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塩野七生 1937年7月7日出生於東京。
學習院大學文學部哲學科畢業後,就前往義大利留學。開始在1968年從事寫作。
1981年,《海都物語》獲得三得利學藝獎;1982年獲得第30回菊池寬獎;從1992年開始,撰寫《羅馬人的故事》,描繪羅馬帝國的歷史(2006年完成)。1993年,《羅馬人的故事I》獲得第6回新潮學藝獎。1999年,獲得第2回司馬遼太郎獎。 2002年,義大利政府頒發了國家勳章。2007年,被選為文化貢獻者。 2008 - 2009年,發表《羅馬滅亡後的地中海世界》。
|
※譯者簡介
洛薩
洛薩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畢業。
年少,聽史,聞字聞句,度輕狂 即長,讀史,蠹句蠹文,覺世事。 時移,譯史,噬字貪句,求溫飽,勘人生。
|
第一部 伯里克里斯時代(西元前461年~429年,共33年) ∼「民主政體」(Democracy)機能充分展現的最佳時代∼
前期(西元前461年~451年的11年之間) ◇勁敵.克盟 ◇宿敵斯巴達 ◇三十世代的伯里克里斯 ◇連續當選 ◇語言是種武器 ◇年輕的執政者們 ◇伯里克里斯的演說 ◇鞏固勢力 ◇「民主政體」之極致 ◇克盟,歸來 ◇競爭者,退場
後期(西元前450年~429年的22年之間) ◇伯里克里斯的大轉彎 ◇「卡利亞司和平條約」 ◇帕德嫩神殿 ◇雅典的勞動階級 ◇「伯羅奔尼撒同盟」與「提洛斯聯盟」 ◇希臘世界和平會議之召開 ◇斯巴達與雅典各自為政 ◇愛人--亞絲帕希亞 ◇「提洛斯聯盟」的轉變 ◇開拓新市場 ◇薩摩斯島事件 ◇愛琴海北端 ◇從邊境引燃的戰火 ◇戰線蔓延 ◇「戰爭」這怪物 ◇各城邦之慎重派 ◇「伯羅奔尼撒戰役」 ◇底比斯,出動 ◇「戰役」之初 ◇伯里克里斯的開戰演說 ◇真意,何在? ◇追悼陣亡者之演說 ◇疫病大流行 ◇彈劾 ◇久違的勝利 ◇逝
第二部 伯里克里斯以後(西元前429年∼404年,26年) ∼「愚民政治」(Demagogue)時期,「民主政體」機能運作的停滯時代∼
前期(西元前429年~413年的17年之間) ◇愚民政治,何以產生? ◇煽動者--克雷歐 ◇斯巴達的態度 ◇萊斯博斯問題 ◇日益加劇的暴虐行徑 ◇斯巴達的失利 ◇局外人初登場 ◇擴大戰線 ◇歷史家的誕生 ◇斯巴達釋出善意 ◇「尼奇亞司和平條約」 ◇希臘人的「和平」 ◇年輕領導者的登場 ◇蘇格拉底 ◇青年政治家--亞魯奇比亞德司 ◇「四邦同盟」 ◇「蒙提奈亞會戰」 ◇獨霸"奧林匹克"表揚獎台 ◇柏拉圖《饗宴》 ◇米洛斯問題 ◇遠征西西里 ◇禾密斯神像斬首事件 ◇出征戰場 ◇法庭傳喚 ◇希納庫莎 ◇「希納庫莎攻防戰」 ◇亞魯奇比亞德司,在斯巴達 ◇局外人再度登場 ◇幫手到來 ◇尼奇亞司一人 ◇尼奇亞司的「家書」 ◇增派援軍 ◇第二年的攻防戰 ◇第一次海戰 ◇第二次海戰 ◇援軍抵達 ◇月蝕 ◇第三次海戰 ◇最後海戰 ◇逃亡 ◇終點
後期(西元前412年~404年的9年之間) ◇得知噩耗 ◇東山再起 ◇愛琴海以東 ◇亞魯奇比亞德司,再現 ◇政局不安 ◇海軍總帥--亞魯奇比亞德司 ◇失敗的新稅政策 ◇「三橈漕船船長」 ◇連戰連勝 ◇民主政體復活 ◇「即使愛恨交織,仍一心盼之」 ◇黎塞多羅司 ◇亞魯奇比亞德司,失勢 ◇司令官們的死刑 ◇絕無僅有的海上挫敗 ◇亞魯奇比亞德司,被暗殺 ◇歸國者 ◇無條件投降
年表 圖表出處一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