章 學校教育篇
第五章 教育制度篇
第六章 各國的教育制度
第七章 性別議題篇
第八章 教育社會學的重要議題
附錄 牛刀小試

圖解教學科技與
媒體
實驗教育面面觀
教學原理與實務
新教學原理與設

教學原理
圖解當代教育社
會學




第一章   概念篇

     自古以來,學者們即曾主張「學校即社會之縮影」、「教育即社會化」等概念,將教育視為社會的重要一環,並主張運用社會學的原理原則,來引導我們了解教育是如何在社會中實施與運作,甚至指出未來的研究的方向。此外,教育社會學要成為科學之學門,則必須以科學化的研究方法,探究教育如何在社會制度中實施與運作,以增加教育的穩定性,減少教育社會行動的隨意性,提高對教育的預測性。

1-1   教育社會學是什麼
一、前言
     社會學乃自十八世紀西方工業革命後所興起的學門,探討社會、文化、制度的變遷及人際互動的發展。而教育社會學的發展,乃繼社會學之後,結合教育學的理論與實務為基礎,所延續及探究其與社會之間關係的另一學門。
     不過,由於時空背景的變遷及研究取向的差異,學者對教育社會學的概念有不同的詮釋。然而,一般比較普遍及共通性的看法,即將「教育社會學」(Sociology of Education)視為研究「教育」與「社會」之間「交互作用」的科學(林清江,1972)。換言之,教育社會學在教育學術研究領域中,屬於一門較為新興起的學門,其乃介於教育學與社會學之間一門的學科。
二、教育社會學的目的
     教育社會學為何會興起?其主要之目的為何?從法國涂爾幹(E. Durkheim)曾說:「社會先於個人」(society is prior to individual)(引自戴曉霞,2005)的看法得知,社會先於個人而存在,個人經由教育與社會化的過程中,即在默默之中學到社會所認可的價值或規範,並扮演適當的角色、行為與建立關係等。
     從Brookover(1950)的哲學分析取向,教育社會學之研究目的,可包括:「促使社會發展的工具」、「決定教育目標的基礎」、「應用社會學來解決教育問題」、「分析社會化過程」、「訓練教育學人員」、「分析教育在社會中的地位」、「分析學校內及與社區的互動」等。
     因此,教育社會學企圖要探討的主要目的,即在於引導我們瞭解其與社會、家庭、政治、經濟、文化等之間的關係為何?其係是如何運作的?為何如此運作?等並指出研究的方向。
三、教育社會學的性質
     無論是初學或專家學者,皆非常關心和想要釐清「教育社會學」(Sociology of Education)的發展為何?教育社會學是什麼?其對教育具有何價值?其與教育學及社會學之間又可能存在何種關係?
     陳奎熹(1995)指出,教育社會學乃依據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來研究教育的一門學科。其他學者亦將教育社會學視為教育學的基礎學科之一,分別與教育哲學、教育心理學或教育史學等,共同組成教育學的理論基礎(林清江,1972;林生傳,1990;沈姍姍,2005;陳奎熹,1995)。換言之,教育社會學主要係運用社會學的觀點與概念,來分析教育制度,以充實社會學與教育學理論,並藉以改善教育,促成社會之進步。
     教育社會學乃應用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去描述、認知、分析、詮釋有關的教育制度、教育實施、教育活動及教育場域中的各種社會行為,除強調教育學的規範性外,更彰顯教育學的科學性,因而其可說是一門「方法的」學門。

1-2   教育與社會學之關係
一、前言
     教育社會學的發展與社會學存有重要的關聯性,社會學家將教育視為一種社會制度,並認為教育乃促進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因而聚焦於社會存在、社會過程和社會行為等之研究。此外,要有效地實施學校教育,則應採取社會學的觀點來決定教育目標與課程,並利用社會學知識來幫助解決學校衍生的各種教育問題。因此,教育社會學發展與人類知識的演變,彼此之間存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二、人類知識的演進
     教育與社會的發展跟人類知識的演進,息息相關。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乃「教育社會學」的萌芽期,法國孔德(A.Comte)首創「社會學」一詞,並將人類思想知識的演進,分為「神學或設想」、「玄學(哲學)或抽象」、「科學或實證」等三個演變時期(陳奎熹,1995;蔡啓達,2015),此亦暗示著,無論人類知識、社會學或教育社會學等知識的發展,必須邁入科學化。
(一)神學或設想階段(theological or fictive):即人類用超自然的、不可見的神或靈魂來解釋自然事物。如西方的基督教或東方教派的教義即屬之。
(二)玄學(哲學)或抽象階段(metaphysical or abstract):又稱「形上學」階段,即人類使用「抽象」或「無法觀察」的原因來解釋自然,以追尋真實原因及取代神靈的解釋。
(三)科學或實證階段(scienrific or positive):即人類不再以解釋自然為滿足,而進一步企圖去描述、預測、解釋與控制自然。
三、教育與社會學之關係
     教育與社會之關係,一言以蔽之,即探討教育與外在社會環境之間,諸如教育與社會變遷、社會階層、族群、性別、文化、政治、經濟等之間的關係為何?從課程的「社會重建觀」取向而言,啟發學生自覺並付諸實踐行動,即不可忽視其對教育發展所造成的影響?
     1899年美國杜威(J. Dewey)發表《學校與社會》(School and Society)一書,被公認是研究教育社會學的開端(沈姍姍,2005)。而教育社會學既然應用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來研究教育實施過程,是否達到社會化之目的、功能及其相關行為,甚至探討如何改進教育的實施,以促進社會進步。因此,其可視為一門「應用的」社會學,同時也屬於一門「專門的」社會學。
     此外,另有其他學者對其有不同之看法。某些認為其具有「溝通」教育學與社會學之功能,將其認定為「中介」學門;有些主張其早期過於強調「規範性」與「應用性」,被教育學與社會學所忽略,將其視為「邊緣的」學門;部分則認為其係教育學與社會學之組合體,而視其為「邊際的」學門(林清江,1972;陳奎熹,1995;沈姍姍,2005)。總之,釐清教育社會學的本質與價值,了解教育學、社會學與教育社會學之間的辯證關係,才是對教育社會學的最佳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