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時而娓娓述說,講述一個又一個的飲食傳奇;時而恬然淡墨,描繪一幅又一幅的美食文化風情畫。縱橫捭闔的筆墨,亦莊亦諧的描寫,使作品充滿了靈性與彈性,具有畫面感。重慶的市井風俗躍然紙上,飲食百味淋漓盡致地展現。
輾轉反側的痛苦,纏纏綿綿的相思, 令人牽腸掛肚、不離不棄, 這就是重慶火鍋的魅人誘惑。
臺灣有個火鍋黨的黨主席,吳念真 中國則有個重慶火鍋協會的顧問,唐沙波。
四川重慶的飲食給大家的印象就是熱情如火地麻辣,麻辣與當地的氣候和人民個性有關,常說川菜有三絕:豆花、泡菜和火鍋。火鍋居然占有如此重要的一席之地,而要談論火鍋就非這位火鍋顧問莫屬了。在唐沙波的文字裡不僅可以看得讓人神魂顛倒,痛恨減肥才怪,更巴不得立馬衝進重慶火鍋店,好好地大啖一番。
中國的飲食與文化,總是互相交織,互相影響,相得益彰。有文化,就有飲食;有飲食。就有傳奇;文化與飲食,飲食與傳奇,在唐沙波的筆下成為一篇篇領人入勝的飲食樂章,更成就了這本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融為一體的飲食文化著作。
|
※書籍推薦人 《旅人的食材曆》作者洪震宇、美食評論家胡天蘭聯手推薦
|
 唐沙波
曾任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理事、重慶烹飪飲食行業協會副會長。開始接觸餐飲行業,始於一九八一年,當時他正在《重慶日報》擔任編輯記者。後來轉戰重慶電視臺製作專題節目。
唐沙波製作的節目《西部小吃》於一九八六年獲得中國電視社教節目一等獎的,而由中央臺組織的異地採訪節目《不解之緣——重慶火鍋與女人》,也獲得全國專題一等獎。此外,二○○○年,唐沙波更進一步策劃大型電視專題欄目《食在中國》,此節目得到海內外觀眾普遍的認可,為中華飲食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現任中國美食節火鍋專業評委,重慶中華食文化研究會會長。
|
唐沙波印象(代序) 盧郎
一、重慶名片─火鍋 火鍋源流考 重慶火鍋與女人 不解之緣─重慶火鍋與重慶人 重慶火鍋奇觀
二、味道四川 味道四川 好吃不過開水 竹海吃竹 荷花山莊荷花魚 江魚美可求 跳水泡菜雞湯飯 含丸使者─花椒 美饌如花•豆花 和之美者•兄弟薑 三湯與三肉 小吃考 器大成晚 吃小道高
三、江湖論菜 江湖論菜 丘二、丘三與丘八 泉水雞之戀 江湖酸菜魚 王氏烤鴨 川味棒棒雞 川味白砍雞 奇怪的鄒怪味 糟糠之妻與糟糠之魚 白市驛「板鴨」
四、食趣雜談 口嗜論 擊壤歌 烹飪刀術 一品豬頭 槽頭與禁臠 懷念豬油 李莊白肉 時代寵兒•茶中新貴
|
|